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教育,助推市南教育现代化
摘要:10月10日,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实地探访文登路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青岛五中,亲身感受市南区教育这几年的巨大变化。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青岛提出了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是青岛提出的唯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领域,它体现了青岛对教育的态度。
作为青岛“第一区”的市南区,几年来在教育上也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一系列成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
在全市率先实现100%中小学食堂达到市标准;
在全省率先为中小学生免费配发制服装;
在全省率先实现跨校多校“同步课堂”,信息化工作成果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的高度赞扬……
但有一个数字,也许不那么起眼,但却折射出市南对教育的态度——市南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为2.2万元,居全省首位。这个数字,是该区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8倍。
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上,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10月10日,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实地探访文登路小学、市南区实验小学、青岛五中,亲身感受市南区教育这几年的巨大变化。
35门海式课程任你挑选
方寸海纳的海式校园,海纳行远的海式课程,建立了水母养殖基地和海洋知识电子数字图书,文登路小学将“海文化”元素融入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文登路小学心理老师朱华,她将心理课与美术课相结合,让孩子们利用曼陀罗绘画来释放自己。朱老师说,曼陀罗画是一件很费精力的事,但是可以培养孩子认真、仔细和韧性。完成一幅小的曼陀罗画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让我惊讶的是,班上有很多男孩子竟然可以坐下来画好久,甚至完成一幅超大的曼陀罗画。
朱老师告诉我们,之所以将心理课与美术课结合,就是因为曼陀罗画可以帮助孩子发泄情绪,进行无限的空间拓展与延伸。画好之后,孩子们还会互相点评,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释放自己。
在泥趣吧教室,孩子正在创作今天的课堂主题”海星派对”,在孩子们的手里,一块块陶泥变成了一个个充满生命的海星。
孙亮星是文登路小学的美术老师,她告诉我们,陶艺课已经开设了两年,孩子们不仅能够创作,还能拿到自己烧制的作品。在教室后方就有一个专业的“电窑”。孙老师曾经简单算了一下,烧一窑大概50多元,仅上一学期,就烧了100多窑,而这些费用全部由学校教育经费承担。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带你做实验
学校场地受限,地方不够用怎么办?市南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天台改成天空之城,为孩子们打造航模基地,地下储藏室室改成陶艺教室,陶艺大师吕竹玉亲自授课。
陶艺教室今年暑假才刚刚启用,如果不是学校负责人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教室以前竟然是地下室!
教室令人意想不到,教师也让你不可思议,他可是中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吕竹玉老师。吕老师说,我们希望陶艺从美术课进入小学,成为3-5年级的普及课,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他们创作的作品有的甚至可以和大师匹配的。
你知道章鱼、鱿鱼、墨鱼的区别吗?你知道浒苔爆发的原因吗?这些都可以在市南区实验小学的海洋实验课上找到答案。
市南区实验小学校长朱雪梅在接受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采访时说,学生们从三年级开始,每学年都有四节海洋实验课,这个课可以说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了。大海就在身边,可海洋知识孩子们未必知道,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学到的知识,孩子们记得特别牢。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会接触量杯、烧杯、滴管等实验用具的使用知识,这也为中学的理化生实验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海洋实验课的老师都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或博士生来上课,每年他们会专门准备100节小学生海洋课,供我们选择。
市南区聘请高端专家团队,形成了每校一名院士级科学家团队引领的市南区海洋教育专家库,目前,市南区海洋教育讲师团拥有高校、涉海科研机构专家100余人,构建了贯穿初、小、幼的阶梯式海洋教育实践课程体系。2017年,市南区教体局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地质研究所等涉海科研院所协作沟通,建立了市南区海洋教育发展协调小组,积极推进市南区东、中、西海洋教育实验室(基地)建设。
近年来,市南区相继成立了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出台了《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章程》《市南区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协议》,形成了由1所全国少年海洋学校暨青岛市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12所青岛市海洋教育特色学校,3所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学校和全区37所区海洋教育联盟学校组成的区域研究体系。与海洋大学、海底世界等21个单位签约成立了海洋教育实践研究基地,开展了跨领域、跨区域、跨校际的海洋教育大协作、大联合。
从“学校人”转向“学区人”
近年来,市南区积极开展学区管理机制研究,着力重构六大学区,聚焦“学区制”改革,以期推进和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作为东四学区内的唯一一所初中学校,青岛第五中学引领学区针对区域特点,积极开展学区制探索,以文化为引领,尊重差异、寻找共性,共同打造“五彩年华,德润东四”文化品牌。秉承“和而不同”原则,东四学区积极统筹区域教学资源,构建了满足学生需要、立足学校实际、体现学区特点的学区“菜单式”课程体系。
青岛大学实验中学教导处姜主任告诉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学校为学生开设了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衔接课程以及国际象棋、书法和剪纸等选修课程,通过这种“学区制”的体系,使学生们的兴趣得以延续与拓展,为所有孩子提供菜单式的教学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
学区建设围绕互联网+课程、德育实践课程、特色衔接课程、社团艺体课程、创新创客课程五大方向,培育学生“学会学习、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在教学研究方面,东四学区不断增强学区内资源共享的统筹协调力度,打造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引领教师从“学校人”向“学区人”的观念转变。专家资源共享、联合教研、跨校结对、特色项目攻坚等,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真正实现了学区内教学研究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