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青益站 研修

58中北京研修第三天:从音乐老师教数学谈互联网+教育

2017-07-18 15:20 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7月17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带来教育行业的逆袭——《“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青报教育在线讯(www.iqdedu.com)学校里老师们面对的学生是各式各样的,那为什么我们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教室却是千篇一律呢?每节课为什么必须40分钟或者45分钟?所有的学生为什么都按同一进度学习?教育为什么不能私人订制?或许在教学一线多年,老师对这些问题从未质疑过。

5

7月17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带来教育行业的逆袭——《“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一堂课下来让青岛58中的老师们感悟颇多。

1

龙泉寺的贤二机器人

曹主任以互联网+军事、奥巴马白宫观看突袭本·拉登直播和以互联网+寺庙、龙泉寺的贤二机器人为例,讲述“互联网+”带来的变化。目前的中国,各行各业与互联网融合得极其密切,即使在一个小县城,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吃饭、购物、出行、娱乐等等。而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似乎没有根本性变化。高消耗、低产出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和老师都累。那么,互联网+教育能带来何种全新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呢?

数学是音乐老师教的,没有上下课铃声的学校

曹主任以重庆谢家湾小学为例,讲述课程整合带来的创新性教育。学校经过研究,发现原有的12门课程有很多交叉重合的部分,于是整合为阅读与生活、教学与实践、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科学与技术等5类课程,而课时也从20分钟~90分钟不等。以前我们常常说某人数学不好,“你数学是音乐老师教的吧”,谢家湾小学教师杨必亮将音乐中的旋律与数学的找规律相结合,教的班级不仅学校合唱比赛稳拿第一,而且数学成绩也名列前茅。由于课程内容不同,所以分大课小课,课时也从20分钟到90分钟不等,学校不再设置固定的上下课铃声。由于涉及学科和师资的调整,一开始,课程整合+教师跨界这一做法虽然受到家长的质疑,但是效果却非常显著。

曹主任分享到,创客教育核心不是小发明、小创造,而是课程的重组和再造。课程再造也绝对不是原有课程的简单删减,而是根据国家标准课程与学生核心素养,梳理课程中重复的部分,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灵活开展大小课、长短课、阶段性课等课时安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4

打破传统教学空间,构建“3.0时代的学校”

目前北京的很多学校开始研究空间的使用,曹主任以北京某中学为例,不同年级的三个班共用一个三室一厅“教室”,不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以“班组群”为单位。平时三个年级的学生各自上课,公共课便打通教室,充分利用空间和教师资源。空间课程和教学完美结合,被业界戏称“3.0时代的学校”。上海的蓬莱路二小,每周五半天采用“玩”的形式授课。每到周五下午,整个学校成为“小镇”,学生分别扮演邮递员、镇长、售货员等角色,通过在交流沟通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等等。

曹主任提出,未来的教室拥有灵动的学习空间,主要特点是打破固定的教室布局,拥有开放灵活、可移动的空间设计,营造数字化学习社区、融合线上线下的优势。未来的学校空间,可能完全为教学和学生创意而设计。

3

重庆谢家湾小学课表

这才是课堂的样子,走班选课成功秘诀

青岛2017年高一新生马上实行走班选课,不少家长和学校都会担心万一学生成绩下滑怎么办?曹主任举例北京十一学校,从十多年前开始走班选课,为学生“私人订制”课程。几年的特色教育,让十一学校从一个沉寂多年的学校一跃成为北京市第一梯队学校,2017年十一学校北大清华博雅领军入选人次在北京排名第二,仅次于人大附中。本届4300名学生分为2062个教学班,同一节化学课,学生们不再做同样的化学实验。任课老师充分发挥特长,比如语文老师会轮滑,那么便开设轮滑课。化学老师篮球很棒,那么便开设化学老师的篮球课。走班选课后,学生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上课,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难度的课堂。

在听完分享后,青岛58中的老师表示对北京这些中学的创新改革深感敬佩,学科的融合和创新需要结合每个学校的特点,但是改革势在必行。青岛58中目前无论升学率还是教学质量,目前已位居青岛市前列,课程改革必需要稳妥推进,保证学生成绩稳中有升才是家长们的诉求所在。如何平衡学生兴趣和家长期待,58中课程改革需要科学规划长远发展。

青报教育在线(www.iqdedu.com)  孙华健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