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妙手铸就“方寸智境”,平度学子国赛斩银!
摘要: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林业赛道中职组比赛中,来自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郑丽君、于温琳、范英鑫、吴海锐四名同学,凭借作品《方寸智境--长效生态微景观设计实践》代表青岛地区斩获银牌。
青报教育在线讯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林业赛道中职组比赛中,来自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郑丽君、于温琳、范英鑫、吴海锐四名同学,在王哲、张燕老师的指导下,凭借作品《方寸智境--长效生态微景观设计实践》,从全国31个省、54所中职院校的2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代表青岛地区斩获银牌。
“高兴,但也算意料之中。”说起获奖,指导老师张燕笑着说。“今年大赛规则变了,不再采用现场抽题、全场统一主题创作的方式,而是让选手自选主题、自主设计、自带工具,这种全开放式赛制,对选手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们交出的作品,充满了惊喜。”
这样的赛制变革,激发了团队的创新思维。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学子们没有被规则难倒,反而交出了一份充满巧思的答卷。“山东是花生大省,我们就地取材,用花生壳作为铺设基质,既环保又能让植物根系更透气,生命力更持久。”张燕介绍,作品中的流水景观还创新使用了真水,并制作了仿真水景,里面游着小鱼、漂着莲叶,整个微景观看起来灵动又持久,紧扣“长效生态”的主题。
这些创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无数个日夜的反复尝试与打磨。为了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同学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训练。从去年市赛开始,团队就进入了持续备赛状态。每天从早八点到晚自习结束,除了上文化课,他们几乎“长”在了训练室里。团队里有两位同学有过大赛经验,另外两位虽是“新手”,但基本功扎实。“老带新,一起磨。”张燕说,“像建筑小品制作、假山堆叠、植物搭配、苔藓铺设、基质铺设,每个人什么都要学,再找出最擅长的部分重点突破。大家分工明确,又互相搭配协作,默契就是这么一天天练出来的。”
然而,备赛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就是从“命题作文”到“自由创作”的转变。“一开始真不知道从哪下手,团队一度陷入‘思路打不开’的困境”,张燕回忆当时的备赛过程。“后来学校支持我们外出培训学习,出去看看,真的不一样,同学们的眼界打开了,一下子打通了思路。”
除了设计思路上的突破,技能提升也是一大难关。假山堆叠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巧思,“这不是几块石头的简单堆叠,而是需要审美和技术的结合。”学生们一边对照着搜集来的图片和网站视频自己琢磨,一边在学校请来的专家指导下一点点调整,造型越来越灵动。这份努力也获得了认可,一所高职学院的老师看到学生制作的小亭子后赞叹道:“这个小亭子做得太好了,我要拿回去给我们的学生看一看!”“当时听到真的觉得非常骄傲。”张燕说道。
据悉,本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林业赛道中职组比赛是2024年大赛改革后的新赛项,由教育部等35个部门主办,是教育部牵头、联合国家部委和事业组织举办的一项公益性、国际性职业院校综合技能竞赛,是我国职业教育一项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2025年,大赛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发展方向、重点行业、民生福祉密切相关产业和生产实践需要,共设置42个赛道。
“林业”赛道于8月20日至23日在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大学举行,大赛旨在推动林业技术革新、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聚焦森林资源、加工生产、园林与园艺等技术领域,要求参赛队伍结合所学专业和教育教学实际,围绕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真问题、真场景,自主确定参赛项目名称,自主设计参赛项目内容,自主选择参赛设备,全方位展示真技能。
这份银牌的获得,不仅是对四位学子专业能力的肯定,更展现了平度职业教育的优秀成果。平度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表示,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竞赛成果向教学实践转化:继续加强涉农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大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指导教师专业水平;深化产教融合,让人才培养更好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继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技能人才。
青报教育在线 孙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