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拒绝内卷!清华教授:真正的竞争是和自己赛跑

2022-01-18 17:15 《教育家》杂志

摘要:卓越与竞争联系紧密,“卓越作为成就,意味着与标准竞争,许多人可以赢,也有许多人会输;卓越作为超越,意味着与他人竞争,很少有人能赢,大多数人都会输。”

“请你告诉我,离开这里应该走哪条路?”

“这要看你想上哪儿去。”猫说。

“去哪里,我不大在乎。”爱丽丝说。

“那你走哪条路都没关系。”猫说。

“只要能走到某个地方。”爱丽丝又补充说了一句。

“哦,那行,”猫说,“只要你走得够远。”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奇遇记》

关于“内卷”与“躺平”的讨论还未结束,“土猪努力进城好拱白菜”的演讲又开始博人眼球,一段时间内,网络颇为热闹。

先说“内卷”。该词源自英文involution一词的汉译。involution是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茨(Clifford Geertz)首次使用的,吉尔茨用该词来概括爪哇水稻农作中农民在边际报酬递减情况下仍持续投入劳力的反常现象。其背后的逻辑是,小农家庭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其成员的劳动力是既定的,由于缺乏其他就业的可能,机会成本很低。美籍华人学者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指出,面对土地不足、人口压力又很大(成员需要吃饭)的情况,小农家庭会为了糊口而在土地上不计成本地持续投入劳力,直到其边际报酬下降为零。

不同于吉尔茨,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将其译为“过密化”,其所谈的“过密化(内卷化)”涵摄了更多类型的“没有发展的增长”:

很明显,这里描述的过密型变化能通过家庭劳动力的更充分的利用而带来真正的、尽管是有限的家庭年收入的增长,这就是我所讲的过密型增长的定义,是克利福德·吉尔茨的“农业过密化”原始概念中未提及的。

我认为没有发展的增长与有发展的增长之间的区别对了解中国农村贫困和不发达的持续来讲是极其重要的。

至于大学生口中的“内卷”一词,常见的用于解读的例子是,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课业成绩,将原本只需要5000字的作业写成8000字或者10000字,代价是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事实上能获得最高成绩的学生比例是固定的。另一个形象的说法是,看电影时前面有个人站起来挡住了屏幕。后面的人为了能看到屏幕也跟着站了起来。最终,所有人都站着看电影。在这个意义上,“内卷”相当于“空耗”。

很显然,“高校内卷化”,或者说“大学生作业内卷化”,与“农业内卷化”存在不少相似性,即都表现为加大投入,而产出却可能停滞。不过,与后者不同的是,大学学习的目标具有两重性:表象层面,即显性化的结果,是课业成绩;而本质层面,或者说隐性的效果,则是学习本身给学生成长带来的收益。更大的不同在于,“农业内卷化”是对特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增长停滞现象的描述,而“高校内卷化”则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压力传导所致。即“大学生作业内卷化”不是学习能力停滞导致的,恰恰相反,在和外部的比较、竞争中,为获取某种(假想的)竞争优势,大学生投入动力得到了激发。

美国学者斯蒂文·M·卡恩在《君子与顽童:大学教师的职业伦理》一书中提到,卓越与竞争联系紧密,“卓越作为成就,意味着与标准竞争,许多人可以赢,也有许多人会输;卓越作为超越,意味着与他人竞争,很少有人能赢,大多数人都会输。”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测视力时,张三裸眼视力只有4.0,而李四却达到了5.1,显然李四的视力更好。但衡量视力的标准是客观的尺度,而不是两人视力的直接比较。在某次招生面试中,评委必须从几位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此时影响其判断的,更多的是考生之间的相互比较。

回过头来看当下学生口中的“内卷”。以卡恩所说的标准竞争和人际竞争为参照,可以看出,“农业内卷化”强调的是农民为了维持生计而不计成本地投入生产,与同行的投入不构成直接比对关系;而学生所说的“内卷”,且不论其将原本为名词的“内卷化”简化为作为动词的“内卷”是否妥当,其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攀比,非常符合卡恩所说的超越型卓越。

当然也要看到,这种划分方法不是绝对的。有时标准竞争和人际竞争会同时存在,比如在短跑比赛中,选手甲、乙、丙分获前三名,同时,三人都打破了该项比赛的纪录。此时的名次是人际比较的结果,而破纪录则是与既有标准比较的结果。

英国学者西蒙·斯涅克在《无限的游戏》中指出:

游戏分两种,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的玩家都是已知的。他们有固定的规则,有一致认同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游戏就结束了……在有限游戏中,总会有开端、中点和结束。

相比之下,无限游戏则既有已知玩家,也有未知玩家。且没有确切的或一致认同的规则……无限游戏没有时限,也没有终点。既然没有明确的游戏终结点,自然就不存在所谓的“赢”。在无限游戏中,玩家的首要目标就是一直玩下去,也就是让游戏一直进行下去。

至此,可以说找到了化解“高校学生内卷化”的思路,即消解此类“内卷化”现象,不在于取消或模糊学生之间的竞争,而在于正确理解竞争。事实上,把正常的竞争归于“内卷”是有失偏颇的。若再进而主张削减竞争,诸如取消考试成绩排名,甚至取消学分绩等级,无异于因噎废食,掩耳盗铃。因为只要有与人攀比之心,就可能存在“内卷化”现象。取消考试排名和学分绩等级之后,还会将“内卷”焦虑迁延到社会工作、公益服务、体育竞技、寻找实习和助研机会等其他领域。

真正的化解之道,还是要回到学生本身,帮助其找到对标的参照系,认识到自己所要参与的真正“游戏”是什么——显然不是目下能看到的考试。“风物长宜放眼量”,个人的成长不能囿于眼下,只盯住身边的同侪,而要把目光投向更长远的时空,着眼于长远的发展。

其实这个道理,李宗盛在《和自己赛跑的人》中早已唱过:

在那时候我们身边都有一卡车的难题/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就在超越自己/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未来拼命努力/争取一种意义非凡的胜利/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为了更好的明天拼命努力/前方没有终点/奋斗永不停息……

在这种立意之下,审视某中学学生那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和张桂梅老师所说的“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教育境界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也就不言而喻了。

作者 | 姜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