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6岁女童不慎下肢瘫痪,有些运动真不适合过早开始!
摘要:小女孩跳起舞像“小仙女”,在家练下腰时,一个不稳摔了一跤,竟导致双下肢瘫痪。除了车祸等外力导致的意外伤害之外,发生率最高的就是练习下腰这类有一定危险性的舞蹈动作…
小女孩跳起舞像“小仙女”,在家练下腰时,一个不稳摔了一跤,竟导致双下肢瘫痪。
4岁起开始学跳舞
6岁的雯雯家住湖北襄阳,从小就白皙漂亮、身材修长。
都说学舞蹈能培养女孩的高雅气质,从4岁起,妈妈就送她去学跳舞。雯雯学得很认真,很快就跳得有模有样,大家都夸她跳起舞就像“小仙女”。
今年6月16日,雯雯在家练习下腰动作,因为马上要演出,雯雯格外认真。起初是奶奶陪着她,起身时拉她起来,后来奶奶去做饭,让她歇会儿,勤奋的雯雯却坚持继续练习。
过了一会儿,奶奶听到孩子大叫一声,赶紧来看,原来雯雯因为重心不稳摔了一下,直喊腰痛。以为是扭到了筋,雯雯活动了一下,感觉还好。
谁知在家休息了一个小时后,雯雯发现腿走不动路了,妈妈一摸她的腹部,发现鼓起了大包,雯雯突然无法正常排小便了。
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雯雯的脊柱、四肢骨骼都正常,医生就给孩子插了尿管排尿,建议将孩子转至武汉儿童医院就诊。
胸椎脊髓肿胀导致双下肢瘫痪
该院骨科医生检查发现,雯雯的脊柱和四肢骨骼确实都没问题。但做了核磁共振检查后,竟然发现雯雯胸椎有一部分脊髓肿胀,确诊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孩子双下肢瘫痪的原因找到了。
得知女儿可能要与轮椅为伴,妈妈黄女士觉得天都塌了。
治疗后能自己走路
在骨科,医生给予了激素冲击治疗、消肿、止血、营养神经等方面的治疗,半个月后,雯雯能自己解小便了,但双腿还是无力,没有运动能力。入院21天后,她转到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继续治疗,经过一个月的系统综合康复治疗后,雯雯能自己站起来了。
11日,记者在该院看到,雯雯已经能自己走路了,但姿势仍比较生硬,速度较慢,后期还需要继续做康复治疗。
这不是个例!!!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李晶晶介绍,今年下半年,在雯雯之后,该科又接诊了4个小女孩,都是8岁以下学舞蹈的孩子,雯雯是恢复得最好的,伤情严重的孩子很可能终身无法脱离轮椅。
她介绍,这种脊髓损伤通常是由钝性伤导致,是一类在影像学上见不到骨折或脱位的外伤性脊髓损伤,除了车祸等外力导致的意外伤害之外,发生率最高的就是练习下腰这类有一定危险性的舞蹈动作了,多发生于8岁以下的儿童。
为什么练舞会受伤?
这是因为,儿童的韧带、关节囊和椎间盘弹性较大,柔韧性强,脊柱活动范围大,可以承受较大的拉伸而不断裂,但是脊髓在受到轻微拉伸后,就可能出现损伤;此外,儿童脊柱周围肌力相对薄弱,保护力量不足,再加上脊柱稳定性差,很容易在过伸过屈中,导致移位、滑脱而损伤脊髓。
这种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常难以早期诊断,所以常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该病预后差,致残率高。
危险动作要有专业人士指导
武汉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林俊介绍,随着家长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近年来,因舞蹈下腰导致的儿童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发病率逐年升高,需引起家长重视。孩子在做对柔韧性较高要求的拉伸舞蹈动作、体操动作时,一定要有专业人士指导,不要操之过急。
一个下腰差点换来终身遗憾,有些兴趣爱好,需要等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们应该知道:
舞蹈➠ 10岁
3岁以上开始接触启蒙教育,专业训练10岁以上为佳。舞蹈学习3岁前并不适合孩子。3岁以上可以开始接触启蒙教育,对培养宝宝的律动和节奏感有益。但是专业舞蹈的训练建议等到10岁以上为佳,因为专业舞蹈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容易损伤肌肉,对于10岁以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滑冰 ➠ 4岁
专家和教练一致认为:越早学越好,一些活跃的选手大约是在4岁到小学入学前后开始学滑冰的,4-6岁是滑冰的开始适龄期。早一点开始学,就像讲母语一样,可以在自由、无意识之中,掌握滑冰的窍门。
武术 ➠ 4岁
这时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为学习武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但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强,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运动量也不能过大。
跆拳道 ➠ 5岁
重要的是孩子对于教练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动作指导,孩子能初步理解。也有一些相关的体育训练机构初级阶段安排的学习内容难度相对大一些,报名年龄从8岁开始。
网球➠ 6岁
尽管短式网球是根据孩子的生理特点开发的项目,但由于短式网球属于单侧性的运动,要注意全面锻炼,防止单侧发展,在练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均衡、协调。
羽毛球➠6岁
有一个运动不适合太早开展的是——羽毛球,建议上小学以后,在专业指导下学习。因为练习羽毛球拉伸、跨步的动作太多,搞不好会造成不可逆的运动损伤。当然,我们跟宝宝玩玩、简单运动一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抱着这种想法,热衷于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虽然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很有帮助,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盲目求快求早,可能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