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全面崛起!市北教育全面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模范
摘要:2025年青岛市中考自主招生工作圆满收官。市北区作为青岛市传统的教育强区,在本次自招考试多项教育成果展示中展现出较强优势,再次印证了市北区“分层培养、精准施教”策略的有效性,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近日,2025年青岛市中考自主招生工作圆满收官。相关数据显示,今年青岛16所局属公办普高中面向市内四区和高新区计划自招3295人,较2024年增加了640人,创下近年新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市北区在此次自招中表现突出。
作为青岛市传统的教育强区,市北区在多项教育成果展示中展现出绝对的优势。在今年的自招考试中,市北区更是再次显示出教学质量精进的成果,公办普高中自招通过人数达1161人,比2024年增加了273人,贡献了全市增量的43%,在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等十三所优质高中的自招通过人数,超过学校自招计划数的30%,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注脚。
近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关注自招,将自招成绩视作学校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其中重要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自招考试其实更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学校对于自招考试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校对于学生的长线规划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
青报教育在线采访多所初中学校自招考生、家长了解到,今年市北区多所学校表现出其强大的办学实力,其中,青岛启元中学、青岛第四实验初中、青岛广雅中学自招通过人数占学生总数比例超过20%,这些成绩再次印证了市北区“分层培养、精准施教”策略的有效性,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浮山后学区:稳扎稳打,保持实力
具体来看,浮山后区域内的几所初中今年依然保持稳健态势,作为市北区教育体系的核心头部板块,各项数据十分亮眼,展现出区域内各学校不容小觑的优质办学实力。
青岛第二实验初中16个毕业班中共有140余人在本次自招考试中取得预录取资格;青岛第四实验初中持续发力再创辉煌,120余名初三毕业生获得自招录取资格。两所学校获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预录取人数超30人,占学生总数比例突破5%,着实令人瞩目。
作为浮山后老牌初中,青岛六十五中百余人通过自招考试,其中前四所优质高中预录取约占半数。学校采取分层教学模式,相应市北区号召,积极推进学科融合,优化课堂设计,对物理、化学、历史学科特长生重点培养,将自招定位为“冲击第一志愿的二次机会”。据青报教育在线了解,在本次自招考试结束后,学校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快速疏导情绪,投入到接下来对于语数英学科的巩固学习之中。以此次二模考试为例,无论是否取得了自招资格在校学生都按时按规完成了相关测试内容,在学校的有效疏导之下,二模几乎无人缺考。
这种稳扎稳打的办学策略,正是浮山后在教育层面长盛不衰的秘诀,也让浮山后片区成为青岛市基础教育的高地之一。
老牌名校再创新高,优质教育力量全面崛起
今年,不少市北区传统老牌学校也在自招考试中逐步崭露头角,展现出老牌名校的强劲实力,为“学术市北”教研品牌再续活力。
青岛五十三中学生在自招考试中表现较为突出,一批次高中自招录取、全部高中学校自招录取总人数及比例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有40余名学生获得了前四所优质高中预录取资格,共有90余名学生通过自招走向心仪学校。作为市北区初中学校中坚力量,青岛五十三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靠着“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培养路径,在自招赛道上持续突破。
青岛四十七中今年有80余人通过自招取得公办高中预录取资格,其前四所优质高中预录取资格的有30余人,整体呈现出务实稳健的特点。据了解,青岛四十七中贯彻“分层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传授更具探索性的知识,在日常的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学中,适当开展应对高中理科学习的思维训练,渗透高阶理科学习思路,为学生升入高中打下基础。这种重视基础知识夯实的教学方式,让不少参与今年自招化学笔试的学生获益颇多。
此外,针对有意愿参与自招的学生,学校会结合近年的自招题目和学生的自身认知进行指导,通过集中答疑、模拟面试、专题训练等系统化备考方案,帮助学生在考试前调整到最佳状态,以最饱满的姿态走上考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青岛广雅中学成功延续前两年市北第一自招录取率的成绩,学校近百名学生获得了自招预录取资格,另有数人获得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自招资格,获得其他一批次高中自招资格的接近20人,作为市北区新生教学力量,青岛广雅中学展示出强劲势头,令人瞩目。
今年,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原青岛三十四中)实现了新的突破,在百余名参与自招考试的初三学生中,有近70人最终通过了自招考试,通过率占本届学生近20%,其中60余人通过公立学校自招,近30人获得前四所优质高中录取资格。与往年数据相比,在自招总数、质量及通过占比率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主要得益于学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潜移默化的渗透和方法指导。
据了解,市北区实验初级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次自招考试出色的成绩背后,是全校师生长期努力的成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会通过安排课后提高题目,选拔出学有余力的学生,并鼓励他们参与到更高水平的竞赛和考试中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这让不少学生在本次自招考试中十分受益,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方面的改革,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成长路径。
遍地开花,均衡发展,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另外,还有多所市北区学校在今年的自招考试中展现出强劲的学科竞争力与特色培养优势,市北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的优势进一步显露出来,各类科技教室的落成,让在校生对于相关科目的热情不断提升,通过学科不断融合学习,最终转化为相应科目的成绩快速提升,激发了学生后续的潜力。
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共有80余人拿到自招资格,其中20余人获得前四所公办普高自招资格,成绩再创新高,再次发挥出市北区集团化办学的示范作用。
青岛二十一中实现了连续三年自招人数都保持在15%以上,今年共有十余名学生获得了前四所高中的预录取资格,成绩显著,在质量上也连年提升,展现了学校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劲实力和系统化教学体系的成效。
此外,青岛四十二中在全校不足300名初三生的情况下,有51人获得公办高中自招资格,其中一类高中占自招人数三分之一,创历史新高,收获颇丰。
可以看出,本次自招考试中,市北区几十所中学协同发力,构建起老校复兴、新校崛起、东西部均衡发展的教育生态。各校依托“分层培养+精准施教”策略,通过集团化办学模式共享优质资源,形成“强校领跑、特色校跟进”的良性竞争格局。
近年来,通过引入名校资源、高校合作和师资共享,市北区教育力量不断壮大,同时,一批代表市北区新锐办学力量的学校拔地而起:2023年,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落成,与青岛第五十三中学实施“一长两校”集团化办学模式,共享师资、课程等教育资源;2024年,青岛启润实验学校正式启用,由区内选派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负责日常教学。这些新学校的落成,进一步缩小了东西部教育资源差距。
从今年自招考试情况来看,市北区各学校推出的个性化培养路径、学科特长生孵化机制及教学研共同体建设,为学校在本次自招考试中的优异成绩打下基础,彰显了市北区“家门口的好学校”集群效应,更为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北样本”。
青报教育在线 杨雅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