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采访了10个学霸父母后,发现最好的教育藏在家里

2018-03-13 11:25 北青网

摘要:孩子的差异,在人生的早期就拉开了差距,而这一切,真的是父母决定的。

写在前面

生活中,我有不少朋友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比同龄人更出众,最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也因为自信,自己的幸福指数也会更高一些。

我采访了10个不同年龄段的“学霸”父母,发现这些孩子自身的一些特点,大多都形成在六岁之前。

也就是说,孩子的差异,在人生的早期就拉开了差距,而这一切,真的是父母决定的。

01

培养专注习惯

我采访的孩子家长,孩子的年龄跨度分布在小学三年级到高三之间,这些孩子具有共性的特点是“专注”。

有意思的是,这些孩子,大多家庭养育环境非常简单,一般都只是孩子的父母、甚至是孩子母亲,老人参与的并不多。

这反而让孩子的早期教育,环境比较单纯和固定,没有太多人打扰孩子。

这些家长表示,本身也非常希望老人一起帮忙带孩子的,但因为自家的情况不适合,老人的身体原因等因素,最终只能靠自己养育。

小健的妈妈告诉我,平时自己做饭的时候,就会先跟那时不到三岁的孩子说清楚,妈妈现在要做饭,我们离的很近,你自己玩一会,如果需要妈妈,可以随时呼喊。

起初孩子也会经常喊她,她听见就会积极回应一下,孩子的安全感得到满足后,慢慢地大一点,就不会总是呼喊妈妈。

那个时间段,至少有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孩子在独自玩耍中度过,不知不觉中修炼出了专注力。

现在的孩子不缺爱和陪伴,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陪伴过度了。其实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给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对培养孩子专注度真的是大有裨益。

孩子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是很容易培养专注力的。尤其是有了接近一个小时的独处时间,这对他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

小熊的妈妈告诉我,平时发现孩子正在做事,哪怕是专心致志地玩耍,她也会悄悄退出孩子房间,等孩子把手中的“工作”完成得差不多后,她才会喊孩子一起参与其他的家庭活动。

孩子的专注,是父母的克制带来的惊喜。如果孩子正在拼拼图,妈妈刚做好饭,就大呼小叫地让所有人来吃饭,如果孩子正在研究手中玩具的兴头上,相当于专注力就被打断了。

多这样做几次,孩子一遇到事情也喜欢大呼小叫,希望马上得到回应和反馈,这对专注力的培养,反而非常不利。

02

树立时间意识

小旺的妈妈告诉我,虽然自己不喜欢做饭,但是却用这段时间培养出了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比如说,独立玩耍和探索的时间也不能过长,以至于影响到家里其他的安排和进度。

如果现在已经过去了一个小时,不妨先告诉孩子,我们10分钟以后要做什么,宝贝你自己安排好时间,如果可能,别忘了把玩具放回收纳箱。

这10分钟的提醒,既给了孩子一个不马上中断的过渡,减少与孩子内心的冲突,又能锻炼孩子的自我时间管理意识。

10分钟后,如果孩子还在继续手上的“工作”,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暂时结束,然后约定一个再次进行这项“工作”的时间。

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已经独处了一个小时,而过度专注也会消耗孩子的体内能量,还是要及时休息的。

孩子对10分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慢慢地他就知道10分钟能干些什么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又能做些什么事,这一些时间具体量化后,孩子慢慢就会形成一个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

03

培养共情能力

小强的妈妈可以说是比较另类了,她把做饭这件事变成了对孩子的生活课程。

从买菜开始,她就会带着儿子一起,一边买菜,一边告诉孩子,家人喜爱的口味,还能顺便教孩子认识菜品,了解各种颜色和形状以及各类蔬菜的名字。

回到家后,她也习惯把儿子带进厨房,和自己一起洗菜,做各种准备工作。

到了要炒菜的时候,她会让儿子退到厨房门外,允许儿子在门外“张望”,巨大的炒菜声,就像过年放鞭炮一样令人欢心,儿子和她都极为享受这欢乐的时刻。

有意思的是,周末的时候,她会请老公当“大厨”,自己和儿子趴在厨房门外“张望”,每次听到锅里发出的巨大声响,她和儿子都乐的不行。

感觉她家做个饭,每天都搞得像过年一样开心,虽然也只是简单地两菜一汤,却让生活充满了很多乐趣。

这种让孩子见证和参与家务的过程,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也让儿子知道,厨房不只是妈妈的专属,而是全家人共同参与的生活场所。

现在已经上高中的儿子,自己做些简单的饭菜,一点问题都没有。

听到很多想送孩子留学的家长,唠叨孩子不会做饭,生活自理能力太差,出国很不方便的时候,她才想起:

原来自己多年前,带着孩子在厨房一起疯玩的经历,不仅让孩子有了共情能力,体会做家务的感受,还给了孩子一笔人生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强大的自我照顾能力。

原来,最好的教育都在生活里,在我们每一天能够遇到的场景里。

同样是做饭这件小事,有些人就能充分利用这一段时间,把每天不得不面对的事儿变成了教育的契机。

最好的教育,藏在家的每个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