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疫”家书 学生组

战“疫”家书学生组(4679)|致医护人员们的一封信

2020-04-01 10:58

摘要:青岛黄海学院 于访华

亲爱的医护人员们:

您好!

最近两个月来,新冠病毒肺炎肆虐全球,威胁着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你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是你们将万千病人从生死一线中救了出来,你们是最伟大的白衣天使,是救世英雄,我们永远仰慕你们!

在这次疫情中,有很多令我们感动的的人,也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事,彻夜不眠研究方案的钟南山院士,带领大家积极救护的李兰娟院士,千千万万的护士,医生每天把自己包裹在厚重的防护服,护目镜下,不喝水,不吃饭,只为祖国节省下多一点的物资,多一套的防护服和口罩,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努力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仰。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2月2日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这是医生世家的伟大。

“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起武汉,这个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却哽咽了。“一线需要自己,也需要90后热血青年”一位22岁感染科女护士的手已经红肿起泡了,每天在医院隔离病房中来回穿梭,双手被橡胶手套、消毒液和洗手液反复侵蚀皮肤皲裂受损满是伤口,一双本该细腻柔软的手,却有着与年纪不相仿的粗糙。

“如果可以,请捐给我们肿瘤中心”2月1日,武汉8位肺炎“造谣者”之一的谢琳卡医生

拒绝了北京一公益组织“守护者后盾行动公益项目”的10万奖励,她说“我没有被感染,不需要资助,如果可行,可以把钱换成物资捐给我们肿瘤中心”

这些令人潸然泪下的感人事迹被不断媒体报道挖掘出来,让我们在病毒笼罩的恐惧与无奈中感受到了温暖,希望与爱。除了医护人员,社会上还有很多为疫情默默奉献着的人,山东大叔开车送物资到武汉,他笑着说没钱就出力,也想也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曾经的保姆纵火案痛失妻子的林爸爸却捐献了上万的物资,虽然世界对他残忍,他依然愿意以善良回报,这大概就是伟大的含义。

亲爱的医护人员们,希望疫情早日退散,你们能早日回家,好好休息,我们爱你们!

此致

敬礼!

青岛黄海学院 于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