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乖”孩子,我就想把他教“坏”
摘要:可能,她从小被灌输的好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乖,听话。在这样长期的灌输之下,她了解到了做人的唯一原则,就是需要为成年人、长辈、权威的愿望,来扭曲自己的本心。
我读小学的时候,最讨厌一个女生,因为她不但人长得好看,而且品学皆优,而且懂事,老师最喜欢她。每次,因为有她的存在,我们这些小伙伴,都被衬托得像小混混。我与她一直同学到初中毕业,但奇怪的是,她居然没有考上高中,那时候也没有复读机制,总之此后我们便没有再见过,时间过去近三十年,我再也没有见过这个讨厌的品学皆优。
现在想起来,其实,我讨厌的,不是她的品学皆优,而是她的乖巧。比如,初二时,我们一群好朋友说好上山偷桃子,只有她不肯,因为怕老师骂。后来,我们逃课被抓住了,班主任勒令在办公室罚站,她来交作业本,乖巧的接受老师的表扬。当时,罚站的几个人都很恨死她,甚至诛心地觉得,她就是告密者。
时间过去这么久,现在我做了父亲,又做了跟孩子打交道的工作,慢慢开始更多地了解孩子,突然发现,其实,这个女孩子,真的也蛮可怜。因为,从我所见的情况来看,她从来没有任性过一次,她一直都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像老师和家长所希望的那样,表现着她自己。我从没见过,哪怕就一次,她像个任性的孩子,或者,能不像大人希望的那样,把某件事做坏。
可能,她从小被灌输的好孩子的标准只有一个:乖,听话。在这样长期的灌输之下,她了解到了做人的唯一原则,就是需要为成年人、长辈、权威的愿望,来扭曲自己的本心。
我们知道,孩子其实是被塑造的。最近的是父母亲,其次则是这个大家庭,一个家庭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这个孩子的成长。再次,就是这个社会的时代文化。所以我们常说,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像。此言若非真理,也是八九不离十。于是,我看孩子,每个具体的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对对的父母,都有一个个具体的家族。
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在我家,看到我在做饭,就悄悄跑过来跟我说,蔡叔叔,我妈妈说,一个家里,要是男人做饭,这个家要不好的。
有一次,有一个孩子在我家吃饭,看我把第一碗饭盛给菜虫,过来跟我说,第一碗饭,不能孩子吃,要大人先吃。
以上两个观点都令我大开眼界。我真是没见识,以为每一个孩子都像菜虫一样是熊孩子,殊不料,会有懂事的孩子,就因为做饭和盛饭的事,为我家的未来而担忧呢。但是我绝不反驳这些孩子,不忍心,只是表示理解,并且告诉这娃,蔡叔叔家,反正也就这样了,不会比现在更坏……
我是这样理解的:家庭教育这个东西,绝对是私人化的,外人无权置喙。即便我认为不对,我也没有权利出手校正。因为,家庭教育内部的事情,确实是你不求助,我不发言。这里要有明确的边界意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说的就是这个边界。
并且,你真以为你是育儿专家吗?你们家自己又如何呢?熊孩子之熊,只有你自己知道。
以上两位孩子所说的,我都能够理解,虽不接受,但也知道所来何自。毕竟,家庭文化背景不同嘛。我不让孩子读《弟子规》,但菜虫恐怕也还勉强爱我。但人家读了《弟子规》,回去给爹妈洗脚,你总不能怒不可遏,冲进人家家里,把洗脚盆给踹翻吧。
只是,我见不得这些乖巧的孩子的乖巧。一看见他们小小年纪,就操心为成年人考虑,心里就不是滋味。总觉得,其实,作为孩子,还可以再自我一点,再任性一点。
因为人生,真的很难任性,那你在童年不任性一下,以后还会有多少机会让你任性呢?
一直为了某些被外界赋予的观念而活着,内心有某些政治不正确的念头潜滋暗长,便不断开始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将这些大逆不道的念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思想历程吧。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做教育 21 年来,一直喜欢不乖的孩子的重要原因。因为,多数不乖的孩子,他们身上的真实的自我,是彻底袒露的。在不乖里面,有他自我的追求,他的主见。而乖孩子,他呈现给你的,是自觉或不自觉带上的一副面具。或者说,这些乖孩子,早早地接受了成人世界的教化,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是成年人了。
这就令人想起鲁迅先生著名的文章《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为什么在照片上,外国孩子,总是很灵动,而中国孩子,则很木讷。归根到底,要看是怎么样的文化塑造了这个孩子。好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孩子,也变得很活泼了。我做营队,带孩子出外游学,镜头里捕捉到的孩子,也都一个个神采飞扬,总算已经跟鲁迅所描述的不一样了。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进步。
但桎梏其实并未全然破除。破除了这个,其实还有那个。人是最容易作茧自缚的东西。比如,这些年国学大热,《弟子规》还魂,很多奇葩家长,觉得这个老祖宗的法宝好,于是从心灵到躯体,已经开始自由生长的孩子,又再渐渐被这个无形的道德律令框回去。
还有一种更奇葩的中国传统,叫做养生,最近则跟中医包装在一起,赋予各种食物以阴阳五行。这些懂事的孩子啊,仍是被他背后的那个文化所约束。比如肯德基、麦当劳是垃圾食品,比如西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有一种愚蠢是会遗传的,成人将自己的愚蠢,变本加厉地加诸孩子身上。
我遇到一个孩子,他酷爱学习一些我认为一个10岁孩子压根儿不会喜欢的内容,比如《四书五经》。当然,也可能他是真喜欢,谁叫我少见多怪呢?但我们从来不缺对神童的热情期待,这也是一个事实,不是吗?而更严酷的事实是,我们看到的神童少,而“伤仲永”的现实却太多太多。
我家菜虫是绝对不会接受这些他看来枯燥乏味的东西的。尤其,还得克服自己吃冰激凌的强烈愿望。还要用他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观念说服他自己:冰激凌性阴,而他体寒,所以不适合吃冰激凌。
其实,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蛮难的。儿童更难。有人说,孩子最好了,无忧无虑。其实,他们是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这个世界,对于成人来说,尚且这么难,对于孩子来说,就更难了。他们不但需要去理解这个复杂而奇怪的世界,并且还需要按照这个社会的要求,去塑造自己以迎合这个世界。这真的令人想起削足适履这个成语。
乖巧,就是这些孩子们发展出来的,一套应对这个复杂世界的话语思维逻辑体系。
这就是我一见到那些乖巧的孩子,就心里隐隐作痛的原因。孩子,你还是个孩子,你可以任性一点的,可以不为大人考虑。而所谓好学生,就是乖巧的孩子,而所谓傻孩子,就是那些不肯勉强自己的人。
长假去杭州给菜虫看眼睛。回家的路上,菜虫又开始吐槽父母,认为我们这样不好那样不好,而他最喜欢的,就是爹妈都不在,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平心而论,菜虫说的不无道理,最近因为他有小肚子了,锻炼不够,我们开始要求他少喝碳酸饮料,少吃巧克力。我只好跟菜虫说,真的,没有完美的爹妈,爹妈总是各有各的奇葩,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我意在自我解嘲,菜虫却马上就坡下驴,说,你们就是更差。好吧,至少,我跟虫妈可以自我安慰的是,在我们这里,菜虫有权批评我们。
关于可乐这件事,菜虫最近确实喝多了,有点小肚子了。但如果是因为爹妈认为冰可乐性阴,孩子体寒的话,我宁可这孩子每天喝可乐为生,哪怕他成为一个缺糖症。因为这基于他的自由选择。而我们家长唯一可以阻击的是,在他还没成为缺糖症的时候,教会他节制,以及自我管理。
有余力的读者
可以读一下鲁迅先生的原文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因为长久没有小孩子,曾有人说,这是我做人不好的报应,要绝种的。房东太太讨厌我的时候,就不准她的孩子们到我这里玩,叫作“给他冷清冷清,冷清得他要死!”但是,现在却有了一个孩子,虽然能不能养大也很难说,然而目下总算已经颇能说些话,发表他自己的意见了。不过不会说还好,一会说,就使我觉得他仿佛也是我的敌人。
他有时对于我很不满,有一回,当面对我说:“我做起爸爸来,还要好……”甚而至于颇近于“反动”,曾经给我一个严厉的批评道:“这种爸爸,什么爸爸!?”
我不相信他的话。做儿子时,以将来的好父亲自命,待到自己有了儿子的时候,先前的宣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况且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所以他健康,活泼,顽皮,毫没有被压迫得瘟头瘟脑。如果真的是一个“什么爸爸”,他还敢当面发这样反动的宣言么?
但那健康和活泼,有时却也使他吃亏,九一八事件后,就被同胞误认为日本孩子,骂了好几回,还挨过一次打——自然是并不重的。这里还要加一句说的听的,都不十分舒服的话:近一年多以来,这样的事情可是一次也没有了。
中国和日本的小孩子,穿的如果都是洋服,普通实在是很难分辨的。但我们这里的有些人,却有一种错误的速断法:温文尔雅,不大言笑,不大动弹的,是中国孩子;健壮活泼,不怕生人,大叫大跳的,是日本孩子。
然而奇怪,我曾在日本的照相馆里给他照过一张相,满脸顽皮,也真像日本孩子;后来又在中国的照相馆里照了一张相,相类的衣服,然而面貌很拘谨,驯良,是一个道地的中国孩子了。
为了这事,我曾经想了一想。
这不同的大原因,是在照相师的。他所指示的站或坐的姿势,两国的照相师先就不相同,站定之后,他就瞪了眼睛,覗机摄取他以为最好的一刹那的相貌。孩子被摆在照相机的镜头之下,表情是总在变化的,时而活泼,时而顽皮,时而驯良,时而拘谨,时而烦厌,时而疑惧,时而无畏,时而疲劳……。照住了驯良和拘谨的一刹那的,是中国孩子相;照住了活泼或顽皮的一刹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
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开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也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假使有一个孩子,自以为事事都不如人,鞠躬倒退;或者满脸笑容,实际上却总是阴谋暗箭,我实在宁可听到当面骂我“什么东西”的爽快,而且希望他自己是一个东西。
但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是属于“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甚至于称之为“洋气”。又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这才是保存中国固有文化,这才是爱国,这才不是奴隶性。
其实,由我看来,所谓“洋气”之中,有不少是优点,也是中国人性质中所本有的,但因了历朝的压抑,已经萎缩了下去,现在就连自己也莫名其妙,统统送给洋人了。这是必须拿它回来——恢复过来的——自然还得加一番慎重的选择。
即使并非中国所固有的罢,只要是优点,我们也应该学习。即使那老师是我们的仇敌罢,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我在这里要提出现在大家所不高兴说的日本来,他的会摹仿,少创造,是为中国的许多论者所鄙薄的,但是,只要看看他们的出版物和工业品,早非中国所及,就知道“会摹仿”决不是劣点,我们正应该学习这“会摹仿”的。“会摹仿”又加以有创造,不是更好么?否则,只不过是一个“恨恨而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