“做孩子的心理同龄人”:不要以父母、长辈的身份去命令他、教训他、唠叨他,而是朋友的身份去倾听他内心真实的声音,理解他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给予他更多的陪伴和支持,这比教训、指责更重要。...
人们总是期望教育出最优秀、最成功的孩子。但当我们反思教育时,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拥有做自己的权利,也拥有不完美的权利。用单一标准化的系统去衡量学生,只会让他们与幸福渐行渐远。只有在尊重的基础上,教育才能获得更多幸...
面对青春期叛逆,当我们读懂孩子内心的那一刻,就是赢得孩子的爱和尊重的时刻!
尤其是五大评价主体中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更应成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力点,并以此作为牵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增添动力和活力。...
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
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内驱力的培养是否存在“为时过晚”的问题?
世界杯激战正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足球和世界杯可以带给孩子什么?
在黄玉峰校长眼中,“君子”是一个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标。教育可以有千差万别的面貌,但本质相通,那就是以人为本,将人的价值实现作为教育的目的。...
美国社会学家,斯科特·佩奇说:“一个人是否聪明不是由智商决定的,而取决于思维模型的多样性。”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校,都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良好的身心状态、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和民主技能为首要教育目标。
以往的教学评价侧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的提升,这一理念下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对可测的知识的反馈与分数的提高,而非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从而导致教学评价应有的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实现。...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虽初衷较好,但实践中常演变为学生满意度被置于教育目标之上,反而使学生无法获得高等教育本应提供的丰富学习经历,实际上对学生并不“友好”。...
发现孩子的潜能、兴趣,唤醒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跑道,给他制定一个人生的目标,让他为爱而学习。
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实际的能力和秉性做出选择。
同样都是在课堂的知识瀑布下接水,有些孩子是水桶,而有些孩子是矿泉水瓶。虽然容量差不多,但大家的瓶口大小不同,导致单位时间内的进水量有很大差异。...
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拥有大格局,应立足学情、统整教材,科学进行规划设计。
我们的教育把太多这样鲜活的学科知识变成了让人死记硬背的事实,由此导致了大量占主导地位的浅层学习。
思维能力都是一个人前进成长的驱动器,也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
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要顺应变化,充分运用新技术为劳动教育赋能,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路径,探索与时俱进的劳动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劳动素养,让学生成为新技术时代有知识、爱劳动、能创新、善思维的人。...
教育理念出现分歧时,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而不是直接打击对方在教育孩子上的努力。
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我们科学甄别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能够根据他们的创新特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建立大中小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让创新人才得以及时发现、科学培养、持续成长。...
集团化教研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落实集团化教研的实效性是提升集团化办学质量的关键。
一个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孩子阅读的基础,也是改变孩子不良习惯的契机。
今天我们谈的智慧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而是指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通过技术帮助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个体的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智能化地提供适合不同个体需要的方案。也就是产生...
一边是掷地有声的“双减”政策,一边是网上见缝插针的“名校父母”“鸡娃”推送。家长如何减掉不必要的教育负担,把好孩子的成长舵?
科学教育要从使命中培养出兴趣,进而发展为热爱,形成个人的追求,才能形成真正的创新。
正确陪伴孩子、理性分析结果、肯定情绪价值……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应用到未来的磨合中,是父母、老师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淡化选拔,强化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与多元教育,才能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教育需求。
百里之行半九十,千尺竿头须再攀。推进“双减”工作、持续巩固成效的同时,还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
汤涛犀利地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的“伤害”越大,成长为创新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遇到踩踏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办?又该如何教孩子应对和自救?哪些场所易发生踩踏?
我省目前已经公布了《关于做好山东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2023年高考报名将于11月9日-15日(每天9:00-18:00)进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和质量是优质均衡的核心,新时代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
新方案和新课标秉承立德树人的愿景与使命,深度探索以课程思维建构“新目标”,以结构化学习经验重组“新内容”,以学科实践统领“新教学”,以真实情境问题解决推进“新评价”,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开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随着今年诺奖各领域得主的揭晓,潜心耕耘的世界级大牛们也出现在世人面前。得奖的那一刻的风光,背后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各自专业上的精进投入。无独有偶,众多诺奖得主在教育领域都多有思考和实践。...
公平与质量是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让每个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长期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容不得一点哗众取宠、急功近利。
合格的家长不仅知道如何表扬孩子,也一定知道如何惩罚孩子,怎样惩罚才能既达到教育效果又不过分伤害孩子?这更是一门“科学”。
教师要基于班集体的横向对比、个人成长的微观分析及置于社会层面的宏观定位,把握好以上三个维度,是回归教育本身,体现教育价值的根本途径。
只有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精神。
面对革新,教师面临的课题是汲取学习科学的养分、践行学习单元的设计和超越“个人能力主义”,让学习产生”质“的变化,深度学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促进课堂转型的标识。...
当孩子不再关注“我是否足够好”这个问题时,才能够建立真正的自信。
中小学课堂,“满堂灌”亟待打破。重申其必要性、深入分析其原因,我们才会更有紧迫感。
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从来不会轻易成功;改革必须经历阵痛,从来没有“顺产”;改革需要足够的定力,最忌左右摇摆;改革必须面对“杂音”,接受“旧势力”的质疑与挑战。...
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科技人才。与之相适应,我们应改进和完善教育体系,补齐科学教育短板,为培养未来科学家奠基。
树人必先立德,立德必先懂得感恩。感恩是中学生所应具有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感恩教育的贯彻落实,对中学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新时代德育的新要求。...
“师范热”也需要全面、客观、理性分析,在冷静思考、深度追问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师范热”的正面效应,因势利导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所谓“有理想”,指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美好生活有向往和追求。所谓“有本领”,指学生要学到能够运用于实际、满足生存需要、服务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所谓“有担当”,就是培养责任意识,发挥个人能...
兴趣是学习的基石,热忱也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于内心,教师要培植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对他们的学习愿望、动机、态度加以重视,发挥兴趣的导向作用,使其成为知识的“乐之者”。...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才,只能决定于自己。具体地说,决定于自己的志趣、理想和执着的精神。
联系我们:0532-66988907 客服邮箱:kefu@iqdedu.com Copyright @ iqd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报业新品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