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事关录取通知书,这些骗术要注意!

2025-08-11 13:39

摘要: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季,是诈骗分子伺机作案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对录取结果的急切心理,精心设计并布下各类诈骗陷阱,伺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小编将帮助考生和家长识别各类骗局,筑牢反诈防线。

每年高校招生录取季,是诈骗分子伺机作案的“高发期”。在此期间,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长对录取结果的急切心理,精心设计并布下各类诈骗陷阱,伺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小编将帮助考生和家长识别各类骗局,筑牢反诈防线。

以假乱真,伪造录取通知书

案例

2024年高考后,考生小郑收到一封“某全日制本科院校”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附带一张银行卡和联系方式。小郑与对方取得联系后,对方称需先预缴学费。小郑查询官网未找到录取信息,再次与对方联系时,对方称是“系统延迟”的原因,同时催促小郑缴费。小郑心生怀疑,自行在网上找到该校招生办电话,经与校方沟通后意识到该通知书系伪造,这才躲过一劫。

提醒

骗子们利用伪造手段,几乎一比一“复制”大学录取通知书,十分逼真。假录取通知书上可能也有大学校徽、LOGO、大学地址等,迷惑性极强。但不同的是,凡是造假和诈骗,最终目的都是为钱而来,如果通知书要求提前征缴费用,骗你没商量。

移花接木,切莫马虎“上错学”

案例

又是一年毕业季,22岁的张鹏(化名)发现在某知名大学度过的美好4年“大学”生涯竟是一个骗局,到手的是一纸假毕业证书。原来,4年前,他高考失利,家里一次性拿出15万元,换来烫金“某知名大学录取通知书”,“熟人”一边收钱一边信誓旦旦保证就读。直到临近毕业时,他发现很多同学都在忙碌毕业论文,而自己却没有指导老师。这时,他才感觉可能是上当受骗。这之前他从没有向学校有关部门查证自己的身份。后来,张鹏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不到自己的信息,所以将这个事情马上告诉了父母。家长们来到学校,发现有10余名学生和张鹏的情况相似,涉案金额272万元。

提醒

骗子最喜欢利用考生和家长上好大学的焦急心态,在考生和家长花钱后,伪造录取通知书并安排“入学”,实际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正规录取通知书一般由高校通过邮政特快专递(EMS)寄发,除通知书外,还有详细的入校须知、学校信息等材料,内容与高校官网、官方账号一致。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避免上当。

混淆视听,借机骗取财物

案例

2025年5月,扬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发布防诈信息,一些不法机构和人员假借扬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名义进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的虚假宣传和不实承诺,甚至擅自印制“扬州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录取通知书”和“扬州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入学通知书”,以达到骗取家长和考生信任,收取学费、书费等费用,获取巨额非法收入的目的。

提醒

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均须通过高考招录。上述所谓的“录取通知书”不是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能进行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等学校学历证书。在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认真辨别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警惕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将非全日制、非学历教育包装成“全日制本科”进行欺诈。

虚假文凭,克莱登大学

案例

“华东农林科技大学”——这个听起来与某知名高校仅差两字的校名,正是未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不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野鸡大学”。顶着“李逵”名,实则为“李鬼”,在校名上玩弄文字游戏。据某省相关部门2025年通报,该校网站域名使用商业域名(.com),校园图片全从一些学院盗用,连“校园风光”里的校名都没改干净。

提醒

有一些“李鬼”大学,设有与正规院校高度相似的名称,诱骗考生及家长。其实,这些学校未获得教育部审批、备案登记,不具备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也没有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考生和家长应根据教育部每年发布的高校名单,核准学校是否具有高等教育资质,不盲目听信他人推荐、建议,要认准自己所在省份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当年发布的招生计划目录中的高校名单。

来源:山东高考一点通(微信号:GK-SDE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