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学习技能

美国孩子的阅读量是中国孩子的6倍,那都是“偷”来的!

2018-04-01 10:32 中国网教育频道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孩子为了让我读他感兴趣的书,用弹琴的时间作交换。只要他弹琴,我就要读书。我读英文书比较慢,不过为了激励他好好练琴,也只好迎难而上。今天被要求读的是他刚从图书馆借回来的这本关于“黑洞”的科普书。

孩子为了让我读他感兴趣的书,用弹琴的时间作交换。只要他弹琴,我就要读书。我读英文书比较慢,不过为了激励他好好练琴,也只好迎难而上。今天被要求读的是他刚从图书馆借回来的这本关于“黑洞”的科普书。

他练琴,我读书。练完琴后他把我的书拿走,开始考我问题,

第一个问题,“书名是什么?”,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A Black Hole Is Not a Hole”,黑洞不是一个洞,这么有意思的名字我肯定记得住嘛。

可紧接着的第二、第三个问题就开始坏菜,

“第一章的标题是什么?”

“第一章的第二个小标题是什么?”

“第一章的第一句话大概说的是什么?”

……

我说你哪能这么考?这些细节谁记得住啊?

逃逃(孩子的名字)面露惊讶和鄙夷,“不是细节啊,这些都是最重要的!老师说了,看书,尤其是这类Non-Fiction的科普书之前,你就得先把这些信息偷走!”

“什么?偷?”

看我一脸的懵圈,他一边翻书包一边说:“你得好好提高一下你的阅读能力啊”,然后给我翻出他夹在阅读文件夹里的一张纸,果然上面赫然写着大大的“THIEVES”(小偷)!原来是真的啊。

不过这里的“THIEVES”是Title(标题)、Headings(小标题)、Introduction(介绍)、Every First Sentence(每小节的第一句话)、Visuals&Vocabulary(图表和重点词汇)、End of Text(每小节最后的话)、Summarize thinking(总结思路)几个单词首字母的缩写。

这样缩写还挺好玩儿的,可是看书这事和“小偷”有关系吗?

逃逃说当然有啦,老师是这么讲的哦,假如你是个小偷,半夜闯到别人家里想要偷东西,你是站在客厅里才开始慢慢想该偷点儿什么?该从哪儿先下手吗?专业小偷肯定不是这样的,他们早就心里有数,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偷什么,也知道这些东西大概在哪里。比如首饰在洗漱间的梳妆柜里,保险箱在卧室衣橱里,手提电脑在书房……

看书也类似啊,一本书里的信息那么多,但它们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位Good Reader(优秀读者),也应该像一位Good Thief(专业小偷)一样,在深入阅读之前就该心里有数,我期望得到什么信息,它们大概会在书中的哪些地方?这些信息,就是藏在“T-H-I-E-V-E-S”这几部分里,所以我们首先就得把它们“偷”到手。

经逃逃这么一解释,我觉得这个“T-H-I-E-V-E-S”还真挺有意思的,仔细查了一下,发现原来它是美国三年级以上孩子都需要学习的一种阅读Non-Fiction(非故事性)书籍的标准方法,最大的好处是帮助孩子提高阅读速度,让孩子的阅读更有效,而且还能帮助一些不那么喜欢读书、阅读有困难的孩子爱上科普书籍。

“ T-H-I-E-V-E-S”小偷阅读法适用于说明性、信息知识类的书箱。这类书籍并不像故事书那样有悬念、有情节,阅读起来也没有那么引人入胜。

所以,学会主动地去抓取书中的关键信息非常重要。“ T-H-I-E-V-E-S”就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框架,让他在深入阅读这类书籍的每一章之前,先对照框架找出关键点以及思考和它相关的问题:

标题

1. 看到这个标题后,猜想下这章里会有什么内容?

2. 作者想要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3. 关于这个主题,我已经知道了哪些呢?

小标题

1. 作者打算把这个主题分为几部分来讲?(一般有几个小标题就是几部分)

2. 每部分的小标题都是什么?

3. 基于这些小标题,猜猜看每一部分会是些什么内容呢?

介绍

1. (一般科普、信息类书籍每章内容前都会有个一小段介绍文字)看了介绍之后,你会对内容好奇吗

图表和词汇

1. 文中的图表有没告诉我作者想表达的大概意思?

2. 文中有没粗体/斜体等特别引起我注意的词汇句子?

3. 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呢?

每小节的结尾处

1. 作者是怎么做总结的?

2. 有没有需要我回答的问题?(有些书每小节后会留有一些小问题)

总结思路

1. 整理回想一下我“偷”到的所有信息,可以预知整章的内容是什么了吗?

2. 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在一开始学习这个阅读方法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孩子在精读之前先填写这样的一张表,就是先把书中的“ T-H-I-E-V-E-S”找出来,也记录下来:

当然,这些内容并不是每本书、每一章节都要写,作为一个参考框架,就是让孩子在读知识科普类书籍时不要忽略掉这些重要信息。

这样练习几次,孩子已经比较熟练了之后,就不需要再填写了,但为了孩子在每次细读之前依然能借助这个框架来收集信息,老师会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类似前面提到的逃逃使用的那种对照表,比如在教室墙上、白板上贴一张大大的海报。

或者鼓励孩子做一张个性化贴纸贴在自己的阅读记录文件夹里。

总之,老师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醒、强化孩子们使用这个阅读方法,直到它成为阅读Non-Fiction类书籍的一种阅读习惯。

这个习惯养成之后,孩子对知识科普类书籍的阅读速度会明显提升,而且读完之后脑子里“带走”的内容也是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果然一个Good Reader和一个Good Thief之间是有很大共性的啊!

之前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有位美国教育专家在深入研究了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的课外阅读后,得出结论:

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孩子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孩子的6倍。

当时觉得会不会有点儿太夸张,但伴随着逃逃在美国上学这些年,我渐渐感觉也许这个数据基本属实。

当我越细致去观察、去深挖美国课堂的种种教学实践时,发现他们对阅读的重视还远不止停留在精神支持和口头鼓励的层面,也不仅体现在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和留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而是整个教育体系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帮助做得很系统、很细致,有非常多孩子们可用的实用方法和小工具。

就像今天和大家掰的这个“ T-H-I-E-V-E-S”的阅读方法,其实除了“小偷”这个类比比较好玩儿,特别容易吸引孩子之外,本质上也不见得有太多新意。读书得先浏览大概、提纲挈领、一览全貌,然后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寻找答案这个我们似乎也知道,但知道是一码事,能否做到、是不是每次读书都能这样做又是另一码事了。

老美就是把这些很细节的东西做成工具、流程,让孩子去遵循和使用,刚开始可能会觉得繁琐,但一旦养成习惯之后,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速度都能得到很大提升。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阅读量能那么大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老祖宗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好习惯,就要给他提供如何阅读的方法和工具。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