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如何学习最有价值?

2022-03-22 14:39 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

摘要: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学中一个常被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通用能力吗?如何理解知识的价值问题,如何学习最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

知识的价值问题是教育学中一个常被讨论的问题。我们现在所学习的知识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通用能力吗?如何理解知识的价值问题,如何学习最有价值?我们一起来看。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先后被认真而隆重地讨论过。但是,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中,我们会发现,知识本身的自明的价值问题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的。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学校中惰性知识的问题一直被社会所诟病,你记住了,也理解了,考试也很好,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些知识价值何在?知识本身在不断发展,知识老化加速,今天学习的知识,很快被更新甚至被替代了,这些知识价值何在?即便对于那些大家公认有自明的价值的知识,比如科学知识,我们也要去思考,学习者掌握到什么程度才更有价值?怎样去掌握这些知识才最为有效,将来才更有益于解决问题、应对各种挑战?换句话说,知识的价值问题转变成了“如何学习最有价值”的问题。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方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考验,另一方面,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也是多方面的考验,比如:

(1)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我们关于病毒的知识能不能帮我们有效地理解今天的科学家向我们传播的新知识、能不能有效地帮我们识别和判断关于防控的各种不同说法?

(2)信息技术素养,这段时间,大多数人可能都比任何时候都在更大程度上淹没于各种不同信息的潮流中,我们是否有能力选择和判断?我们是否能够在综合利用信息的技术上对于自己的行为选择做出更好的安排?作为教师、学生,我们是否能够在在线教学的过程中很快地学会适应新的技术平台并对自己的教学、学习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3)关于社会的知识,我们对于社会及其如何运作的理解是什么样子的?有偏差吗?一个好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如何面对社会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能够如何为社会的更好运作做出贡献?

(4)社会情感能力,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时期,我们自我管理得如何,是否能够在家里呆得住,是否和家人相处得好,是否能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个人挑战?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角度看,我们会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专家的科学知识最有价值。今天,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在学校学到的关于病毒的知识、关于社会的知识、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如果只是背诵下来的、应付考试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应对这些挑战呢?更不要说这些知识早就忘得差不多了。更为悲催也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即便你当时学得好、考得好,现在也记得清楚,这些知识仍然是有限的,今天的领域专家也在不断地摸索着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创造新的知识。

因此,在定义教育目标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超越划定知识范围的方法,需要关注综合运用知识和建制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应地,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重新思考学生如何学习才最有价值,重新思考如何设计支持学生以最有价值的方式学习的学习环境。

对于教育的新的目标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核心素养、关键能力、21世纪技能,具体地说,比如批评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整体性理解与全局性思维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等。在我看来,最为核心的能力是学习能力,衡量教育是否成功,在于学生在其离开教育体系以后,是否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动机、方法和习惯。总的来说,这些目标都是指向具有通用性的高阶能力,从历史发展看,这些新的目标也并不完全是新的,只是对于今天的社会和教育体系来说,这些目标更为迫切,也成为面向大多数人的目标,而在历史上这些目标只是一小部分人所追求的和有条件达成的。

由此观之,我们时代的教育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悖论是:一方面我们要以发展这些高阶的通用能力为目标,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实践工作又大都是围绕着具体的知识展开的,特别是在班级授课制和学科知识体系所主导的教育体系中。这些知识我们潜在地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知识。面对这一悖论怎么办?当我们将问题重新定义为“如何学习最有价值”的时候,我们仍将这些具体的知识视作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学习方式才决定着学习的重要结果,特别是以发展高阶通用能力为标准衡量的结果。也就是说,同样的知识内容,当我们以不同方式学习的时候,产生的价值是完全不同的。

关于“如何学习最有价值”的问题,学习科学的研究强调几个重要的方面,比如;

(1)自主性和建构性的学习,让学生成为active agent,这个词我们暂且不是很准确地翻译为“积极的能动者”,学习环境要engage and empower learners(不是很准确地翻译为“让学习者参与,赋能学习者”);

(2)注重文化和情境脉络对于学习的影响,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和已有知识经验、学习发生之时的具体情境都要纳入学习环境设计的考量之中;

(3)情境性和真实性的学习,通过真实性的甚至专业性的实践来学习,取代我们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头脑内”的“信息加工”式的学习或者“刷题式”的学习;

(4)以概念为基础的学习,而非聚焦于表层知识和程式化的技能;

(5)注重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在具体方式上,设计的学习活动多以问题解决、项目、研究研讨、合作、对话等为主要方式。研究者去设计融入了这些理念的学习环境和活动方案、进行学习者分析和学习进阶分析、实施自主的学习活动和进行嵌入活动的评价与反馈、提供适应性支持等,以促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学校教育体系中认真地考虑了前面提到的个人在此次疫情中所面临的挑战,并以一种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学习过相关知识、操练过相应技能、综合研究过相关的问题,是不是应对这种局面更为有效呢?这种学习是不是更有价值?

看看今天的学校实践状况,谈论这些有些悲观,但是深入思考社会的发展和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觉得还是要有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哪怕先清晰地描绘出方向,哪怕在很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实践探索。我个人觉得,这是今天的教育学者值得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教育毕竟是要面向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