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遭遇诈骗如何应对?暑期防诈指南来了!

2025-08-06 13:5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暑期来临,学生群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侵害对象。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给学生及家庭带来了财产损失和心理困扰。了解常见诈骗形式、掌握防范技巧、明确遇骗后应对方法,是筑牢暑期安全防线的关键。

青报教育在线讯 暑期来临,学生群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侵害对象。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给学生及家庭带来了财产损失和心理困扰。了解常见诈骗形式、掌握防范技巧、明确遇骗后应对方法,是筑牢暑期安全防线的关键。

常见诈骗形式大盘点

有反诈中心民警指出,学生群体暑期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五大类。其中兼职刷单类诈骗最为常见,诈骗分子先以小额佣金为诱饵骗取信任,随后诱导受害人下载涉诈应用程序,以 “做大任务赚大额佣金” 为名,不断催促受害人加大投入,最终卷款消失。

机票退改签类诈骗中,不法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飞机故障、航班延误等理由主动联系受害人,声称可提供退款、理赔或改签服务,诱导受害人点击虚假链接实施诈骗。 

购买演出门票类诈骗多活跃于社交平台和二手交易平台,诈骗分子发布低价虚假门票信息,以 “中介费”“保证金” 等名义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收款后便拉黑失联。

买卖网络游戏账号和装备类诈骗则瞄准游戏爱好者,诈骗分子在游戏论坛、交易平台寻找目标,引导受害人进入虚假交易平台或钓鱼网站,再以 “资金冻结”“操作失效” 等借口,逼迫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账。

教育机构退费类诈骗中,不法分子伪造退费官方文件,通过快递信函、群发短信或社交平台私信等方式联系受害人,诱导添加虚假客服,在虚假平台操作退费或要求向指定账户充值转账。 

防诈妙招守护财产安全

面对形式多样且变化迅速的电信网络诈骗,掌握核心防范技巧至关重要。民警强调 “三不一多” 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切勿轻易点开短信、社交软件中陌生来源的链接,避免进入钓鱼网站泄露个人信息或遭遇资金损失;陌生来电不轻信,接到自称客服、公检法、老师等陌生来电时,要保持警惕,切勿轻易相信对方提出的转账、汇款要求;个人信息不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绝不能向他人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遇到涉及金钱交易的情况,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多方核实,如联系航空公司官方客服确认退改签信息、与教育机构官方核实退费政策等。

学生群体还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贪图小便宜,警惕 “高额佣金”“免费福利” 等诱惑,明白 “天上不会掉馅饼”,远离一切要求先行转账的兼职、交易活动。同时,要选择正规平台进行网络交易,绑定银行卡时开启短信提醒功能,及时关注账户变动情况。家长也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告知孩子不要随意透露家庭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遇骗后这样应对减少损失

一旦不幸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损失。民警建议,首先要立刻拨打 110 报警,向警方详细说明情况,请求对相关账户进行紧急止付,及时拦截资金流向,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其次,要迅速梳理、收集证据,准确完整记录对方的聊天账号、账户姓名、联系方式以及双方聊天记录等信息,妥善保存汇款或转账凭证、银行交易流水、虚假链接截图等材料,为警方调查破案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尽快前往最近的派出所报案,配合警方制作笔录,如实提供案件相关细节,便于警方开展侦查工作。暑期安全无小事,防范诈骗靠大家。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诈意识,家长要履行监护责任,共同构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坚固防线,让这个夏天充满安全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