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 中职

青岛电子学校:中心式管理铸就“1+1+1”育人模式

2017-09-05 09:30 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一直以来是青岛电子学校坚持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岛电子学校创造性推出“让每位学生精通一项专业技能、具备一项艺体特长、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的“1+1+1”学生培养育人模式。 在推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服务这种“1+1+1”育人模式,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几个中心”的管理模式。

青报教育在线讯iqdedu.com  “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一直以来是青岛电子学校坚持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青岛电子学校创造性推出“让每位学生精通一项专业技能、具备一项艺体特长、培养一项兴趣爱好”的“1+1+1”学生培养育人模式。

在推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为了更好地服务这种“1+1+1”育人模式,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几个中心”的管理模式。 

创客中心——十大工坊创新创享

从产品设计到实验室实验,从产品宣传到电商运作……在青岛电子学校里,学生创客们的“小梦想”不断在创客平台上孵化成功。2015年5月,青岛电子学校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率先成立了创客中心,吹响了创新创客教育的号角。创客中心下设十大工坊:数字媒体工坊、智慧电子工坊、深蓝3D打印工坊、嗨客造物工坊、工艺创意工坊、电子商务工坊、电子机器人工坊、电子无人机工坊、MAKER搜索工坊、创业孵化工坊。各工坊一年接待上万人次的参观和课程体验,积极进行创客经验分享。

创客中心的教师分别由电子技术专业、3D设计与打印专业、物联网专业、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职业策划等专业组成。在“人人皆可创新”的大氛围下,老师们积极参与,主动报名,不仅勇于担当指导教师,还乐于钻研技术,进行创新研究。学校创客导师在青岛市创客教育交流会上,多次做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学校创客导师团队结合专业进行创新研发,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自动计量装置和太阳能集热装置。

青岛电子学校立足青岛,以“创客·创新·创享”三创理念扎实推进创客教育,开创了国内创客教育的多项第一:国内第一个与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建立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学校;首开国内职业院校先河,第一个参加“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并获得第17名;参与了国内第一家“创客公园”(成都郫县)的创客课程建设工作;服务“一带一路”,国内第一家将创客教育带到尼泊尔的中职学校等等。众多的“第一”和“唯一”既是学校“创客·创新·创享”三创理念的实施成果,也是青岛电子学校多年来跨越式发展和创造性工作的结果。

电子学校积极践行“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以创客理念为引领,建立创客基地,开展创客教育。创客中心主任孙玉臻说,创客中心的各个工坊,是知识融合、技术跨界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里的创新学习,不仅是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培养了他们成熟的创业思路,为创业和就业打下结实基础。其中,14级孙威同学,结合在智慧电子工坊学过的人工智能的知识、3D打印的技术、电路板的设计与开发等技术,现在自己开始智能家居的开发;13级的吕宵阳同学通过机器人工坊的学习,在编程技巧,软件开发,网络管理及电子产品的研发等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上学期间已被科技公司以高薪聘用。

青岛电子学校在创客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突显,已经成为国内中职创客教育的引领者,学校将坚持“创客引领创新,创新引领学校全面发展”的理念,围绕“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国家创造更大人才红利”的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努力。

新闻中心——六大部门立体传播

“没做这个工作之前,我也不太了解,但在工作中,逐渐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学校的口碑越来越好,品牌效应凸显,对学校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我越来越认识到,宣传工作是发展软实力。”青岛电子学校新闻中心主任谷立民说。新闻中心的老师全为兼职,主要由语文组和计算机专业组的老师组成,分为文稿编辑部、影像部、视觉艺术部、信息部、对外联络部和综合部,全方位、无死角保障了新闻中心日常工作的全面推进和高效运转。

新闻中心根据老师们的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的活动节点,对新闻宣传进行了细致分工,采取命题、轮值、原创等形式,充分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做实做细宣传工作。除了微信公众号,还有半月1期的校报《电子之窗》、每学期1-2期的校刊《电子学苑》以及《优秀毕业生专辑》《媒体看电子》等专题刊物。此外,老师们开动脑筋,结合学校工作,主动创造,适时开辟过“慧眼看电子”、“闪光的坐标”“电子创享”等栏目。

新闻中心的老师们是兼职,平时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是新闻宣传需要时效性,所以许多工作必须加班加点完成。于守信是网络专业组的老师,他负责微信的后期发布,他最“牛”的地方就是,无论什么时间给他稿件,他都能做到及时发布。许多工作都发生在下午甚至下班前,部门要总结,筛选照片再形成新闻稿,需要时间,所以发布时间也就延伸到了下班后。于守信老师说:“没什么,组稿老师也是在加班,我家里有电脑,随时发布没问题,而且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一个简单的“没什么”,道出了于老师不计较、能奉献的精神。

谷老师说,新闻宣传工作是“浸染”式的工作,它通过量的积累,达到塑造校园文化、增强校园凝聚力、发挥学校品牌效应作用。看到老师们越来越理解、热爱自己的学校,看到学生、家长越来越了解、信任自己的学校,看到社会越来越认可、青睐自己的学校,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艺教中心——22个社团百花齐放

一路走来,22个社团,26位指导教师,半数学生的参与学习和近三分之一学生的登台演出,艺教中心这一品牌在电子学校打响,文艺的春风吹过了广大学生的心田。艺教中心的成立是学校“1+1+1”特色育人模式的重要成果,具有里程碑式的示范意义。

成立伊始的艺教中心,在各方面都遇到了许多困难。行进鼓乐队成立之初,缺少装备,学生没有基础,为此学校统一购买器材,并聘请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和编排队形;健美操队没有室内场地,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训练,从基本功下腰压腿开始,到最后的高难度套路动作,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合唱团为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对学生的每一个身形动作,每一个发音口型,都细致纠正并反复调试。

就是艺教中心老师们的无悔付出,才结出了如今的累累硕果。青岛电子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首次登陆青岛大剧院,开创了职业学校的先河。2016下半年,青岛市中小学艺术节展演活动,青岛电子学校推出的男生小合唱《猎人合唱》,校园剧《夏洛特烦恼》,健美操《舞动青春》均获市一等奖,行进管乐比赛获市二等奖,男生小合唱获省中小学生艺术节三等奖并参加了青岛市2016年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演出。均创历史最好成绩,极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优秀成绩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老师,艺教中心的二十多位老师辅导学生的工作都是兼职,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在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艺教中心主任孙军,默默地在艺术的热土上耕耘了24个春秋,她指导过的学生活跃在青岛大大小小的艺术舞台上。2015年艺教中心组建之初,九大艺术团工作千头万绪,年近不惑之年的她依然像小青年一样整日不知疲倦地奔波;年末的青岛大剧院艺术汇演排练,她的腰伤再度复发,常常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每天晚上疼得睡不了觉……可是她还是带着她的笑容乐观面对每一天的工作。2016年,她又带领电子学校的孩子们作为文化使者,代表青岛市,代表中国的高中生,走出国门,参加了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孩子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世界的掌声。

申方,鲍婷婷,王洪艺,李志芳,马玉洁等老师,都是典型的青春靓丽的85后,她们有着飞扬的激情与梦想,旺盛的精力与斗志。操场上、工作室中、摄影棚内随处可见她们训练学生忙碌的身影。杨琛、吴琳琳、曲朋、林嘉青、邹旋等老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带队经验。礼仪队形体训练,她们严格要求、狠抓细节;戏剧社排练表演,他们亲身示范、逐条打磨。孙姝凝、梁洪科、杨丽萍等老师,作为团队的领头人,起到了传帮带的引导作用,不仅为学员,也为年轻教师树立了好的榜样。有了他们,学生们的器乐就有了雅趣,书法就有了灵秀,舞蹈就有了神韵,艺教中心的运转也多了份从容与自信。

体教中心——11个项目百舸争流

电子学校的体教中心共20位教师,既有学校体育专业的专职教师,还有非体育专业的兼职辅导老师,以及外聘的专业体育教练,涵盖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武术、健美操、帆船等11个项目,多方力量的凝聚,配以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为每一位同学提供了培养运动兴趣的广阔平台。

每年一度的校秋季运动会、校春季趣味运动会成为师生同台竞技、家校共同育人的体育盛事。校园足球联赛、校园篮球联赛班班参与,扩大了校园体育竞技的参与面。体教中心成立一年半以来,校健美操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游泳队均在市级以上比赛中斩获桂冠,学校也荣获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青岛市帆船特色学校、青岛市健美操协会先进单位,并多次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健美操队教练王洪艺老师自入校以来,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自愿延长工作时间,带领校健美操队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世界休闲体育大会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中荣获三项特等奖,在历年局属校园健身操比赛中,多次荣获市特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表演服装因故晚到,王老师为不耽误演出,在发烧39度的情况下,来回奔波50公里,取回表演服装。足球队教练刘盛老师之前是专业足球队成员,曾赴德国进行交流学习,现为学校的外聘教师。他经常利用暑假时间组织足球队员进行训练,耐心指导队员技术动作,关心队员自身发展,曾带领我校足球队员赴韩国进行交流学习。

体教中心主任张启光说,比起我们取得的优异成绩,更让人高兴的是,通过活动和比赛的引领,全体学生投身体育活动与锻炼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学校的“1+1+1”德育特色培养模式,正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掌握一项体育特长与爱好。体教中心的成立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自己喜好的体育项目,参与其中,真正落实全员体育的理念。一项健康的体育特长与爱好将伴随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乃至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实现终身体育。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