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六件小事,坚持十年,孩子不优秀都难

2018-04-11 08:11 听着听着就会了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讲睡前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01

睡前故事

讲睡前故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大脑的发育很有帮助。而且,可以大大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睡前故事是幼儿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大都是作家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专门为幼儿创作的。

有浓郁的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引孩子们发笑,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

当然睡前故事是有讲究的,不能时间太长,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故事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的讲究,是那种平和,安静,优美型的,不能选择那种故事情节激烈,或带恐怖性质的故事,要不然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也许孩子会做噩梦。

02

教孩子做家务

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回到家里,孩子应该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做一些使用手指的细活。

例如让孩子剥圆白菜、洋葱皮,去掉豌豆荚的筋,这种细微的手指运动可以刺激大脑。

可以说手是头的一部分,手的神经与大脑中枢神经直接相连,孩子手的活动越灵活,其头脑的活动越灵活,对手的刺激就是对头脑的刺激。

专家说,动手做事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是孩子手脑结合、身心和谐发展的过程。

如果真正爱孩子,就要创造条件满足孩子“想自己做事”的需要,多让孩子动手,不要用您的“过度好心”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面对现在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就变成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所以,做家务便成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首要选择。

03

一起郊游

亲子园里、幼稚园中,人为的教育必不可少,而荒郊野外的大自然中潜移默化的教育更为重要和有效。

在茂密的森林中爬坡登顶,在青青的草地上采摘不知名的野花、追逐花间飞舞的蝴蝶,孩子心灵上恣意获得的启迪,潜移默化增长的经验与智慧,犹如春雨润物般无声无息却又显而易见,这对正在长知识的孩子而言尤其重要和必要。

此外,还能让孩子享受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在和煦阳光照耀下,悄然爬上枝头的嫩绿芽叶,带给宝宝的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春意,还带给了宝宝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里无法比拟的绿草地、大森林。

那些手指无法捕捉的负氧离子和随风而动的松涛声、随意而发的鸟鸣声,对孩子身心发育可谓大有益处。

能让孩子直接感受自然,增长见闻。当春意盎然的大自然豁然展现在孩子眼前时,必定会孩子欢呼雀跃,四处奔跑。

在暖暖的阳光中,迎着醉人的春风,泡在清新的氧吧里,听着欢快的溪流声,感受小鸟在枝头鸣唱的快乐,那一棵棵树木、一根根枝条、一片片树叶、一朵朵小花、一只只小鸟、一条条小溪,所有的一切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新鲜。

04

交流沟通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会患上“儿童孤僻症”,这主要是由于父母和孩子缺乏沟通所致的。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如今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再加上楼房上的现在,孩子就会缺少玩伴,感到分外孤独。因此,爸爸妈妈们多和孩子沟通是很重要的。

多和孩子沟通可以增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和孩子成为朋友,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爸爸妈妈们多和孩子说说话,能够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孩子的大脑发育,这样就有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不要说“不知道,等你长达以后你就知道了”,要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给予孩子更多的思考,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05

共同参加体育活动

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而且还能增强孩子与家人的亲情互动与情感升华。

孩子成长需要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做基础。如果父母能够引导孩子从小喜欢上体育运动,不仅有机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

更重要的是为孩子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孩子勇敢、顽强的精神。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基础。正如现在大力推广的校园足球活动,意义并不在于培养出多少的足球明星。

而是通过足球运动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培养孩子吃苦、勇敢、团结合作、尊重规则的意识。

与此同时,与孩子共同参与也能让家长更好地意识到体育运动对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有些家庭甚至是在孩子的带动下全家都养成了锻炼的好习惯。

家长对运动的理解和参与,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长只有认识到运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积极支持、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才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06

一起参加公益活动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享受不完的爱,而奉献却很少,甚至没有。

如果享受父母创造的幸福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就非常不好,他将是一个只知索取,不知奉献,那将足十分危险的。

所以,我们要十分注意向孩子进行奉献教育。父母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父母带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但可以更好地增长孩子的社会经验,还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沟通。

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奉献精神以及对公益事业的责任感,甚至对促进社会进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有积极的作用。

孩子的爱心奉献和向善心理,光靠书本教化足远远不够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学校建立了学生义工制度,规定学生每学期为社会服务。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要达到多少小时,并作为学期考核的重要方面,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时限,就拿不到学分。

和孩子一起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做义工,这是一种实践教育过程,是培育学生心智、体能的重要手段,为孩子以后走向社会,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