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间烟火,非遗“活”了!官庄中学教育集团剪纸社团解锁传统熏样新体验
摘要:平度市官庄中学教育集团剪纸社团通过这样接地气的非遗体验课,让传统技艺走出书本,成为同学们可触、可感、可做的趣味实践,也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剪出万千世界;一支蜡烛、一缕青烟,熏印岁月纹路。近日,平度市官庄中学教育集团剪纸社团的课堂上格外热闹,同学们化身“非遗小匠人”,亲手体验了传统剪纸技艺中极具特色的“熏样”工艺,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指尖焕发新活力。
课堂伊始,老师先为同学们揭开了“熏样”的神秘面纱。“过去没有复印机,剪纸艺人想把好作品分享给别人,就会用蜡烛熏烤的方式复制纹样,这就是熏样,是老辈人智慧的结晶。”老师一边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熏样成品,一边讲解操作要点,从剪纸纹样的选择、固定纸张的技巧,到蜡烛火焰的控制,每个细节都耐心叮嘱。
实操环节一开启,同学们立刻按捺不住好奇心,跃跃欲试。他们先将自己提前剪好的剪纸作品平铺在白纸上,用回形针仔细固定好边角,防止熏烤时纸张移位。接着,小心翼翼地点燃蜡烛,一手稳住纸样,一手轻轻挪动纸张,让火焰上方的青烟缓缓萦绕在剪纸边缘。
“老师,我的纸好像要被烧到了!”“你看我的熏出来颜色好深!”课堂上不时响起同学们的小声交流,遇到问题时,大家要么互相提醒,要么举手向老师求助。有的同学屏息凝神,专注地控制着纸张移动的速度;有的则慢慢调整蜡烛的高度,寻找最佳的熏烤距离。当看到白色纸上渐渐浮现出黑色的剪纸纹路,清晰还原出原本的图案时,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课程最后,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熏样作品,一张张带着烟火气息的熏样作品,不仅是同学们亲手完成的“非遗答卷”,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到了传统技艺的温度。
“原来剪纸不只是剪出来就完了,还能这样‘复制’,太有意思了!”课后,一位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平度市官庄中学教育集团剪纸社团通过这样接地气的非遗体验课,让传统技艺走出书本,成为同学们可触、可感、可做的趣味实践,也让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青报教育在线 冯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