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育儿经

感恩教育,让孩子更正掠夺式生活态度

2018-01-22 17:15 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享受过度宠爱的孩子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他人难以合作等。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感恩一词虽然来源于西方 ,其实在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深厚的感恩意识。如《诗经》中有“投桃报李”之说,唐代孟郊留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任现品指出,儒家忠孝节义四大伦常观点的内在核心都是感恩,并认为感恩意识的最大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特色,可以用忠为报君恩,孝为报亲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来一以贯之。

“感恩”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它不仅是一种充满爱的情绪状态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心理学中是这样界定“感恩”,因意识到被给予而自发认为是被恩赐或被爱,从而有感谢对方的意愿产生的心理活动或现实行动。感恩被认为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不为自己没有的东西。这样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正如文中提到的感谢自己,这是建立自尊自信的基础;感谢学校,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感谢国家,给我们提供和平的生活环境。

现在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辈们将其当作宝贝,从来不让他们吃苦。享受过度宠爱的孩子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不懂得“感恩”,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他人难以合作等。而中考、高考的压力让不少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忽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庆幸孩子在嘉峪关学校上学,学校在教学中一以贯之的“善”理念中包涵了丰厚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的核心及其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的基石

感恩父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父母赐予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自己抚养成人。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体验父母的辛劳。如:洗菜、做饭。从真实的生活中感知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

第二,感恩老师。老师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领路人。引导孩子们观察老师一天的工作,体会老师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而付出的辛勤劳动,从内心深处感激教师的教育之恩。

第三,身边的人和事。如同学、亲戚、朋友等。感谢同学与自己为伴,共同进步;感谢陌生人,生活中给予的偶尔的感动。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与人互助,和谐共处。

第四,感恩社会,感恩祖国。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现在在影响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孩子们作为学习者、传承者更要加强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感谢国提供幸福的生活环境,优良的教育环境。孩子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练好技能,学好本领,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第五,感恩大自然。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我们在享受着大自然的阳光和雨露的同时,更应该爱护大自然,怀着感恩的心去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感恩阳光、感恩自然。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