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陇协作,“组团式”教育帮扶为西和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摘要:2022年,青岛市选派13名校长,分别前往陇南市8个县区的13所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在此期间,青岛十七中副校长王世柱、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副校长于景辉分别前往西和县第一中学、西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担任校长。两年间,他们为当地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报教育在线讯 探访青岛名校,不同学校的多彩校园文化让人耳目一新;与岛城名师交流座谈,先进的理念激发起深度教育思考。2024年暑假,西和县两百余名高中、职专、初中骨干教师,在青岛十七中副校长、西和一中校长王世柱,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副校长、西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于景辉,以及西和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喻小宁带领下,分批在青岛进行访学研修。期间他们进入名校参观学习,与教育专家面对面交流,得到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全方位提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教师培养培训,是写在每一位“组团式”帮扶校长的三年工作计划中的重要内容。王世柱、于景辉两位“组团式”帮扶校长前往西和任职之初,就向当地领导提议,让西和教师走进青岛课堂,与青岛名师面对面交流,近距离感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育人能力。这一计划提出之后,西和县委、县政府从东西协作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这才有了这次规模空前的教师研修活动。
而在喻小宁看来,愈加重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正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为西和教育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如果进一步放大视野,人们会看到自2022年以来,以王世柱、于景辉为代表的大批“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的到来,为西和教育带来了全方位发展。
改变行为从改变认知开始,打造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从“短期帮扶”向“长期帮扶”转变,是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的显著特点。据王世柱介绍,参与此次教育帮扶工作的各位校长,要在各自学校蹲点帮扶三年。如何利用这三年宝贵时间,为被帮扶学校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无疑是王世柱以及各位“组团式”帮扶校长们的工作重点。
2022年8月初到西和一中时,王世柱看到的是一所办学历史厚重、教师业务精湛、学生勤奋好学的优质县域高中。然而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西和一中干部、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具体做法没有及时转变,因此教育教学成绩长期徘徊不前。以2022年高考为例,西和一中当年一本达线率不到27%本科达线率仅有76%。
认真调研分析西和一中发展现状之后,王世柱清楚地认识到,想要提升西和一中的教育教学水平,首要任务便是提升全体教师的认知水平。到任不久,王世柱便为西和一中教师作了“共同的目标让事情变得简单”“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的全员培训。这两场讲座得到西和一中全体教师的热烈响应,此后每一学期,他都精心准备一次聚焦某个问题的全员培训,如2023年的“追求理想的课堂”与“踔厉奋发谱新篇,笃行不怠启新程”,2024年第一学期的“聚焦素养提升,打造品质课堂”。
西和一中“85后”副校长董文军,自2011参加工作至今,便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他直言,过去西和的教师们有意革新理念与做法,然而缺乏相应的引领,王世柱校长引导老师们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学生第一”。从王世柱校长的“让深度学习自然发生”培训提出“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思考留给学生”之后,董文军便率先在自己执教的物理课上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过去我们的课堂,以教师单方面输出为主,学生大多只能被动接受,不少跟不上讲课进度的学生被越落越远。”对于曾经的课堂教学模式,董文军这样总结道。开始尝试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之后,董文军发现学生不再疲于追赶进度,而是有了更多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原本班上几个物理成绩在中下游徘徊的学生都有显著进步。以学生刘怡璇为例,曾经由于物理偏科严重,她的总成绩在班上排在20名左右。在董文军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刘怡璇的物理短板逐渐得到补齐。2024年高考,刘怡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改革实践,正是西和一中近两年来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2023年高考一本达线率32.87%,较2022年提高5.93个百分点,本科达线率84.35%,较2022年提高7.88个百分点,2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024年西和一中再次实现重大突破,高考特控达线38.36%,较2023年一本率提高6.71个百分点,本科达线88.36%,较2023年提高4.01个百分点。
优异的成绩带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让越来越多的西和教师加入了自觉变革的队伍,在此基础上,王世柱带领“组团式”帮扶团队在学校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西和一中教师的热烈响应。
过去两年间,王世柱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宏观、微观层面同时发力。其中宏观层面,即统筹考虑整体谋划,明确每年的中心工作,每年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问题,规范一个领域,完善一项机制,增强一份信心,用三年时间实现学校整体蜕变。微观层面,王世柱提出要做好“加减法”:减时间——减少老师讲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减会议——变每周一次全体教工会为无特殊情况一学期不超过4次,改开年级会、部门会、项目会,把时间还给老师;减层级——改变原来“科层+包级干部+年级组”的管理模式,推行年级管理制,实行扁平化管理,突出教育教学一线,赋予年级团队充分自主权。
与此同时,王世柱在西和大力推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不断牵线搭桥,帮助西和教师与青岛和全国各地的名校建立长期联系,积极组织线上线下教研集备、同课异构、交流互访,让老师在亲身参与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自我改变突破。
2024年青岛研修结束之际,西和一中教师杨帆在她的培训总结中这样写道:“这次青岛之行,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处在这样一个飞速变革的时代,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要常怀自我更新意识,如此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这段感悟正是西和教师理念转变最为真实的写照,这支曾经需要外来“输血”的队伍,如今已经拥有了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教师团队,正是“组团式”教育帮扶为西和县创造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西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源泉。
“集团作战”,为西和教育发展提供“全链条支持”
“两年来,西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社会影响力、家长满意度不断提升,西和县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更是有了巨大改观。”提起学校这两年的变化,西和职专教师文琪充满感慨。在他看来,学校最近两年的突飞猛进,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密不可分。
直到现在,文琪依旧清楚记得,2022年8月份,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副校长于景辉以“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的身份,来到西和职专担任校长时情形。与以往零散选派教育人才前来学校进行教育帮扶的模式截然不同的是,这次于景辉校长带领着一支由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山东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8名教师组成的帮扶团队。
在西和职专这支“组团式”帮扶团队中,既有校级干部,又有中层管理干部,更有一线任课教师,配比均衡、结构合理,基本实现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覆盖。这样一支团队在提升被帮扶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是过去帮扶教师顶岗代课的传统模式所难以比拟的。
两年时间里,帮扶团队在于景辉带领下,在西和职专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努力下,构建“一体两翼五聚焦”育人管理模式,实施“四依托五融合”学生文明素养培育工程,为学校贡献了一套包含制度建设、专业发展、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在内的“全链条”帮扶方案,全方位改变着西和职专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学校新制定11项、修订96项涉及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方面制度,形成学校制度汇编;全面修订10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启动名师引领工程,东西协作共建名师、名班主任联盟;推进三教改革,完成6本校本教材编写;募集青岛合作院校及爱心企业捐赠物资及资金26万元用于优秀师生奖励。东西协作联合开展20余项合作项目,举办首届校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首届校级班主任能力大赛,首届校园“三创”文化节,多种形式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已成为学校常态。
“全链条”帮扶方案带来的是西和职专办学水平的全方位提升。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西和职专成为甘肃省中职学校唯一国赛获奖单位。参加2023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该校取得省一等奖3组、二等奖3组、三等奖1组;参加2024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该校取得省一等奖2组、二等奖4组,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名列甘肃省第一名;参加2024年甘肃省班主任能力大赛取省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1组,综合成绩名列甘肃省第一名。两年时间里,西和职专12门微课被认定为甘肃省学科德育微课,1个班主任工作室被认定为甘肃省名班主任工作室,2个省级课题结题,4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技术能手,4名教师被评为甘肃省技术标兵。
与此同时,以“集团化作战”的形式,为被帮扶学校提供“全链条”式帮扶方案的剧情也在整个陇南市同步上演。2022年,青岛市总计选派出13名校长,分别前往陇南市8个县区的13所学校担任校长。这13名校长,每人都带领着一支由青岛市以及甘肃省内其他地市教师组成的“组团式”帮扶团队,以“集团化作战”的形式,全面提升受帮扶学校办学水平。
从规模上来看,13位校长、13支“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带来的是整个陇南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从帮扶策略上来看,各位校长、各支帮扶团队,着眼于被帮扶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有着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在这一轮“组团式”帮扶中,青岛市对陇南市的教育帮扶,无疑走在了各项帮扶工作的前列。
青报教育在线 王四新 王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