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悲剧:母亲当着女儿的面摔死了别人的狗
摘要:看了前两天的一条新闻着实让我心里吓了一跳,新闻讲述的是一个女孩丢了一条狗,这条狗被小区的保安送给了一对母女,后来这个女孩找到了这对母女想要要回心爱的狗狗,但是这对母女以各种理由拒绝,最后当女孩上门索要时,这位母亲当着女儿的面把这条可爱的狗狗扔下了高楼。
看了前两天的一条新闻着实让我心里吓了一跳,新闻讲述的是一个女孩丢了一条狗,这条狗被小区的保安送给了一对母女,后来这个女孩找到了这对母女想要要回心爱的狗狗,但是这对母女以各种理由拒绝,最后当女孩上门索要时,这位母亲当着女儿的面把这条可爱的狗狗扔下了高楼。
新闻中这对母女,女儿才13岁,妈妈这种残忍的行为究竟会带给女儿怎么样的心理阴影呢?这样的家庭难道就是以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吗?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据这对母女的邻居介绍,这位妈妈不止对待小动物很凶残,她还经常打骂自己的女儿。试问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和残忍的家庭下这个小女孩还能健康快乐成长吗?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家庭教育也是中学生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对他一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性格的形成以及行为素质的提高。
但我国不少家庭的教育方式仍未走出误区,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甚至会把他推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那么到底家庭教育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家庭教育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会有多大呢?
1.什么是家庭教育呢?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一出生下来,父母就和孩子在一起,孩子的语言文字学习、心理思想态度、行为举止习惯的养成都受到父母的熏陶和感染,其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
但是,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
第一: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因为环境因素有广泛性、经常性、自然性、偶然性的特点,所以,孩子会受到种种影响。
尤其是自发性的特点,它有与教育相平行的影响,也有与教育相矛盾的影响,这时孩子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不能低估环境因素的作用。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古代曾有“孟母三迁”,从“其舍近墓”到“迁居市旁”, 最后徙居“学官之旁”,终于使孟轲在学官的影响下,成为学者。这说明人们很早就重视环境影响人的作用。
上述新闻中母亲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位母亲不止自己虐待小动物,她对自己的孩子也是经常打骂,脾气十分暴躁。
从网友曝光的这位母亲的职业属性来看,这位妈妈是一个打着教育幌子的骗子老师,她假冒教育机构,靠骗学生的钱过日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可能就是一个脾气暴躁、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人。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孩子的真正“启蒙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教会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长的首要条件,在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同时,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的眼中最常见到的,是父母,父母的言行正表达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态度。父母最先总是被孩子无条件认定的,于是并无意识的,但模仿对象就由此确定了。
因此,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堂堂正正的人的形象,留在孩子心目中。 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言行一致的人、守时惜时的人……
摔狗的这位妈妈没有给女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她的尖酸刻薄、残忍暴虐、满口谎言的行为在她女儿心中树立了一个不好的形象。
她欺骗大众的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她在面对大家的职责时,一开始想尽办法狡辩,甚至还带着他的女儿一起来欺骗大家。
她连自己都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还怎么指望她的教育能有多么高尚和伟大呢?
3.家庭教育的八大误区
1、以分数论“英雄”,重考试分数,轻学习能力
许多家庭最明显的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也当成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尺度。
其实分数与智力水平不是一回事,分数只反映智力水平的一部分。分数与学习能力也不是一回事。“高分低能”就是只抓分数不发展能力所致。
遇到很多这样的家长,他们只要求孩子从小拿高分,却忽视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孩子小学成绩优秀,到了初中成绩却越学越差,由于思维能力跟不上,出现了厌学、逃学的结果。
部分家庭不但没有反省,反而把这种责任推向学校,认为是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问题。
2、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现在一些有知识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过于包办,当孩子的学习稍微遇到一些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甚至出现家长旁听教学的情况,这无形中让孩子在学习上依赖父母,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最终放开手,让孩子能资助的学习,而不是一味的帮助孩子学习。
举个例子,小明初一刚来的时候总说学习跟不上,后来通过家访才知,这个学生小学六年都是由妈妈陪读的,没有了家长的陪读,加之学习科目的增多,孩子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曾一度找出各种理由要求退学,后经多次谈心和辅导才得以调整过来。
累似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所以家长应让孩子多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自学能力与独立钻研的精神。
3、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
现在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不重视,对孩子身体健康却关注过度,家长对心理知识一无所知,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而许多科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中小学生患心理健康问题的,占有一定比例。
在儿童期出现的问题一般呈隐性,到了青春期这些问题就浮现出来,而我们的父母不但不能帮孩子处理好一系列冲突,反而因心理知识的缺乏激发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有个男孩子,他的身体条件非常好,是个运动健将,这完全要得益于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因此每天都会给他做不同种类的饭菜给他补充营养。
但是这个孩子的言行和举止常常会粗鲁、没素质,显得十分没教养。
和孩子沟通过后才知道,原来她妈妈的观念就是希望他身体健康,从来不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等问题,时间久了孩子有时候会故意暴躁、故意捣乱来引起妈妈对他情感上的关注。
4、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但因家长在教育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教育很盲目。
我有个表姐是中专毕业,但她对儿子的设想是考个名牌大学,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每天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儿子每天放学回来要去上钢琴班,英语班......
晚上临睡还少不了督促他背几首古诗,到了二年级每天晚上学习奥数到十点半,周末学剑桥英语和钢琴,而这样严格的教育训练只持续到小学四年级下半期,孩子就受不了了。
而是成了网吧的座上客,班主任的电话频繁的告诉我表姐“你孩子又逃学了”,然后就是表姐放下工作和姐夫没日没夜的去找孩子,找回来就是一顿暴打。
打完后又由于愧疚感促使她去商场给孩子买些心爱的物品来进行补偿,接下来就是恶性循环,到了初中最严重的那次是离家出走八个月,最后因欠债才回家。
表姐拿儿子没办法只好放任自流本想让孩子起点比别人高,结果是把孩子逼向了网吧。
教育有着自然的发展规律,人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强化训练,反而会给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从此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5、不对孩子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乃儒学大师孔子的教育原则,他强调要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给予他们适当的教育。
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各自独特之处,存在个体间差异:有发展速度的差异,思维类型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
有的家长不研究自己孩子的特点与长处,总是盲目地拿学习成绩与别的学生进行比较,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更看不到孩子努力的那个过程,甚至用贬低孩子的方式去刺激孩子的自尊心,总是认为别的学生强,使孩子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他十五岁了还在澳门读小学五年级(澳门学校实行留级制,语数英一科不及格者不给予升级),后经介绍来我校就读初一,因为年龄大学习差,所以每天闷声不响自卑感很强,但后来发现这个学生除了学习差以外其他方面表现都很出色。
比如羽毛球、乒乓球、台球、跑步、跳舞等运动项目,还有就是这个学生的责任感很强,只要是交代给他的事情,总能超乎意外的完成,让老师们赞不绝口。后来让他主持“学雷锋主题班会”,虽说略有羞涩但组织的很成功,学校还把活动视频发布在网上,但就这么优秀的一个学生,家长却很不满意,总说孩子笨成绩差。
后经多次和家长的沟通,让其了解孩子在校的那些非智力项目的奖励,她才得以释怀,不再提孩子的弱项环节——学习成绩。
6、家长不重视自我学习
家长承担了教育子女的职责,但许多家长不注意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完全依赖家长的随心所欲,高兴就对孩子好,遇到不顺心的时候,经常在家中发泄对他人、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孩子的许多品质与素质,都是在家长的随意影响下逐渐形成。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表达爱的方式也是有讲究的,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方式不当,就会造成溺爱放纵。
像这样在百依百顺的过分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人,往往会形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自私自利、唯我至上等性格,这种性格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的诱因,便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产生甚至犯罪。
另外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只懂惩罚:讽刺、挖苦和体罚,认为这样才能使孩子不再犯错误。对孩子优点往往轻描淡写,甚至视而不见,对孩子缺点却纠住不放,只看见孩子缺点,导致惩罚多于表扬。这是一种极为消极的方法。
所以仅凭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努力提高学习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素质,成为合格尽职的父母。
7、忽视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
现在独生子女教育有一个严重不足,就是对孩子没有任何意志品质方面的要求,也很少磨练孩子的意志。
人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许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不能说哪一个阶段是最重要的,应该因人而异,人生就像一项长跑运动,我们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经受挫折的勇气和良好的自我更新意识。
其实真正的学习不是在学校,而是走进社会、融进社会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环境,不断的自立,自尊,自强不息。
而独生子女中却较多地存在着脆弱、依赖、任性等不良的意志品质,而家长似乎视而不见。
家长往往无休止的满足孩子的欲望,不给机会或没有意识到让孩子锻炼克制自己的欲望,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在无形中弱化。
8、忽视孩子体育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孩子的发展首先是身体的发展,只有营养,没有运动,身体健康无法实现。
家长重视疾病卫生,超过重视体育锻炼,这多少有点舍本逐末,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是防治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孩子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网络世界的全球化,对中学生的教育也成为现代家庭的重中之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许多家长为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全部心血,可是,由于方法不对头,结果却不如所愿,这无疑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
家庭教育的误区不但导致现代中学生骄横、自私、孤独、自卑、焦虑、依赖、忧郁等心理疾病,而且还直接影响了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为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