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聚焦教育成长!西和县初中教师在青岛二实验初中汲取教学智慧

2025-09-23 19:07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9月23日,西和县第二批初中教师们走进青岛二实验初中,沉浸式观摩优质课堂、参与深度教研、聆听成长讲座,汲取优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后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累宝贵经验。

青报教育在线讯 9月23日,西和县第二批初中教师们走进青岛二实验初中,沉浸式观摩优质课堂、参与深度教研、聆听成长讲座,汲取优质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为后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累宝贵经验。

“当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时,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满足什么条件能听到回声?”在八年级7班物理课上,青岛二实验初中的物理教师卢政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主题,用一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拉开教学序幕。他从声音产生的振动实验入手,再到生动演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过程,最后结合“回声与原声区分”的生活案例展开讲解,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将原本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鲜活可感的内容,让听课的西和县教师们清晰看到物理理论与生活紧密结合。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谁能说说‘儿女’在古代和现在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七年级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提问刚落,学生们的手就举了起来。从逐句翻译《咏雪》,到分析“柳絮因风起”与“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妙处,课堂上既有传统文化的浸润,又有思维的碰撞。西和县的老师们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标注:“青岛二实验初中的语文课堂注重古今异义对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这种方式值得借鉴。”

而在八年级9班数学课上,青岛二实验初中数学教师周茜的《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乘除运算》则让西和县六巷九年制教师吕爱辉留下了更深的印象。“周老师没有直接讲公式,而是先让学生回顾平方根的知识,用旧知搭起桥梁。”吕爱辉回忆,课堂上,周茜先让学生先自主计算几组算式,再试着总结乘除法则,遇到学生出错时,还会特意拿出反例让大家讨论。“最后学生不仅学会了运算,还能说出为什么这么算,这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方法,尽显‘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智慧。” 课后,吕爱辉忍不住和身边的同事分享自己的感悟,眼神里满是启发。

除了走进课堂,生物学科的教研分析更是让西和县的老师们看到了青岛教育的严谨与深度。青岛二实验初中的生物老师拿着青岛市生物会考试卷,结合具体题目拆解学生常见的问题。“有的学生把‘防止血液倒流’写成‘防止血液堵塞’,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还有的题目给了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却看不懂逻辑,写不出完整结论。”老师们的分析细致入微,还特意提到现在的评分标准早已不是“对与错”的二元划分,而是拆分成多个层次。“按学生的思维深度给分,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这番专业解读让西和县的生物老师们频频点头,收获颇丰。

此外,青岛二实验初中教师崔丽华的《精准教研,赋能强师》专题讲座,也为西和县的老师们打开了“教师成长”的新视野。“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不成为单调乏味的义务,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讲座一开始,崔丽华就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击中了在场许多老师的心。

崔丽华结合自己30多年的教育经历,分享着教师成长的“秘诀”:“年轻教师要先把教材背下来,上课不能总盯着课本;有经验的教师要学会反思,听完一节课、上完一节课,都要想想哪里能改进;想要成为专家型教师,就要带着问题去研究,例如,学生作业怎么设计更有效?课堂黄金 20 分钟怎么利用?”她还提到青岛二实验初中的“学术立校”理念。“我们学校的老师,课间不是刷手机,而是讨论课题;每天至少听两节课,听完就和授课老师交流想法。”

崔丽华的分享让西和县的老师们深受触动。西和县河坝初中教师杨金伟感悟道,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学习,用专业素养、科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西和县十里九年制教师杨亚丽表示,“回去以后,我要把今天学到的东西用到课堂上,不断成长,做合格的青年教师。”

教育交流不止于课堂,为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实践认知,西和县的老师们还前往青岛西海岸新区物流保税区进行参观学习。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老师们实地察看了仓库的货物存储布局、保税区货物管理规范,详细了解了现代物流行业的运营模式与发展趋势,为他们今后将实践案例融入学科教学提供了鲜活素材,实现了教育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衔接。

青报教育在线 秦雁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