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旅行青蛙火爆朋友圈!游戏背后竟然蕴含这3点育儿真理

2018-01-24 20:56 搜狐教育

摘要:妙龄少女为何突然成为村口老母亲?青年小伙为何背着女友频频查看手机?神秘青蛙为何成为微信群中疯狂讨论的对象?

妙龄少女为何突然成为村口老母亲?青年小伙为何背着女友频频查看手机?神秘青蛙为何成为微信群中疯狂讨论的对象?

……

最近播播的朋友圈里,养蛙晒蛙成为新式刷屏内容

这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直接冲上了App免费游戏排行榜首位。

这是一款很“奇葩”的游戏,简单来说就是:

你有一只青蛙

你为它准备好便当背包

它就有可能会去旅行

也可能在家里呆着吃饭

看书

写日记

做做手工

至于它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

毫无规律!

你点开的时候它是在家还是外出

也全凭缘分!

然后你就只能看着手机发呆了……

这原本是一款模拟经营类的游戏,在日本被称作“放置系”,在中国有个接地气的名称:“散养”。

如此佛系养蛙,也有“老父亲”“老母亲”通过这么一款简单的游戏,悟出了养娃育儿的3个道理...

01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起初玩这个游戏时,小屋里的青蛙儿子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做手工……看着那个小小的身影,有点心疼——蛙儿子似乎很孤单啊!

这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

父母忙于工作,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只能一个人玩玩具、画画、看动画片、读绘本……

对此很多老父亲、老母亲就不淡定了。

“我的蛙是不是太宅了!怎么天天呆在家?”

“怎么办,我的蛙儿子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天天在家削木头!”

“回来后就吃吃吃,然后看书还打瞌睡!难道遗传了我?

有时候孩子只是想静静待在家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你们非要它出去玩

孩子终于在你的催促下出去玩了

你们就念叨着它怎么还不回家,

连一张明信片都不寄回来!

怎么这些场景听着这么似曾相识呢……

其实你的孩子

内心是这样想的

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的生命力才不会被扼杀。

无休止的唠叨,一系列的要求,一大堆的安排——这是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欲,而不是对孩子爱的表达

假若父母的控制欲太强, 孩子听话就意味着丧失生命力,就意味着自己的精神生命被杀死。用存在主义的话来讲,就是因为他们的人生很少是自己在做选择、做决定,所以他们没有自由。

而没有自由,也就意味着他们白活了。

其实你的孩子很羡慕游戏里的那只小青蛙:他能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安安静静、岁月静好地享受美食;可以把自己的小心思统统记在笔记本了,不用担心秘密被偷看……

他走过的每一步、度过的每一天,都是真真切切付诸自己的意志和选择,日子过得平凡却也惊喜不断。

02

育儿投资越大

孩子才走得更顺更远

在你的蛙出门旅行之前,玩家“老父亲”“老母亲”要提早准备食物、道具、幸运。

在网上氪金玩家曝出的各类攻略中,我们发现了——

是的,你没看错

贫穷不仅让你的蛙走不了多远

还限制了他的交友圈!

假如孩子要独自出国留学或离家打拼,父母应该让他有所依靠。

我们可以把游戏里的食物比作孩子健康的体魄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在“行万里路”,才能负重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才能享受美食、美景与人生的乐趣。

其次,我们可以把游戏里的道具比作孩子学到的技能

过硬的学科知识、出国留学必备的语言能力、独自生活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的交际能力、规划协调的领导能力……

各种各样的能力和知识,是疏通孩子发展之路的敲门砖,是通往理想人生的试金石。

但是,哪一样技能的学习不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付出心血、精力和时间才能获得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有一次勇敢地、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前提是他有能力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各类问题,独自应对人生旅途中的种种苦难。

最后,我们可以把游戏里的幸运比作个人成长环境

脱离现实环境妄谈个人发展都是耍流氓。

如今提供给中国孩子的教育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个性化、精英化;孩子的学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更加宽广;这个时代为孩子们都提供了成长成才的机会……

而不可改变的原生家庭则影响这一个孩子到底能够飞多高、走多远、过得是否幸福、内心是否满足……

一个充满机遇和包容性的社会+一个满怀爱与鼓励的家庭,定能造就一个优秀、有价值、内心富足的人!

03

教养孩子,成全自己

在这场养蛙的游戏中,我们对自己养的青蛙,充满了关心和照顾。

但是它一直对我们爱理不理,任性地做自己的事情。

当我们看着空荡荡的小屋,感受着“意恐迟迟归”的思念。

蛙孩子突然回家,还带着礼物,又让我们心生温暖。

当突然收到蛙孩子从远方寄来的书信或者明信片,看它在旅行中独自面对挑战和成长,那种骄傲和欣慰油然而生。

我们给它准备最好的食物,但是最终它还是一个人上路;他在这场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独行,没了我们陪伴;他会慢慢的学会独立,遇到自己的朋友,学会助人……

我们则是守在家中一直为它操心的家长。

而那个“看似不懂事,却也不忘挂念家”的孩子也是曾经的我们。

我们从那只小青蛙的身上看到了年前时的我们,我们切身处地地感受到孩子远离家乡后的心情。

为人父母不必抱着“我现在对你怎样好,等我老了你必须加倍对我好”的心态抚养孩子。

要知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呕心沥血地教养孩子,最后发现,一起长大的还有自己。

我原本以为自己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你的蛙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