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从篮球队友到最强搭档!中实校两少年包揽无人机大赛全国冠亚军

2025-08-31 10:0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近日,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落下帷幕。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新八年级六班的学生孙一贺、夏子涵两名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空中狙击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以35秒、46秒的优异成绩斩获冠、亚军,成为该项目创办以来首批全国冠亚军得主。

青报教育在线讯 近日,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在重庆落下帷幕。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新八年级六班的学生孙一贺、夏子涵两名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空中狙击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分别以35秒、46秒的优异成绩斩获冠、亚军,成为该项目创办以来首批全国冠亚军得主。

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是国家教育部公布的43项“白名单”赛事之一,是全国青少年科技爱好者展现创新才华、比拼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赛事选拔机制十分严苛,只有各省排名前10%的优秀选手,才能获得晋级全国赛的资格。

孙一贺与夏子涵能从各省顶尖选手组成的队伍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两人自小学六年级起就是同班同学,最初因为共同加入学校篮球队结缘,又因对科技的热爱并肩作战,从篮球场上的队友变成了无人机赛场上的“最强搭档”。

为了备战此次比赛,两人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每天放学后都会加练。暑假期间,更是保持一周六练甚至七练的高强度训练频率。赛前两周,他们才得知全国赛的靶子和日常训练的不一样:国赛靶子打击面积更大、移动速度更慢,本以为打靶难度会降低,没承想却在穿杆环节遇到了新挑战。

“比赛对打靶精准度要求特别高,我们首先得保证能打中靶子拿到满分,再想办法缩短飞行时间。而且比赛现场需要穿越的两个圈,比平时训练用得小不少,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说起比赛过程,孙一贺分享了不少细节。他提到,无人机比赛流程涵盖飞机连接、调试、起飞、穿越障碍、射击目标、降落等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不能出错。

“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的飞行天赋,这次能拿冠军,全靠平时练习。”孙一贺说。夏子涵也深有同感:“空中狙击赛更看重操控技巧、飞行时的心态,还有平时的刻苦训练。”

刚升入八年级的孙一贺和夏子涵,正处在不少家长眼中的“关键时期”,家长们总担心这个阶段孩子分心,会影响未来的中考成绩。但两位少年的家长,却全力支持他们参加各类科技比赛。夏子涵的妈妈是一名教师,她始终认为科技和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从夏子涵四年级起,就经常带他外出学习科技知识。“子涵参加这些比赛,我们能明显看到他的努力和成长。他学会了坚持,懂得为了目标去奋斗,这些品质比单纯的成绩更重要。而且我们相信,他能平衡好学习和兴趣之间的关系。”夏子涵妈妈说。

孙一贺的母亲也表示:“一贺通过参与这些科技活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些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除了支持儿子参加科技比赛,她在外出旅游时,还会特意预约当地的科技馆,帮儿子拓宽科技视野。

不仅家庭支持,青岛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也为两位少年追逐科技梦想扫清了障碍。学校发展学部负责人范文洵介绍,学校一直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核心办学特色,校园里还有很多像孙一贺、夏子涵这样热爱科技的学生,“对于经常需要外出参加比赛的孩子,我们非常支持。会专门协调老师为他们答疑解惑,解决落下功课的后顾之忧,确保他们既能兼顾学业,又能追逐兴趣。”也正因如此,孙一贺和夏子涵才能在保持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的同时,既能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又能在无人机赛场上摘金夺银。

范文洵还提到,学校依托科创实践基地,构建了以STEAM教育理念为核心的“CBD双翼课程体系”。这套课程分年级设计,覆盖小学至初中全学段。如今,学校的科创氛围越来越浓厚,学生的整体科技素养也在逐年提升。

据了解,这并非孙一贺和夏子涵首次组团获奖。此前,他们就曾搭档凭借“智能拐杖”发明项目,在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区)中夺得全国二等奖。他们设计的智能拐杖充分考虑了老年人与残障人士的出行需求,内置AI系统,具备障碍检测、摔倒检测、心率检测及GNSS和GPS双模定位功能。同时,针对市面上同类产品适配性差、成本高的问题,他们还专门做了优化改进。“不过我们的作品还有不足,比如重量太重、外壳是方形的,容易伤人等。明年我们会继续改进,再去挑战发明大会!”夏子涵信心十足地说。

谈及今后的计划,两位少年充满期待。孙一贺打算在继续参加全球发明大会的同时,尝试更贴合自身编程基础的编程类赛项,夏子涵则计划后续挑战“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

青报教育在线 孙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