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青岛教育经验为西和教师注入发展活水,西和县高中教师在青培训收获丰硕

2025-09-18 19:51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青岛教育经验为西和教师注入发展活水,西和县高中教师在青培训收获丰硕

青报教育在线讯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为大家提供一次沉浸式、全方位的学习体验。”9月18日,西和县2025年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培训接近尾声。西和县高中教师一行在青岛的深度学习与实地参访中,走进校园、企业及红色教育基地,聆听9场专题报告,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德育实践、备考策略与命题研究等多个维度,收获颇丰。

当天,西和县高中老师们来到本次培训的最后一站——青岛六十七中,在该校书记于洪宝、校长田广廷和副校长司林刚的陪同下参观校园。司林刚在报告厅系统介绍了学校以国学素养、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及具体实践。尤其该校连续16年蝉联青岛市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8次荣获山东省冠军的“体教融合”成果,引发老师们的高度共鸣。

青岛六十七中将体育与健康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学生、体育教师、班主任及班集体的综合评价体系。西和二中副校长胡伟表示,这一机制值得借鉴,未来将积极利用阳光健身、运动会、体育嘉年华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并探索体育活动课程化,将体质监测内容与篮球、足球、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作为必修模块,融入课堂教学。

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邢雪梅的引导下,老师们参观了学校的科创中心。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缝纫机等设备,以及学生手工制作的木书签和旗袍等实物,展现了学校扎实的综合实践教学氛围。学校高一学年全面开展研究性学习,上学期侧重课题研究,下学期进行项目设计。

邢雪梅举例说,课题研究时,有的学生会研究崂山茶味道与土壤的原因,把崂山茶的土壤挖过来,检测其中的成分,再跟国家土壤标准做对比。项目设计课是做一个创新项目,有的同学发现大家刷牙时间不足一分钟,就设计了一个可以沙漏计时的杯子,精确控制刷牙时间。这充分展现了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也使该校在该领域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心理教师陈值娥做《“润心”育未来,携手护成长》专题讲座,从学生成长、教师赋能与家校协同三个维度,分享了学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建设经验。其中许多做法为西和县的老师们提供了实践范本,如学校成立“驿心社”,组织趣味拓展活动、心理剧展演、正念冥想体验、成长分享会等活动,营造朋辈互助、温暖陪伴的氛围;开展“家庭情绪日”“感恩日记本”“亲子共读时光”等互动活动,引导家长以耐心、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在为期6天的培训里,西和县的老师们先后走进四所高中、两所企业和两初红色教育基地,聆听了9场专题报告,培训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程建设、德育教育、备考策略、考试命题等诸多方面。培训班负责人王武全高度评价说:“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为大家提供一次沉浸式、全方位的学习体验。”

当天下午的结业仪式上,西和二中教师张入林分享收获时说,在今后教学上要创新采用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前沿方法,将课堂延伸至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要善于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韩炳秀老师所说的:老师的高度就是学生的高度,老师的见识就是学生的见识。这句话道出了“言传身教”的本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认知世界的坐标系。”西和一中教师张晓莉说,“教师的自我成长远比单纯的教学技巧更重要。我要不断拔高自己的认知高度,拓宽看待问题的见识边界。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

西和职专教师张怡婷立志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将把在青岛学习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在课堂上,践行多元教学理念;在德育中,深耕红色基因传承;在专业发展上,持续探索创新。

王武全总结道,青岛的学校让老师们领略到了前沿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研方法和宝贵的办学经验,青岛的教育专家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为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思路、新方法。希望各学校教师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思、所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运用到各自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去,努力成为西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