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如何成为优秀教师?西海岸新区两位教师交出亮眼答卷

2025-09-10 08:31

摘要:9月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中学举行。活动中,表彰了一批扎根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孟庆军与长江路中心幼儿园的王冰,用各自的教育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生动诠释了“好教师”的模样。

9月9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庆祝第41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在青岛西海岸中学举行。活动中,表彰了一批扎根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的孟庆军与长江路中心幼儿园的王冰,用各自的教育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生动诠释了“好教师”的模样。

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孟庆军:为学生攒足“底气”

“我想让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可以更从容。”谈及教育理想,青西新区高职校23级网络技术高职班班主任孟庆军说。他发现,不少孩子刚入学时,要么因基础弱怕学习,要么因对未来迷茫而自卑,连抬头说话都带着“慌神”。从教20余年,他帮这些孩子攒足“底气”,成为学生逐梦路上的引路人与护航者。

“职教学生大部分基础弱,提起学习就发怵。”作为语文老师,孟庆军一心琢磨如何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了打破抽象知识壁垒,他深研考纲,将课本知识点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悟透知识。

每周,同学们最盼望的就是孟庆军的语文课。他的课堂像一本“百科全书”。为了上好一堂课,孟庆军会广泛搜集案例,反复打磨教案近十次;课堂上,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他会从历史典故讲到社会热点,让原本对语文提不起兴趣的学生,渐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连淅淅沥沥的雨天,都能成为他的“教学素材”:“你时而撑伞,时而放下,是‘得之则喜,失之则悲’的敏感;他始终不撑伞,便有‘宠辱不惊’‘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心境。”他用学生的切身体验,让抽象的古文变得可感可知。

面对学生学习能力差距大的问题,孟庆军探索出“分层辅导”模式:一边抓薄弱学生的基础,帮他们补齐短板;一边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拔高,挖掘潜力。慢慢地,学生知识储备足了,也越来越自信。这份对教学的“较真”与创新,让他多次承担区级公开课,更在2025年斩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

孟庆军不仅在课堂教学上精耕细作,作为班主任,他的“严厉”在学校也出了名,但这份严,不是“压着学生学”,而是帮他们捋顺“备考的慌、对未来的乱”。

“孩子们的事情,就是天大的事。”说到班级管理,孟庆军的语气里满是激动。他心里有本特殊的“账本”,记录着每一届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甚至家庭状况。

清晨,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督促学生晨读;课后,他逐一分析学生学情,摸清学生的薄弱点,定制专属的学习计划;高考冲刺期,他紧盯学习节奏,不让任何人掉队。学生常说:“有孟老师在,我们备考不慌,知道每一步该往哪走。”正是这份“严”,让他所带的班级始终萦绕着浓厚的学风,为优异的高考成绩筑牢了根基。

严厉背后,是藏不住的温情。20级商务专业学生王娜曾因成绩差、压力过大准备放弃高考,孟庆军得知后,一次次找她谈心,苦口婆心地劝导,安排了性格开朗的同学对其“一带一”,帮她重拾信心,最终王娜高考超常发挥,圆梦本科;对于班里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他自掏腰包,让同学帮忙筹备生日,带去温暖;有学生回家错过末班车,他得知后二话不说,深夜驾车将学生安全送回;面对因父母去世而心思敏感的学生,他更是格外关注,用一次次鼓励让孩子走出阴霾……孟庆军在同学们心里,是“严”的,更是“暖”的。

2023年9月,开学工作正紧锣密鼓,孟庆军却因甲状腺疾病不得不做手术。医生反复叮嘱要静养,可他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的全是学生。术后第四天,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返校。早上七点,当他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听到他沙哑虚弱却依旧严厉地叮嘱,都红了眼眶,于是悄悄买来润喉糖,放在他的办公桌上。这份双向的牵挂,让孟庆军觉得,自己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孟庆军所带的班级,多人考入省级重点院校,达线人数逐年递增,圆梦本科的人越来越多。他带的班级也先后获评“区级先进班集体”“市级先进班集体”。他要的“从容”,此刻便有了答案,是孩子们能够圆梦,走出校园时,心里有底气,不怕未来的风,敢闯自己的路。

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中心幼儿园王冰:用爱与耐心守护每颗童心

“浩浩,咱们试试跟朵朵说‘我能和你一起玩积木吗?’,说不定会有惊喜哦!”在长幼的活动室里,王冰蹲在地上,温柔地引导着抢玩具的小男孩。这样充满温度的画面,在她的幼教生涯里,早已成为日常。

18年的幼教路,她用爱与尊重守护孩子的天性,用耐心与引导助力孩子成长。在她看来,最好的教育,就是陪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做他们童年里最温暖的守护者。

“如果你们是故事里的小松鼠,会怎么找松果呀?”在王冰的课堂上,没有“老师讲、孩子听”的单向模式,而是多提问、多倾听。

在绘本课上,王冰手里拿着《小松鼠找松果》的绘本,目光扫过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我会爬树找!”“我会请小鸟朋友帮忙!”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王冰都笑着点头:“你们的想法都特别有趣,小松鼠说不定真的会这样做呢!”

对于不爱主动发言的孩子,王冰还有特别的“小妙招”。她会用“你愿意帮老师把小绘本递给旁边的小朋友吗?”这样的小任务,帮他慢慢融入活动中来。渐渐地,不主动发言的孩子也开始主动举手,甚至会在课上分享自己的小想法。

“课堂不是老师的‘独角戏’,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欲望,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搭建舞台,耐心倾听每一个声音。”王冰说。

不止于课上,王冰还把习惯培养、认知启蒙融入日常,洗手时教“七步洗手法”,玩积木时聊“形状与数量”,读绘本时引导共情,让孩子在玩和生活里自然吸收知识。

“影子为什么会跑?”课下户外游戏时,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影子会动,纷纷跑来问王冰,但王冰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孩子们在阳光下转圈、挥手,观察影子的变化:“你们看,当我们靠近太阳时,影子会变小;当我们远离太阳时,影子会变大。”孩子们听得入迷,还自发玩起了“踩影子”的游戏。

“好的幼儿教育,不是用统一标准‘塑造’孩子,而是带着耐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独特。”这是王冰的育儿理念,而她也一直践行着。

浩浩曾是班里让其他老师头疼的孩子,总爱抢同伴的玩具,还喜欢在教室里到处乱跑。每当这时,王冰从不会急于批评,而是先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与孩子沟通。“一开始浩浩不说话,我就陪着他一起看其他小朋友玩,慢慢问他是不是也想加入。”王冰回忆道,直到多次交流后,浩浩才小声说“想玩,但不知道怎么说”。

找到问题根源后,王冰没有简单制止,而是手把手教浩浩沟通技巧。当浩浩第一次主动说出“朵朵,我能和你一起玩积木吗?”,并得到朵朵的点头回应时,王冰立刻竖起大拇指:“浩浩你看,这样说就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啦,你真棒!”

如今的浩浩,不仅学会了友好相处,还成了班里的“分享小达人”,这让王冰格外欣慰。在王冰看来,每个调皮的孩子都不是故意捣乱,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求关注。“我们要做的就是读懂他们的需求,帮他们找到正确的表达方法。”

从教18年来,王冰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她始终扎根一线,在“问题”中积累经验,做好每一件事;她会定期参加幼教培训,把最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更会把孩子当成“镜子”,从他们的反馈中调整自己的方法。

谈及获评优秀教师的原因时,王冰谦虚地说:“长幼有一群优秀的老师,可能我是那个幸运儿,能选上优秀教师首先要感谢园领导对我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放手大胆的去做每一件事。”

孟庆军有帮学生攒足“底气”的较真,王冰有守护“童心”的耐心。这两位老师对教育的赤诚,在这个感恩的季节里,书写着动人的故事,更持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 秦雁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