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国内外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陶崇园坠亡原因:家庭教育之殇

2018-04-13 10:21 天津新东方学校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请告诉孩子,有的事情不用忍,不要对痛苦麻木,对生活保持敏感,拿回主控权,对自己的生命抱有更大的野心。因为,你绝对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近日,武汉某大学研究生坠亡的新闻引发热议,该研究生的导师的“军事管理”、道德绑架、威胁压迫等等行为,对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迫,最终学生无法承受而选择自杀。

在曝光出来的诸多信息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妈,其实我过得好辛苦啊……”

“没办法,忍一忍就好了。”

即使在该研究生最终做出诀别的选择之前,他和母亲的最后一次对话中,母亲仍然在劝他“忍一忍”。

我们很多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忍让教育”。

迫于老师和家长的权威,迫于某些“社会规则”,迫于对成人以及成人世界习惯性的服从。

也许有很多家庭有有过这样的经历:别的小朋友来做客,要玩儿孩子正在玩儿的玩具,这时大人为了维稳很可能会说:“他喜欢你就借他玩嘛,乖,大度一点。”;还有一些二孩家庭中,哥哥姐姐被家长教育要让着弟弟妹妹,不然就是不懂事。

其实,这些劝孩子忍让的父母,也许也在身体力行的去“忍让”。在家庭中忍耐,必须执行来自家庭的要求;在社会中隐忍,不能拒绝工作中的不合理……为爱人忍,为孩子忍,为忍而忍。

虽然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一个人的胸,但忍得过多,不做区分的忍让,就是纵容,也是委屈自己。

在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看起来“很正常”的事情却让你感到“不舒服”?即使心里有100个声音在认同这些是“正常的”,可还是有一个声音在说,“不,不是的,我感到不舒服。”

那是因为,正常不代表正确。在“忍让教育”之下长大的孩子,常常会先怀疑自己需求的合理性,进而压抑、忽视自己的需求,最后“说不出来,憋在心里”,也正因为说不出来,事情没有去解决,在心理留下了一个越撕越大的伤痕。让自己越忍越痛苦,最终消磨自己,甚至像是新闻中的研究生那样因无法承受,需求没有回应,认为无法改变,走上绝路。

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可能会忽略帮助孩子学习情绪和感受的表达,甚至反而会用家长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情绪表达,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不会拒绝,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把委屈困苦当做生活的常态,默许了来自他人以及生活的伤害。

其实,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父母都要学会去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更要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意志,帮助孩子从小学习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面对权威不退缩,面对错误敢质疑,面对无理要求能拒绝,并且勇敢的承担结果。而不是让孩子去忍耐,去习惯性的去接受他人的旨意,最终忘了自己内心真实的体验,活在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中,白白浪费了美好丰盛的生命。

请告诉孩子,有的事情不用忍,不要对痛苦麻木,对生活保持敏感,拿回主控权,对自己的生命抱有更大的野心。因为,你绝对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