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十九大送给高中生的5个“大红包”,请查收
摘要:无论是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还是明确指出“优先发展”的具体举措,都和高中生以及家长、老师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和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下面这5个教育“大红包”!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此,报告进一步提出——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举措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举措二: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举措三: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举措四: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举措五: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举措六: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举措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举措八: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无论是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还是明确指出“优先发展”的具体举措,都和高中生以及家长、老师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和高中生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下面这5个教育“大红包”!
红包一
新高考马上到!不分文理科,选择更多元
党的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九大期间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各地的高考改革方案已于2017年7月前陆续公布。按照方案要求,从2017、2018、2019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将陆续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新高考啥时考?
2017年新高一开始改革省份: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上述省份2020年高考正式实行新模式)
2018年新高一开始改革省份:
河南、江西、四川、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贵州、陕西、福建、西藏、内蒙古
(上述省份2021年高考正式实行新模式)
2019年新高一开始改革省份:
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
(上述省份2022年高考正式实行新模式)
新高考考什么?
按照国家改革规划,新高考采取必考科目加选考科目的3+3模式,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
“3+3”模式是指,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
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新高考怎么考?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将改革。从高一年级开始即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等级性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新高考怎么录?
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普通类按照考生高考总分(含政策加分),分三段填报志愿、分三段录取。各段分别按实考人数的20%、60%、90%确定。高校招生探索“三位一体”招生模式。
新高考哪里好?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以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高职单独考试中,考生还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以及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多种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尤其是高职提前招生,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新高考有利谁?
思维活跃、善于知识融通的学生!广泛阅读、完整读过原著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的学生!擅长逻辑思维的学生!善于传递正能量的学生!
新高考咋准备?
面对新高考,适应高考、一生的成长,以及素质教育,这三张“皮”应该是合在一起的。
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按照自己的兴趣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对于迎战新高考、搞好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甚至对于今后参加工作都是有好处的。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学习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应该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家庭中的各类资源,拓宽主动学习的空间环境,创造出更多亲身体验的机会,为丰富学习方式提供支持。在体验和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研讨解决方案,真正做到“做中学”。
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及陈述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做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传统的机械记忆、单调计算、模仿应用,既会加重负担,又于提高能力无益,所以必须摒弃。?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厚的内涵,并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红包二
高中教育要普及,五个问题已有“解药”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一话题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很多家长尤其是初中生家长,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学校的数量会不会增加很多?
现在很多高中人满为患,今后会不会更加拥挤?
高考改革与普及高中教育时间叠加,高中教学如何“保质保量”?
实行招生名额分配,重点高中会不会“泯然众人矣”?
高中普及、考生增加,好大学会不会提高录取门槛?
......
这些问题,不仅家长、老师、学生关心,其实教育部门早已给出了“解药”!
问题1:高中学校会和初中一样多吗?
我国的高中目前主要分两大类: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上承初中、下启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进入高等学校进一步深造。职业高中(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学生毕业后也可通过对口升学或单独招生,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
至于高中学校的数量是否会大幅增加,要分类别、分地区具体分析。
对于普通高中数量还比较少的地区——
在没有普通高中的县,根据人口变动趋势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新建或改扩建普通高中学校,方便学生在当地上学。支持高中阶段民办学校发展。
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等教育基础薄弱、普及程度较低的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要重点攻坚。
对于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
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积极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
可见,重点地区的普通高中数量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差的地区,普高或职高数量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他高中数量已经饱和的地区,不会新建太多学校。
问题2:高中教室会不会更拥挤?
现在的很多高中尤其是中东部地区的普通高中,大班额现象还十分突出,一个班里70-100名学生很常见。大班额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还严重影响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就有同学向学习哥反映:教室太拥挤、座位太狭窄,再加上紧张的学习气氛,每天感觉都很压抑。
有女同学说:由于人多,一到夏天教室里各种气味混杂,非常影响学习心情。
一位高中班主任也说:班里八九十个孩子,都处于心理变化剧烈的青春期。情绪一波动,肯定影响学习。我很想常和他们谈谈心,但是工作太忙、学生太多,我真是力不从心啊!
面对这种现状,有人担心:这还是严格控制高中招生数量的结果,一旦普及高中教育,那教室里岂不是挤都挤不下?!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
国家扩大实施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支持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教学和学生生活类校舍,扩大培养能力。
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中西部省份贫困地区教学生活设施不能满足基本需求、尚未达到国家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普通高中学校改扩建校舍、配置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及体育运动场等附属设施建设。
各地要制定普通高中学校债务偿还计划,属于2014年末前发生并已纳入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结果的,应按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予以偿还。
可以想见,即使3年后普及高中教育,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的高中校园,是有能力接纳更多学生的。
问题3:巨无霸高中会成为招生“黑洞”吗?
除了大班额,巨无霸高中也是屡受诟病的一个问题。
“巨无霸高中”的基本特征是:学生人数以万计,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积聚了当地和周边地区一流的师生资源,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最典型的,莫过于河北省的衡水中学。
这种“巨无霸高中”,加剧了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现象,造成了事实上的教育不公,导致一流大学生源被垄断,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不断下降。
其实,教育主管部门对“巨无霸高中”的态度是一贯明确的,因为它确实破坏了教育公平!破解这种现象,必须多手抓:
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争抢生源,影响其他学校正常招生。依法加强对民办高中的招生管理。(堵住超级高中四处挖尖子生的路)
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区域内农村学校倾斜。(疏通优质高中的招生渠道,利用优质高中带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省域内优质学校对口帮扶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机制,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问题4:普及高中教育和推进高考改革矛盾吗?
到2020年,我国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也将建立起新的招生考试制度。在这三年中,发展与改革同步推进,是否会让高中学校疲于应付、焦头烂额?
其实,计划中提出的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的一些措施,同时也是为了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比如: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选修课程建设,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校内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宜性。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等方面的指导。
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机制,探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
这些要求本身就是高考改革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发展和改革是一致的!尤其针对一些高考改革试点省份,进行选科选考之后出现的高中物理、化学等科目老师严重短缺的问题,计划专门提出:
适应普及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根据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要求核定教职工编制,为学校及时补充配齐教师,特别是短缺学科教师。
(提醒:师范院校的数学、化学、地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在2020年后会非常好就业!2017年高考的理科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话,可以重点考虑!)
问题5:普及高中教育,高考竞争是否会更激烈?
高中教育的普及,势必带来高中生数量的增加、高考人数的增多,在高等教育资源一定、尤其是名牌大学招生名额一定的情况下,高考竞争是否会更加激烈呢?
可以肯定的是,优质大学的入学门槛一直都很高,今后只会更高。但是,高中毕业生的出口也在增多。
比如:本科录取批次合并,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进入相应层次的高校;对口升学、单独招生等渠道,让普高和职高学生都能不参加高考就可已进入心仪的高职院校;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由于掌握了一技之长,还能毕业即就业。
红包三
“双一流”来了!好大学好专业等你来选
什么是“双一流”?
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的简称。
“双一流”建设具体分为三步——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42所一流大学主要有两种类型
1.综合类大学
这类大学的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偏文的学科和偏理的学科实力均衡。
具有代表性的11所高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
在这样的大学读书,学校的各种学术讲座丰富多彩,群体活动也多姿多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报考文科类和理学类专业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综合性大学,这类院校学习氛围好,人脉资源广。因为上大学不仅仅是学知识,还要提升综合素质,建立人脉关系。考生报考这类学校时,要注意:此类学校的专业非常多,假如以低分冲进去,有可能会被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
2.理工类大学
这类学校的优势学科是工科类和理科类,当然也有文科专业,但不是它的优势。
代表院校有:清华大学、国科大、上交大、浙大、中科大、西交大、同济、哈工大。
想学工科的理科生应重点考虑报考此类学校,这类学校中有些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而文科考生,尽量不要报考此类学校。
42所一流大学分为两等
A 类
B 类
之前的985大学,大家也习惯性地分为几等:清北复交第一等,其他C9第二等,其余30所第三等。但这都是民间的划分,官方并不认可。此次一流大学名单,教育部直接将42所大学分为两等。
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划分A、B类,是为了打破身份固化、激发建设活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并推动归入B类的高校正视差距、奋起直追。这两类一流大学如何选择?估计很多高分考生还是倾向于选择A类。但是分数不是很高,而且对地域敏感性不强的考生,也完全可以考虑B类一流大学。
相关阅读
《高考生如何根据“双一流”名单选择大学和专业?哪些大学就业率高?哪些专业薪水多?考生及家长必读》
红包四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就业更轻松
理科和工科是本科专业的主体,无论高校开设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是最多的两大学科,也是未来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主力。
理 学
理学是基础科学,其原创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天文学、大气科学、电子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培养目标是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理科是中国科学的生命。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大学本科生教育阶段打好基础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如北大、复旦等综合院校就是以理科见长的学校。
工 学
工学包含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典型学科有土木建筑、公路桥梁、机械、水利、电工、汽车、电子与信息、热能核能、材料、仪器仪表、环境工程、化工与制药、航空航天等。
培养目标是在相关生产和技术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清华、西安交大、哈工大等则以工科见长的学校。
概括来说:
理学研究的是科学,工学研究的是技术;
理学注重于理论研究,工学注重实际应用;
理学培养的是科学家,工学造就的是工程师;
理学领域出科学院士,工学领域出工程院士。
“新工科”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要问,目前大学里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答案就是“新工科”!“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也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
今年2月14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曾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工科教育的关注。
在这份《指南》中,列出了“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专业榜上有名。
相关阅读
“新工科”瞬间就“火”了!今年高考志愿填报,一定要考虑!
理科工科选专业差别不大?误解!附理科生选专业最全攻略及热门推荐
近5年就业率最高的十大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在哪里?
红包五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推进教育公平
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做到了让考上大学的学生“三不愁”:
一是入学前不用愁。全国大多数县(市、区)都开办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向家庭所在地的县级教育部门提出申请,办理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中西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还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用于支付入学报到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
二是入学时不用愁。如有新生实在不能筹集到足够的上学费用,可以通过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
三是入学后不用愁。学校对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和申请资助的其他学生,将全面客观地进行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和程度认定,采取不同的措施给予精准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突发临时困难问题,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解决综合能力和生活补助问题,以勤工助学等为主。
一、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
1.资助标准
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中央高校由财政部商有关部门确定,地方高校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2.基本申请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助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国家助学金各年按10个月发放,高校按月将国家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奖学金或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助学金。
二、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5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
⑤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3.申请、评审和发放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各高校于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同一学年内,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不再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三、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
1.奖励标准
每人每年8000元。
2.基本申请条件
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符合以下条件:
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③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特别突出。
3.评审和发放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等额评审。各高校于每学年开学初启动评审工作,当年10月31日前完成评审。高校每年11月30日前将国家奖学金一次性发放给获奖学生,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奖励证书,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
4.相关事项
学生无论家庭经济是否困难,只要符合规定条件,均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同一学年内,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并获得国家助学金,但不能同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试行免费教育的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获得国家奖学金。
四、国家助学贷款
(一)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通过本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
1.申请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①家庭经济困难;
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6周岁的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⑤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2.申请材料
学生在新学年开学后通过学校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①国家助学贷款申请书;
②本人学生证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
③本人对家庭经济困难情况的说明;
④学生家庭所在地有关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3.申请金额
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4.贷款审批
学校学生资助等部门负责对学生提交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核查学生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
5.贷款发放
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一次申请、一次授信、分期发放的方式,即学生可以与银行一次签订多个学年的贷款合同,但银行要分年发放。一个学年内的学费、住宿费贷款,银行应一次性发放。
6.贷款利息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借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借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因患病等原因休学的,应向经办机构提供书面证明,由经办机构向经办银行提出申请,休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借款学生毕业后,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可申请继续贴息,应及时向组织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的原高校提供书面证明,经办机构审核后,报经办银行确认,继续攻读学位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由原贴息财政部门继续全额贴息。
7.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学制加13年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学生在校及毕业后3年期间为偿还本金宽限期,偿还本金宽限期结束后,由学生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8.违约后果
①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如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将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
②经办银行将违约情况录入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供全国各金融机构依法查询。对恶意拖欠贷款的违约借款人采取限制措施,不予提供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金融服务;
③对于连续拖欠还款行为严重的借款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
④严重违约的借款人还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研究生原则上申请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和家长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1.申请条件
①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②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③已被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学校名单以教育部公布的为准)正式录取,取得真实、合法、有效的录取通知书的新生或高校在读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
④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⑤家庭经济困难,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2.办理程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有的地区直接到相关金融机构申请)。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金融机构负责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3.贷款金额
本专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4.贷款利息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负担。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因患病等原因休学的,应向经办机构提供书面证明,由经办机构向经办银行提出申请,休学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借款学生毕业后,在还款期内继续攻读学位的,可申请继续贴息,应及时向组织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原县级教育部门提供书面证明,经办机构审核后,报经办银行确认,继续攻读学位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由原贴息财政部门继续全额贴息。
5.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学制加13年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学生在校及毕业后3年期间为偿还本金宽限期,偿还本金宽限期结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年度分期偿还贷款本息。
六、师范生免费教育
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
1.享受条件
2007年开始,录取为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的学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2007年起,新招收的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在入学两年内,也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由学校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费补助。
2.履行义务
享受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两年。国家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3.优惠政策
①由中央财政负责安排免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补助;
②在相关省级政府统筹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的教师岗位,确保每一个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在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③免费师范毕业生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可在学校间流动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④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提供便利的入学条件,任教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七、其他资助政策与措施
1.学费减免
国家对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无法缴纳学费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具体减免办法由学校制订。
2.辅助措施
各高校利用自有资金、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金等,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对发生临时困难的学生发放特殊困难补助等。
3.“绿色通道”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