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把握黄金时段,牢记4步防暑要点!暑期亲子科学运动指南来了

2025-08-11 16:15

摘要:暑期来临,气温攀升,孩子们迎来了漫长的假期,运动成为许多家庭亲子活动的重要选择。然而,在炎热天气下运动若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身体不适。为此,专业人士特别整理了一份暑期亲子科学运动指南,从运动时段、时长强度、防暑措施到运动选择及家长陪练技巧,全方位助力家长和孩子安全运动、科学健身。

暑期来临,气温攀升,孩子们迎来了漫长的假期,运动成为许多家庭亲子活动的重要选择。然而,在炎热天气下运动若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身体不适。为此,专业人士特别整理了一份暑期亲子科学运动指南,从运动时段、时长强度、防暑措施到运动选择及家长陪练技巧,全方位助力家长和孩子安全运动、科学健身。

精准把控运动黄金时段,避开高温强紫外线

在室外运动时,选择合适的时段至关重要。专业建议,室外运动的黄金时段为早晨 6:00~8:00 和傍晚 18:00~20:00。这两个时间段日照角度低,紫外线强度弱,气温相对适宜,能有效降低中暑和晒伤的风险。

若选择在室内运动,最佳时间为 10:00 前或 16:00 后。同时,要格外注意避免运动场馆内的空调直吹身体,以防运动后毛孔张开时受凉感冒。

合理规划运动时长与强度,因龄而异科学锻炼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发育状况不同,运动时长和强度也需有所区别。

对于 6~9 岁的孩子,每日累计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应不少于 60 分钟,且运动形式以游戏化运动为主,如跳绳游戏、亲子接力跑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锻炼目的。

10~15 岁的青少年,每日累计中高强度运动同样不少于 60 分钟,并且每周要安排 3 次力量练习,如哑铃练习、俯卧撑等,以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身体发育。

16~18 岁的孩子,每周累计进行中高强度运动 150~300 分钟或高强度运动 75~150 分钟,同时配合进行 2~3 次抗阻训练,如深蹲、引体向上等,助力身体机能提升。

掌握四步防暑法则,为运动安全保驾护航

暑期运动,防暑是重中之重,牢记以下四步防暑法则能有效保障运动安全。

预冷:运动前 10 分钟饮用 100 毫升 10 摄氏度左右的电解质水,提前为身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降低运动中中暑的概率。

分段:每运动 20 分钟,要在阴凉处休息 2~3 分钟,同时测量心率,确保心率不超过(220 - 年龄)×80%,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造成负担。

散热:运动过程中,可采用用湿毛巾敷颈动脉、腋下,或用喷雾降温等方式帮助身体散热,保持身体凉爽。

补液:遵循少量多次补液原则,每 15 分钟饮用 100~150 毫升电解质饮料,及时补充运动中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维持身体水盐平衡。

此外,运动时的穿着也有讲究。建议穿浅色系、透气速干面料的服装,便于汗液蒸发散热。进行户外运动时,还应佩戴空顶帽,穿冰袖,涂抹防晒霜,做好全方位的防晒措施。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恶心、抽筋等症状,要立即停止运动,到阴凉处休息并采取相应的缓解措施。

科学选择运动方式,依据供能系统 “因需选练”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在不同运动类型中权重各异,青少年可据此 “因需选练”,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磷酸原系统主导的运动,锻炼时长为 6~10 秒,适合进行爆发力练习,如 30 米冲刺、立定跳远等。这类运动能激活快肌纤维,有效提升速度和弹跳能力。

糖酵解系统相关的运动,锻炼时长在 30 秒~3 分钟,像 400 米跑、100 米游泳(快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都属于此类。这类运动能提高乳酸耐受能力,且燃脂效率高。

有氧氧化系统对应的运动,锻炼时长需超过 3 分钟,如慢跑、骑行、跳绳、游泳等中低强度长时间运动。这类运动能够燃烧脂肪,在降低体脂率的同时锻炼心肺功能。

建议每周进行 2~3 次力量练习和 3 次有氧运动,隔天进行不同的运动,使不同的身体机能得到锻炼,形成互补,达到全面健身的效果。

家长陪练有指南,助力孩子坚持运动

家长在孩子的暑期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掌握以下陪练指南能更好地助力孩子坚持运动。

设定目标:与孩子一起制订假期运动目标和实施计划,并将其贴在客厅显眼位置,时刻提醒孩子坚持运动,同时也让家长起到监督作用。

榜样效应: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家长每周至少与孩子同练 3 次,哪怕只是一起在楼下快走 30 分钟,用自身行动带动孩子爱上运动。

科技赋能:借助运动手环等科技产品记录步数、心率等运动数据,让孩子直观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暑期运动益处多,但安全科学是前提。希望广大家长和孩子能牢记这份科学运动指南,在炎热的暑期里既能享受运动的快乐,又能保障身体健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来源:学生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