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家书学生组(4993)|我们有一个迟到却永不会缺席的春天
摘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301班 曹彤宁 指导老师:万召霞
2020年3月16日 星期一 晴
我们有一个迟到却永不会缺席的春天
还记得1月,正当我们为春节的到来而欣喜期待时,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这考验凝聚了汗与泪,也凝聚着爱与感动。
在抗疫工作中,我们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爱。本是佳节时,却有无数的医者护士脱下常服,换上制服;本是亲人相聚日,却有无数的一线工作者放下亲情,挑起大爱。对于无数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来说,他们没日没夜的工作,不敢多喝一口水,不敢多休息一分钟,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让游离在生死边缘上的病人回到安全防线,因为日日佩戴口罩,他们脸部出现像疤痕一样的印记,让我们看着揪心,但是他们无疑是2020年最值得我们赞颂,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人。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其巨著《千金要方》中写道的“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千金可以买来别墅,可以买来珍馐,但是买不了时间和生命。对于医者来说,人命重于天,责任重于山,他们的手是连接生命与健康的桥梁。
在这三个月里,提起疫情我们总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说出“钟南山院士”,当国家最迫切需要有人出来控制疫情时,他不顾自己已是84岁的耄耋老人,他挺身而出坚守在一线,凭借自己的学识和经验来指挥防疫工作。父母总是督促我们好好学习,学好知识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对人对事的处理方式更可以报效祖国,救人于水火。十三岁的周恩来总理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曾谈“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青年”,如今的中华早已不是制度腐败的清王朝,而新时代的少年应做的该是为中国梦而读书,为我们的现代化发展添砖添瓦,医生治病救人是责任,少年读书何尝不是一种责任?
“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高级顾问艾尔沃德的一句感慨,这也表达了世卫组织对我国抗疫行动极大的肯定和支持。身为中国人,我为中国的的积极抗疫和大国担当而自豪。不管遇到多少苦难,我们还会用力爱着祖国,哪怕只是像萤火虫一样发着微弱光芒。冬天虽长,但春天总会到来;黎明将至,温暖不散,中国人民自始至终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如今,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中国的行动无疑为其他国家做了示范,没有人是局外人,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唯有各国人民携手战疫才可度过难关。我们在非常日历上画上一个个开心的笑脸,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再去拥抱这个迟到却永不会缺席的春天吧!
春天来临,愿下一次出发是向上的方向。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301班 曹彤宁
指导老师:万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