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孩子开始说“不”,恭喜你,这是教育最好的时机

2022-03-19 14:17 十点读书

摘要:孩子拒绝父母,喜欢把“不”挂在嘴边,父母最该做的不是改造他,而是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前几天去朋友家,还没来得及进门,就撞见朋友女儿满脸怒气冲出了家门。

看到略感惊愕的我,朋友既尴尬又无奈:

“你说我这女儿啊,真是越来越气人。每次要她学点东西做点啥,她就唱反调,老是说‘不要’。

刚刚就是要她没事别老出门,怎么说都不听,拗死了!

你也知道,以前小时候她有多乖,现在……真怕她变本加厉,以后谁也管不了。”

朋友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焦虑感。

面对女儿的任性和叛逆,她束手无策,却又很想做点什么改变一下。

她的心情,当过父母的都知道,曾经的我,也陷入过这种焦虑中。

然而事实却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叛逆”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孩子拒绝父母,喜欢把“不”挂在嘴边,父母最该做的不是改造他,而是正确地引导和教育。

01

前段时间,浙江一位妈妈接10岁的儿子回家。

路上听到儿子抱怨,说自己不想继续上兴趣班了。

她一听,一时难以理解,心想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培养儿子,怎么说不上就不上。

不管儿子说什么,她都没同意。

母子俩就这样吵了起来。

见儿子怎么说也不听,这位妈妈一怒之下,就把儿子赶下车,自己扬长而去。

几分钟后,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失当,她调头回到原地寻找儿子的踪影。

不料儿子不见了。

害怕儿子出什么意外,慌乱之下她赶紧拨打电话报警。

幸好在辅警的帮助下,母子终于得以重聚。

看到这个新闻时,不少网友唏嘘不已。

没想到,仅仅是孩子的一次“不听话”,妈妈就发这么大的火,差点就酿成大错。

难道孩子任性一下,不听父母的话,就那么可怕严重吗?

其实在发展心理学上,孩子懂得说“不”,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这意味着,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觉醒。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慢慢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区别,是独立的个体。

自己有想做的事,有渴望行走的方向,不再是懵懵懂懂,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

一旦父母对他的要求,冒犯到他的感受,他心里会毫不犹豫大声宣告“这是我的事,不要插手”。

他喜欢说“不”,不过是主观意识上渴望独立于父母,自己说了算。所以,面对孩子喜欢说“不”的新的成长方式,父母应该为此感到高兴,而不是担心或恐慌。

02

说实话,教育中最难的,不是不知道怎么给孩子最好的,而是在孩子表现不如预期时,要怎么用正确的方式回应他。

热播剧《对手》中有一幕:

妈妈段迎九发现儿子被欺负,想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儿子必要时不能怂,要懂得反抗。

刚说几句,儿子嫌烦,就开始顶嘴。

见儿子语气这么冲,她心里的火迅速被点燃,毫不客气对儿子一顿炮轰。

母子俩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

多少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自己强势一点,仗着自己的权威,足以压住他的火焰。

可这种逼孩子就范的做法,只会引来孩子更大的不满和反抗。

心理学家默娜·舒尔曾提醒父母:

“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

不是孩子故意要和父母顶撞,很多时候,恰恰是他明明不想,父母却一味忽略他的感受和意愿,通过打压来解决问题。

在孩子看来,父母的不尊重、不理解,是对自己的拒绝和否定。

为了达到内心的平衡,他要么委屈自己,什么话都不说;要么就跟刺猬一样,见谁就扎。

孩子叛逆,喜欢说“不”,从不是问题。

反倒是父母伤害孩子的行为,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严重破坏和孩子之间的亲密感。

03

一次节目中,沙溢和谢楠聊起了当父母后的变化,谈到一个状态:示弱。

原本急脾气的他,见不得与儿子的“意见不一致”。

每当儿子有自己的意见和表达,或发生矛盾时,他很容易爆发情绪,跟儿子急。

但多年的养育经历,一点一点地改变了他的状态、心境。

如他所说:“两个孩子,能改变一个爸爸的性格。”

这一切在他看来,是自己当爸爸的必经之路。

对他而言,他更愿意和儿子一起成长,让儿子变得更棒、更优秀。

李玫瑾教授在《今日说法》中也讲到:

聪明的父母,应学会在孩子开始说“不”的时候懂得示弱,这是一种尊重。

只要父母说的话足够尊重孩子,讲得言之有理时,孩子就算表面不同意,心里也会当回事。

但要注意,所谓的“示弱”,并不是放任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父母要不断放手,把人生掌控权交给孩子,但也要把好关,帮孩子规避风险,引导孩子在合适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有远见的父母,渐渐从孩子的生命C位中退出,适当服软示弱,反倒能赢得孩子的信赖和尊重。

04

很喜欢这样一段话: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需要把自己还原成一颗种子,重新长成自己。

放下权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自己真实相处。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地修剪自己生命的枝叶,最终圆满自己的人生,实现与孩子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