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要在融合上下功夫
摘要:《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育人目标,对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作了初步规定,对学校、家庭和社会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而著称。长期以来,各地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劳动教育存在被淡化、弱化的问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之后,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开展好劳动教育充满期待。在笔者看来,认真落实好《意见》要求,须特别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的融合、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以及校内与校外资源的整合。
劳动教育要在与其他“四育”融合上下功夫。德智体美劳“五育”是一个整体,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同时,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因此,在实施劳动教育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中蕴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实践创新能力、身体素质锻炼和审美能力提升等内容融入其他学科和活动;其他学科和活动也需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如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中的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科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实践创新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职业体验、社区服务等。注重与其他“四育”融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为劳动所创造、生活处处可劳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从而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劳动教育要在学校与家庭的配合上下功夫。家校合作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尤为重要。《意见》明确提出,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笔者在调研中遇到一名初二年级的男生,鞋带松了不会自己系,还要求助于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蹲下身给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子系鞋带的场景不禁让人感慨,已经初二年级的男生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缺乏,遑论在家中做家务了。抓住家庭中劳动教育的机会,是培养孩子形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也是家庭教育亟须补上的一课。同时,家校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向家长发放“家务劳动指南”;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和劳动热情;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将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劳动教育要在校内与校外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意见》提出,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我国现有包括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劳动教育场所,以及可开展劳动教育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当前应对这些既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与利用,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对于校内而言,要因地制宜,在校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设置,校内劳动教育课程与校外劳动实践相互补充;在校外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一方面当地政府要积极协调社会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为学校组织劳动教育提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可在校园内部挖掘潜力,新建或改建劳动教育场所,为难以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的学生提供校内劳动场所。
(作者孟久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