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时,你交过这样的“智商税”吗?
摘要: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成为优秀的,你就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成为优秀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在品行上成为值得让孩子模仿的对象,才是最重要的。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01好朋友小丽,做了九年的幼师,每年新生一来,她就能看出这些孩子的父母是些怎样的人。我问为什么,她说:“模仿的人不一样,表现就不一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谁都听过。孩子除了直接学习我们给的那些东西,更擅长于模仿:模仿我们的言行举止,模仿我们的情绪脾气……更甚至,模仿一些你根本都察觉不到的东西。小丽班上有一个孩子,名叫朵儿。为培养她的阅读兴趣,朵儿妈妈给她买了不少绘本。这些绘本大都印刷精美、质量上乘,可朵儿看了半天就腻,不久,她盯上了妈妈的手机。是手机比较有趣吗?还是因为手机会发声发光?其实不见得,朵儿妈妈在带孩子时,总掏出手机来玩。
朵儿每天看着她拿着那东西在捣鼓,自然也有了兴趣。再后来,孩子一下子喜欢了所有人的手机,哪怕看到陌生人的手机也要去拿。
小丽知道后在想,如果朵儿妈妈从一开始就拿着书在读,那朵儿是不是会很爱看书呢?事实上,这个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02
前段时间,同学聚会,说起“购物”这事,有个朋友说自己每次买件百来块的新衣服都会有罪恶感,那要是爸妈给的钱还说得过去,问题是这钱是她自己挣的……其实,这和她的母亲有很大关系。
她母亲以前开杂货店,一辈子把钱看得很紧。记忆中,她妈妈常为一些货物卖不到好价钱好几天吃不下饭。邻居家的其他孩子逢年过节都能穿上漂亮衣服,只有她没有,为什么?
因为她妈妈说“爱打扮的孩子学习不会好”,还说“人丑,怎么打扮都那样,干嘛要花那钱”。因为钱的问题,妈妈还经常发脾气,有时还会把这种情绪波及到全家,吓得她大气不敢出。但另一位同学就不同了,哪怕钱再少,她也是一副挺会享受生活的样子,这也得益于她妈妈。
她妈妈一辈子把钱看得很淡。在她家为钱最忧心那几年,她妈妈也从未垂头丧气过,还时不时帮孩子买他们喜欢的水彩笔画画,变着法子裁很多好看的衣服穿。她妈让她懂得,有钱也好,没钱也罢,生活都能过得很有意思。
都说,孩子的精神世界是家庭文化传承的结果。像前一位妈妈的“省”,是种节约美德,可也是她一生的悲哀,不仅殃及她的身体,还影响孩子年幼的心灵。后一位同学妈妈的“富”,不仅使自己健康愉快,还引领着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激情。
前者是消极思维,后者是乐观信念,两者传达给孩子对生活的信念截然不同。
3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你是谁,你的孩子便是谁。”孩子生下来就是张白纸,父母的行为、习惯、思想、性格总会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着,因此,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人生的第一个影子。
做幼教这么多年,经常听到父母抱怨,平日也没少教育孩子,可孩子还是我行我素,不听话,令人伤透了脑筋。其实,孩子好的品行都是在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而不是粗暴地说教。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成为优秀的,你就不要期望你的孩子成为优秀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在品行上成为值得让孩子模仿的对象,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