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编教研员!新学期在即,李沧教育完成教研改革大动作
摘要:今年暑期,李沧教育通过“扩编”教研员、组建高配教研员队伍等形式,完成教研“改革大动作”,以期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报教育在线讯 “骨干教师要重点研究当下教学中的问题……”“当下的问题是怎么找出来的?”“一是调查问卷,二是我自己梳理了一些。”“我们假期最累的不是教师培训,而是真正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清楚。每所学校在课堂常规、命题评价、教师结构上分别有哪些问题,都要梳理出来,来引领新学期的工作……”
8月13日,距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半个月,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里,中心副主任兼教研室主任吴永峰与4位英语学科教研员正在进行“茶馆式”教研,交流新学期安排。青报教育在线了解到,这4位教研员中有3位是新成员。今年暑期,李沧教育通过“扩编”教研员、组建高配教研员队伍等形式,完成教研“改革大动作”,以期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岗3人,全市最高配
据了解,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研员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老师的老师”,承担区域学科教学研究、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等重要职责。
“最大的变化是教研员队伍壮大了!”吴永峰介绍,李沧区本次教研改革增加了教研员的数量,教研员总数由之前20人左右扩至目前27人。
此前,李沧区义务教育段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分别有3位教研员,分别负责1至4年级、5至7年级、8至9年级的学科教研工作。当时,这样的结构是处于学段衔接的考虑,由5至7年级段教研员主要负责学段衔接工作。这套机制运行五年以来,显现出一定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次改革将衔接段纳入到了小学段,即语数外三科划分为1至7年级段、8至9年级段两段,让学段衔接更有系统性。同时,语数外三科的1至7年级段教研员分别增至3人。也就是说,在李沧区,语文1至7年级段教研员一岗有3人,而“一岗3人”的教研员高配设置在全市并无先例。
目前,李沧区中小学均分3块,3位教研员分别负责一块。三人相互独立,又通过全区教研工作统筹、“捆绑式评价”等方式实现三人“合作大于竞争”。
因校而研,力求精准
为什么要“一岗3人”?吴永峰说,其目的是提高教研服务的精准性。每学期教研中心会统计调研教研员到校情况、解决问题情况等,从反馈来看,学校认为教研员到校次数少,持续性改善问题的力度较弱。同时,学校“因校而研”的需求特别高。“前期我和几个校长在撰写李沧教育未来五至十年高质量发展规划报告时就有一个共识,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学校与教研之间,这几者的融合度是未来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此外,此次李沧教研改革中,还首设了德育教研员,调整了音体美及家庭教育等学科教研员的办公地点,将其办公地点放在教体局相应处室里。这样一来,教研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将在基层工作中将实现更深入的融合。
历时一年,优中选优
“像我们今年新选入的三位英语教研员,姜老师原来是广水路小学的副校长;毕老师是海大硕士,是青岛市教学能手,入选青岛名师培养工程;宋老师88年的,很年轻,已是青岛市教学能手。”吴永峰表示,此次教研员选聘是“优中选优”,选聘工作前后历时一年。教研员选聘面向李沧区在编教师,选用标准有三条,首先要看品德情况,其次是组织协调能力,最后要看专业素养。
除了教研员队伍的调整,此次李沧教研中心还细化了教研员的考核要求。比如,教研员每年必须面向全区开设不少于21节的三大课程示范课;必须举行一次有教育新思想的专题讲座,由教研员本人主讲;要组织一次有意义的集备展示;要组织一次全区新课标思想研讨会;要参与强校提质等项目的课题研究;参与教学述评工作,相关科室、学校校长现场打分等。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