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教育奔赴,百名西和教师赴青取经
摘要:跨越山海的教育奔赴,百名西和教师赴青取经
青报教育在线讯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9月14日,西和县2025年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培训班在青岛正式拉开帷幕。来自西和县各初中、高中、中职的100名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六天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之旅。
据了解,自2016年青岛市与陇南市建立协作关系以来,青岛通过“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持续对陇南各县区开展教育支援,西和县为重点帮扶对象。此次培训筹划周密,采用专题讲座、听课评课、座谈交流、实地参观、总结汇报等多元化形式,邀请青岛市教科院、招生考试院、一线名校长和名师授课,为西和县教育教学注入新思路和新方法。
13日,参训教师乘动车历经一天抵达青岛,于深夜报到入住。尽管旅途劳顿,老师们仍以饱满热情投入到第二天的学习。多位教师表示,“期待走进青岛名校课堂,直面差距、汲取经验。”“与一线名师面对面交流是此行的重要动力。”这场跨越近两千公里的奔赴,承载着西和县教师对优质教育的不懈追求。
开班仪式上,培训班负责人王武全强调,此次培训是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推动“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关键举措,旨在培养能带动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为西和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基础。王武全就学习纪律、安全规范和教师形象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首场培训由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韩炳秀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讲座。韩炳秀深耕一线三十余年,教学上斩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和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科研方面主持多项省市课题研究、课程研发,并且具备学业水平测量的丰富经验,熟知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痛点和堵点。
韩炳秀结合自身成长经历,系统阐述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具备完备的学科知识体系,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以及人文内涵;备课舍得下力气,将课备透;明确新课标下备课的重点内容;主动反思,获得思想。她特别强调“站在学生视角备课”,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了解写作的难点,说明如何优化备课重点。
韩炳秀提出的“认真比聪明重要,勤奋比能力重要,踏踏实实做工作”“工作勇于承担,有首战用我,用之必胜的心态”“把平时的工作做认真做细致,成绩自然就有了”等工作习惯和作风,引起老师们强烈的共鸣。西和县第二中学教师马凯丽以“道虽迷,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自勉,他表示要主动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逐步自我成长,逐步自我超越。
此外,韩炳秀还结合单元教学、课标和测评、小初高贯通培养、课程意识等具体案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学建议。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教师杨志凯深受启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一是课堂的主体要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二是课堂的内容要由“预设的标准答案”转向“探究生成的观点”,三是课堂的目标要由“量的累计”转向“质的提升”。
“今天的培训让我意识到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是提升能力的关键。”西和县北川初级中学教师董艳霞说,“回到岗位后,我会把学到的方法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与同事多交流、多分享,共同进步。”
培训首日,老师们还参观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在室内、海上和陆上三大展区感悟人民海军光辉历程,备受鼓舞。西和县第一中学教师王爱斌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应是抽象的口号,而要化作具体的行动。教学之路从无捷径,唯有以“有心人”的态度深耕不辍。我将反复打磨教学环节,主动参与教研活动,学习前沿教育方法,不断补齐专业素养短板,真正践行育人使命。
接下来几天,西和县的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将分别走进青岛初中名校和高中名校,深入课堂,与学科组交流,学习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