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沦为“内卷”机器中的牺牲品?

2022-11-14 17:13 巨浪视线

摘要:发现孩子的潜能、兴趣,唤醒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跑道,给他制定一个人生的目标,让他为爱而学习。

教育家皮亚杰说:“教育的目标不是去增加知识的数量,而是为孩子的发明和发现创造可能,塑造能做不一样事情的人。”

而在当下,高考的竞争越来越提前,学生在应试上的准备越发精益求精,过度的知识学习让孩子焦虑,也让家长焦虑。如何让孩子从机械的知识学习转变为能力的培育和素质的提升?如何才能避免孩子沦为“内卷”机器中的牺牲品?

北京第三十五中学前校长朱建民认为,想要让孩子不内卷,就需要发现每个孩子的差异和潜质,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为热爱而学习。

解决了这个问题

孩子就不会成为内卷的牺牲品

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把本来天生不一样的孩子,通过我们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教育,完全变成了一样的孩子

高考不考的老师不教,学生也不学。本来都是优秀的学生,后来却把很多孩子都变成了牺牲品。所以在我们学校倡导什么呢?用差异替代差距

现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仅仅是分数上的差距。但是在我们老师眼里,更看重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点。不同的孩子在哪个方面有潜质、有爱好、有兴趣、有志向,那就帮助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来替代过去的差距,唤醒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质。学习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了,他有了目标了,那就肯定会不一样。

家长都是出于好心

但却往往用错了力

我们的教育太功利了,这个可能是个人观点。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有一句话叫“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为什么职业教育现在做得这么不好?职业教育,在以前都是叫作低端人群做的工作,也就说如果你不学习,那就去干活;如果你好好学习了,将来就可以不干活、挣大钱、当官。

我觉得这也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因为很多中国人穷怕了。或许有些家长的父母还是农民,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上了大学。所以这些家长觉得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命运,于是就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果不学习,将来还能干什么呢?

这些家长的成长经历成就了他们,因此他们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想通过学习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但是现在的这些孩子不懂这些,像有的孩子一个周末要上10个以上的辅导班,他们有时候吃饭都是在车上吃的。

我们的教育现在这么内卷,就是教育太功利了。家长都是出于好心,但是他们没有给孩子解决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比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

这件事做好更重要

比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让孩子们有一个自己的目标,一个方向

现在很多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没有这种学习的动力。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奔跑,学生也累,家长也累,老师也累,最后都是为了那一个分数。所以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跑道,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标主动奔跑,不断地超越自我,这就是教育的本质

现在我们学校设置了企业课程,这里面包含了航天、航空、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行业。我们会进这些企业去参观、学习、考察,让孩子了解这些企业今天的发展,了解科技如何推动人类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也让孩子了解这些企业在未来10-30年之后,会怎样发展。

我们引导孩子们找到他们对哪个行业感兴趣。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生物医药,或者有的喜欢芯片制造,那么孩子就可以通过企业课程之后,发现自己在哪个方面有爱好兴趣,将来上大学的时候,就可以学跟他兴趣相关的这些专业。

我们这么做叫什么呢?叫“发现与唤醒”发现孩子的潜能、兴趣,唤醒和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那条跑道,给他制定一个人生的目标,让他为爱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