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儿童节的意义≠礼物≠放假≠表演

2022-06-01 15:46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摘要:儿童节的新使命,也是教育的新责任,可以是帮助每个孩子“理解节日,学会过节”。

儿童节 ≠ 放假 ≠ 礼物

国家法律规定,6月1日是儿童节,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对小学生们而言,“不放假”显然是违法的。

儿童节的危机

但面对这个儿童节,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表示“有点无聊”,不仅是因为这几年“放假”太多太多,更是因为除了放假一天和索要一份礼物外,她并不清楚这个节日还有什么意思和价值,得过且过吧。或许,很多孩子心中都有类似的困惑。

儿童节,已经遇到了意义危机。

放眼未来,儿童节怎么过才更有意义?还有比放假更好的方式么?如果不放假,该做什么呢?开放的问题,答案不会显而易见,也肯定不唯一。放假与否,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教育理念问题,随着时代不断演化。

我的观点很明确:儿童节,仅仅给孩子送礼物,或者简单的放假,放在过去,这些是“友善”的方式,但面对未来,这将是“懒惰”的表现。

未来的儿童节,不能这么过!

节日 ≠ 礼物+放假+表演

节日 = 峰值体验+意义生长+……

匮乏的时代,攒一年的期盼,吃点穿点好的,就是节日的峰值体验,非常激动。如今各种购物节,消费者提前把购物车塞满,享受节日的超级优惠,也是峰值体验,非常愉悦。就连电商平台也把节日流量当做未来的预演,挑战运营能力获得成长,非常重视。节日,是峰值体验,是对未来的美好想象和追求。

小学生每年假期超过150天,儿童节多一天放假,聊胜于无。至于礼物,对很多孩子而言,再多一个也不会特别珍惜。如果为了所谓庆祝过节,而让孩子排演节目取悦老师和家长,更是本末倒置了。

有些节日,源自历史,感受习俗,缅怀圣贤,是道德的修习,是心灵的慰藉,更能获得精神能量。有些节日,面向未来,蕴含着美好期望,交流共识,激励发展。节日,塑造着我们的价值理念,让不同的意义得以生长。

六一儿童节,有70多年的历史,既不古老,也不新鲜,最初的理念核心是“反对虐杀与迫害儿童”,如今已经不是全球的主流课题。儿童节的内涵,需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慢慢被降格到和“周末”差不多的境地,甚至还因为放假打乱课表,而给师生教学带来些许困扰。

未来儿童节,不止一天,不为放假

能否尊重孩子们的意愿,让他们自主决定呢?想法很好,可以试试看,或许就会发现这种无边界的自由,不仅很难落实,更是放弃了成年人在儿童教育中的责任。

未来的儿童节,核心意义可以延续教育的追求——“让教育更美好,让儿童更成长”。在洞察儿童需求的基础上,为他们创造出的一个“梦境”,不是沉浸式的“游戏”,而是体验未来“新教育”的过程。

儿童节,可能不止一天,而是长达一周甚至一个月。整个节日期间,各种新老师、新课程、新工具、新场景,让孩子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掘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是造梦的过程,是“峰值体验”。这很可能成为孩子们一年中最忙碌、最充实、最不会虚度的时光,需要为此放假么?

数字时代,节日还有意义么?

或许,遇到意义危机的不仅仅是儿童节,还有更多节日。可以尝试回顾下,是否还记得最近的节日是怎么过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太阳、地球、月球的自然组合,让“天”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时间节奏,日升日落,时光荏苒。追溯节日的源头,则是时间维度上,以天为单位,以年为周期的文化坐标,区分不同民族和群体的自我认知。

节日,原本就是虚实结合的产物,虚拟的文化标签,让日升日落之间拥有了精彩的故事。数字科技可以营造虚拟的节日场景,也可以让现实节日氛围更加丰满,真实的我们身在其中,或愉悦、或幸福、或成就,对生命的感受真实不虚。

如此完美了么?显然没有!定义节日,度过节日,自古都不是简单的事情。数字时代,反而更难了!

数字化让“天”这个时间单位的价值持续降低,节日的重要性也就随之减弱。数字科技的基本单位是秒,甚至是毫秒、微秒、纳秒、飞秒,这些更细微的尺度,人类已经无法自然感知。数字网络生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随意”成为可能,吃喝玩乐无限满足、折扣优惠层出不穷、视频直播让亲友和明星轻松可见,想要把“节日”玩出新“节目”的难度越来越大,集无数大咖于一身的春晚,也难逃这样的趋势。

那么多的节日还有意义么?这跟儿童节有什么关系呢?

数字时代,儿童节的新使命

我们知道,数字化是时代趋势,必然挑战我们的文化传承,无人能置身事外。我们更知道,节日是文化血脉的标志,是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当趋势与期望存在矛盾,知道未来已来,如何未雨绸缪?

展望未来教育,新的老师、课程、工具、场景,或许也不需要都等到“儿童节”时再集中呈现,把运作探索拓展到平时应该更有效率。那儿童节还能做什么呢?或许还可以有更重要的突破!

儿童节的新使命,也是教育的新责任,可以是帮助每个孩子“理解节日,学会过节”。

理解节日——在儿童节这一天放眼未来一年,不仅包括国家与民族的节日,也包括城市、学校、家庭相关的节日,还有自己喜爱的节日和纪念日。没有两个人的节日图谱会完全相同,那是每个人独特的文化小宇宙。相同的节日,让我们彼此亲近,不同的节日,让我们感受精彩。

学会过节——知道为何过节,更要学会如何过节,不仅愉悦自己,更能服务他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会过节,其实并不简单,唯有真切而持续的教育,才能帮助每个人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就具备相应的认知与能力,还能在节日经历中不断感悟精进。从过好每个节日,到过好每一天,继而过好整个人生。

文 |  李骏翼,《元宇宙教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