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小学

幼小衔接不是知识“抢跑”,家长朋友莫要陷入误区

2022-07-17 10:48

摘要:还有不到两个月,青岛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要迎来自己的小学新生活。当前,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抢跑”,为孩子安排了幼小衔接学习计划。注意!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知识衔接。

还有不到两个月,青岛小学一年级新生就要迎来自己的小学新生活。当前,不少家长已经开始“抢跑”,为孩子安排了幼小衔接学习计划。注意!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在知识衔接,一旦不科学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积极性。

家长疑虑

别家孩子纷纷“抢跑”,没勇气坚持“零起点”

市北区的张女士向青报教育在线透露,自己现在一下班就不安生。本来决心让孩子享受幼儿园最后一个快乐的暑假,可是周围朋友都给孩子安排了幼小衔接班,4周课也有,5周课也有,学习语数英三科,穿插着手工等课程,从上午八点左右上到下午四点左右,中午孩子不回家,在幼小衔接班里适应。知道后张女士着了急,自己教孩子方法又不科学,一不顺心火气压不住地往上窜。

张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虽然日前青岛市教育局发布了《孩子开心放暑假,协同育人不放假——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的一封信》,特别提醒家长,不要为孩子报学科类培训班。“双减”政策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凡在暑期面向中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类校外培训,或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学科类(含外语)培训的,均为违法违规行为。但家长朋友的焦虑始终存在,据一所幼儿园班主任透露,班里42名学生中,7月中旬已经有十名左右退园上课的。她常常引导家长,其实幼小衔接关键是好习惯的养成。

行政推进

幼小科学双向衔接,让家长吃上“定心丸

幼小衔接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话题,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以游戏为主,小学是课堂模式,家长担心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适应,才会给孩子报培训。当然,也有部分家长是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事实上,孩子适应始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举全社会之力,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

同年,山东省教育厅和青岛市教育局逐级落实。我们从《青岛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中可以发现幼儿园要落实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其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大班下学期被设置为入学准备期,优化一日活动;小学将入学适应教育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一年级上学期设为入学适应期,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不布置作业,不进行成绩排名。

也就是说,青岛市、区、校已经形成了科学衔接联动方案,积极帮助新生应对新身份,适应新生活。比如,市北区小学教研员、校长、教师春季会每周一次到对口幼儿园观摩,研究儿童发展特点与教学组织策略。幼儿园教研员、园长、教师秋季会入对口小学,观察小学教师教学方式,研究自然对接良策。家长完全可以放下这颗悬着的心。

专家建议

从生活中去积累,引导孩子理解和表达

对于家长朋友来说,幼小衔接这个阶段到底该做些什么?怎么科学进行?市南区教研员梁青提醒,这个过程切忌小学学习内容的过度衔接。培训机构的老师往往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有时候没办法把握孩子知识的断层在哪里。比如很多小朋友对十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很轻松地驾驭,但往往是“背”下来的,不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它在情境中的意义,后面反而越学越累。

“现在学校会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家长朋友应顺其自然,要不家长紧张,孩子也很紧张,孩子本来的心理适应过程很自然。”梁青老师建议家长,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在生活中帮孩子积累学习经验。比如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一个星期学习5天,休息2天,总共有几天?像这样引导孩子理解和表达;帮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坚持读书,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孩子多认认字。比如数学书中经常会出现的“还剩”,认识这类关键字;让孩子多玩玩积木,锻炼对形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梁老师建议家长朋友,真正的关键期在孩子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根据老师的指导帮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