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分层教学违背教育公平吗?

2021-12-28 10:01 人民教育

摘要:深圳某学校的部分家长投诉学校搞重点班,该校初三“分层分班”教学实行三天就被叫停。这个热点背后其实蕴含着我们如何认识“分层教学”与教育公平,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深圳某学校的部分家长投诉学校搞重点班,该校初三“分层分班”教学实行三天就被叫停。这个热点背后其实蕴含着我们如何认识“分层教学”与教育公平,一起来看这篇文章——

前段时间,深圳某学校的部分家长投诉学校搞重点班,该校初三“分层分班”教学实行三天就被叫停。的确,教育部有相关文件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而在这件事发生之前,也发生过同类事件:一些学校用“走班教学”“分层教学”当幌子,实际上在搞重点班,这是不少专家、家长都呼吁要禁止的现象。但笔者也看到,有多位网民在人民网留言支持真正的分层教学,对那种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教学的改革表示肯定,希望这样的分层分班教学可以继续下去。

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分层教学”或者说按学生的学科水平进行“走班”,实施不同的、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改革的探索。在现有的教学制度框架下,“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而“不搞重点班”又是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为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创造平等教育的强制性规定,两者间为何会有矛盾?

家长之所以在学校“分层教学”机制一出台就急于表示强烈反对,背后还是由于他们对“教育资源公平”的焦虑。在部分家长看来,分班就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基于对分班教学的负面认识,马上就联想到师资配备也要分出三六九等,只有少数尖子生才会获益;他们还会想到分班程序是否公正,等等。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包括学校中最好的教师以及最多的关注,在这方面极其敏感,又加上确实有个别学校用这种形式来搞“高精尖”班级,而相对放弃或者说不太重视其他班级,于是才有了多数成绩一般的孩子家长一刀切地反对任何分层教学。

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为了确保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公平的本质应该是机会公平、程序公平。李克强总理前段时间就谈道:“教育公平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提供机会公平,而在机会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不意味着要接受完全一致的教育,尤其在现阶段,我们更强调优质均衡,“优质”的概念中应该包括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个性化的教育。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意识到,没有最优质的,只有最适合的

29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每一位学生都很独特,他们的先天禀赋不同,后天的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学习态度与习惯、学习动机与自律、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思维发展与学科偏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差异归类,常常在心中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大类,比如这几个是学科基础比较差的,这几个是学习动机不强的。对我来讲,比较好的教学就是能把几大类学生都照顾好,但照顾差异比较大的学生费时费力。

笔者常常有一种隐约的想法,能否尽可能地让条件相当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这样教师教学会更有针对性,也能产生更好的效果。事实上,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而按学生水平分层进行教学是学校层面对此作出的一种机制上的回应。

仔细想想,这又是一个教育的专业性与社会上流行的非专业认识间的矛盾,家长与社会舆论不认同教育教学专业的观念,阻碍了教育改革走向正确的方向。但我们不能因此一味迁就家长而不尊重教育规律。教育改革要听取百姓的意见,但前提是必须尊重教育教学规律。这种类型的矛盾还有很多,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是放弃正确的改革方向,而是做更多的交流与解释工作,把符合教育规律的事做好。

首先,我们要把真正的分层教学与那些搞“重点班”的情况区分开来,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工作。“分层教学”与“重点班”有着本质的不同,“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得到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关注的是适合学生个性的发展;而“重点班”不看“个性”只看“分数”,关注更多的是“录取率”和“最高分”。

其实,“分层教学”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创新,无论是“文理分科”还是“3+X”模式下的走班学习,其本质都是“分层分班”,都是因材施教教学策略的体现。放眼全球教育,美国的“分科选修制”,日本的“按学习程度编班”,都是对“分层教学”的实践。综合之前网络上对同类事件的报道和讨论来看,家长反对的其实不是“分层教学”,而是因为分班标准不科学、分班程序不透明及不公正的“分班”所导致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重点班”聚集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这也正是教育部明文禁止学校设立“重点班”并要求学校合理均衡配置师资的原因所在,不是“分层教学”自身的问题。

我们还要把学校当前的困惑和打算向家长和盘托出。当前学校的问题之一,就是大班额教学带来的“规模化”与教育规律所倡导的“个性化”之间的矛盾,在不分班的前提下,无论是分层作业还是有针对性的教学,都对教师及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困难学校能解决,而有些困难学校层面是无法解决的。在此背景下,“分层分班教学”对学校而言可能更具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我们还要向学生和家长讲透这样一个道理,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说最好的师资配备就一定能产生最好的学习效果。不少家长一味迷信最优秀的教师,但我们做教师的却见过太多反例,我们要向他们讲清这些“故事”。比如以前有快慢班时,某位家长强烈要求自己的孩子进入快班,但这个孩子很难跟上快班的教学节奏和要求,导致自信心受挫、情绪暴躁,最终自暴自弃,不但成绩下滑,还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一般说来,优秀的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内驱力和自学能力,这类班级的教师擅长的是点拨和启发。而在教师群体中,常有教师非常有亲和力,擅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类教师学科水平可能不是最高的,但他们能让落后的学生有长足进步,能让学生重拾信心,这才是这类学生最需要的。再有,一些年轻教师虽然经验不如老教师,但普遍来讲,年轻教师的态度会更好,更有做好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他们更能得到孩子的喜欢……不同教师的差异性也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带来更多收获,展现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长处,也是我支持“分层分班教学”的理由。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未来教育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是必然趋势,应该积极探索分层分班教学,不断改进,以满足进入优质均衡发展阶段后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作者: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胥岭学校孙祁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