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自招首现降温!青岛家长考生更理性松弛了!
摘要:今年青岛中考自招无论在报考人数还是报录比等数据维度上,都呈现明显的缩减趋势。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岛中考自招持续升温的态势下,首次出现降温现象。
5月17日晚,青岛局属公办普通高中陆续公布自招笔试位次成绩及面试资格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与测算,青报教育在线发现,相比去年,今年青岛中考自招无论在报考人数还是报录比等数据维度上,都呈现明显的缩减趋势。这也是近几年来青岛中考自招持续升温的态势下,首次出现降温现象。
中考自招首现降温
与去年相比,今年中考自招政策稳中有变。自招的考查形式、录取程序及规则均与去年保持一致。自招包含笔试与面试,其中局属公办普高的笔试题由市教育局统一命制,各校按照1:1确定自招资格名单。获得自招资格后,考生中考成绩达到局属公办普高一段线即被录取。
变化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上。今年25所高中面向市内四区及高新区进行自主招生,计划招生4101人,较去年增加601人,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优质公办高中招生计划增幅明显。14所公办普高招生计划共3345人,比去年多640人。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与测算,青报教育在线发现,虽然自招计划增多,但今年自招报名人数、报录比并未同比例上涨,报考人数甚至较去年缩减。
根据各校自招方案的成绩转算规则,已知学校面试资格线和招生计划的情况,可以大致测算出各个学校的报考人数。青报教育在线整理并测算了14所局属公办普高学校的报名情况。
根据测算,今年12所局属公办普通高中(二中分校、六中、九中礼贤校区未对外发布学校面试资格线)的自招报考人数约为1.05万人,总体报录比约为3.69:1。去年12所局属公办普通高中吸引1.13万人报考,总体报录比约在4.47:1。相比去年,报考人数缩减约740人,报录比则明显下降。
而据了解,今年青岛四区及高新区初三毕业生较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在自招计划增加、考生总人数增加的情况下,自招报名人数却逆势缩减,报录比明显下滑。这也意味着,多年持续升温的青岛中考自招,今年首次出现热度下降的现象。
降温背后的教育变化
近几年来,青岛中考自招逐年升温。2020年,青岛中考自招计划为2291人,报考人数约为7000人。2021年,自招计划大幅增加,增至 3406个,报考人数首次越过万人关口。随后几年,自招计划保持相对稳定,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3年报考人数达到1.4万,2024年市区考生总量减少2000人,自招报考人数回落至1.3万人,报录比仍居高不下。
过去几年,在很多初中全班考自招的情况比比皆是,有的初中整体报考比例甚至超八成。前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的自招热潮,为何今年反常退潮?
青报教育在线认为,自招退潮正是一种理性回归,其直接原因是今年自招计划的增加,全市普高学位的扩增,已充分满足家长及考生的报考需求。同时这也反映出,面对是否报考自招等教育抉择,家长和学生更加理性和松弛了。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青岛教育正在发生格局性的变化。过去三年,青岛通过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高中教育更加优质有特色,也让青岛学子的高考表现逐年高位攀升。初中强校提质等行动则切实让一批初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青岛职业教育发展也可圈可点,赢得了越多越多家长的关注与认可。这是青岛家长面对中考等教育议题时更加理性与松弛的力量来源。
此外,初中学校也更加注重家校沟通、中考报考辅导,家长在面对是否报考自招、报考哪所学校的自招时会更加科学与理性,所做的选择也更加贴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全市中考招生大集、高中开放日等活动,又让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服务更加便捷。这都削减了家长的教育焦虑,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家长的教育获得感。
青报教育在线大胆预测,今年的自招降温并非偶然,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应该就是青岛教育的常态现象。
全面降温中的个别升温
值得关注的是,在自招全面降温的情况下,仍有少数几所学校实现了自招报考的逆势升温。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家长与考生对于学校的推崇与认可。
青岛中考自招情况两年对比。按报录比变化排序。青报教育在线制表
青岛一中自招报考人数、报录比较去年稳中有升。学校今年开办榉林校区,首年招生6个班共270人,其中自招计划为180人。新校区的开办进一步提升了青岛一中在家长中的关注度。更重要的是,近几年青岛一中教学质量提升有目共睹。学校全面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2023年,实现了双一流录取人数倍增,2024年一个班组成的7人强基小组,平均分高达660分。
此外,青岛实验高中、青岛六十六中自招班报考热度均比去年提升。青岛二中国防科技育英班以18.29:1的高报录比领跑。青岛一中国防教育班、青岛六十七中物理历史班、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青岛六十八中等学校或班级同样热度不减,报录比均超过5:1。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