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那些你所认为的刻意教育,其实都是无效的!

2022-08-29 17:24 全景式数学

摘要:一定不要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时刻刻、事事物物都变成“刻意”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甚至教训充斥孩子所有的生活空间,不留一点空隙。

2022年7年1日,学校期末庆典。

在欣赏实习作品展的间隙,一年级B班的男生小K,牵着妈妈来参观“全景式数学体验馆”和“全景乐园”教室。

正巧,我在。

小K边喊边跑:“张—宏—伟—老—师……”他奔到我身前,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在我和他妈妈聊天的过程中,在体验馆里这里看看、那里寻寻的小K,突然发出一声低低地惊呼:“啊!这里有一个魔方!”他眼里充满了满满的喜欢:“这个好好,和我家里的一点都不一样。”

我向他妈妈介绍:“这是全景式数学空间与图形课程的学具之一:异型魔方。”然后,又聊起了别的。

小K还是看着那个魔方,一直不愿意离开。我感受到了孩子对它浓浓的热爱。于是很豪爽、很“哥们”地对他说:“那,我借你了!你可以带回家,玩上整整一个暑假,开学的时候,你再带回来,还我就成。”

小K可高兴了,一把抓到手里,带到我和他妈妈面前,由衷地向我表达感谢。那种几乎爆棚的兴奋和幸福感,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就在这个高光时刻,孩子的妈妈(后来才知道,是大学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教育契机,对小K正色道:“你看,张老师对你多好!借你一个暑假。但是,你拿回家不能光玩,你要把各种玩法、造型、步骤都记下来,暑假回来,要把各种情形一一展示给张老师看,这样才是学习、才有意义!”

小K愣了一下,表情一下子暗淡下来,然后默默地把魔方送回到了我桌上。——那一刻,我立刻意识到:小K妈妈的要求把“玩”秒变成了“任务”,也在无形中把我变成“放高利贷的债主”,而且这个利息太大了,太重了,瞬间碾碎了小K刚刚生发的幸福和兴致。

我连忙给孩子妈妈使劲使眼色,并大声地、坚定地声明:“小K妈妈,我借给小K就是玩的,纯粹地玩,随便玩,我不要小K给我展示,我没有任何任务和要求,可以吗?”

孩子妈妈瞬间明白了我的心思,立刻回应:”好!听张老师的!我绝对不干涉,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小K立刻艳阳满身,奔过去,又把那个魔方抢了过来,并迅速“拧”了一座办公大楼给我。

我惊呼:“哇塞!这个大楼太别致了!你看,这里还有一个大露台,我们可以在上面吹吹风、看星星。”他接到:“还可以打乒乓球、放风筝……”然后,还给我介绍了其他房间的功能。

当时,我真的被他带入了,陷入了遐想,真诚地赞叹:“如果真的按照你这个设计,建造一个大楼,一定能获建筑大奖。”孩子更兴奋了,接连又给我展示了好几个设计。

我也激动不已,把桌子一拍:“我觉得你太牛了,这个魔方最适合你玩,我现在决定,把它送给你了,暑假后你不需要带回来了!”

孩子乐坏了!高高兴兴地跑下楼,找自己的同伴去了。我猜测他一定去炫耀了,因为,接下来,陆续有好几位小朋友找上楼来,向我索要魔方。

小K走后,孩子妈妈感慨万分:“今天又受教了,张老师。我也是老师,我是教大学的。我总会有意无意用教育大学生(成年人)的思维去教育我的孩子。我其实一直在向您学习怎么教育他。您说是学具,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它能让小K学到什么?当然是空间观念。我就想着让他记录下来,回来再给您汇报,带着任务,他会更用心……”

我说,不是这样子的。

首先,我才是他的老师,你是他的妈妈。

你刚才说“一直在向我们学习怎么教育他”和你对他玩魔方而提出的要求,让我很警觉。我曾经犯过和你一样的错误:原来,我的孩子就跟着我上学。但是,从学校回到家里,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以教师的身份去看待她的学习和生活。这,给我的女儿带来很大压力、甚至是伤害。

我觉得您需要研究和学习的不是“像我们一样去教育他”,而是要研究清楚、正确界定作为母亲的陪伴内容和边界,以母亲原本的身份和方式与他相处;同理,他父亲、爷爷、奶奶都应该这样以他们原本的身份和方式与他相处。

还有,我们也要清晰、科学地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中,也要以这种场合本该有的身份和方式与他相处,比如:生活中就以生活的方式相处,娱乐时就以娱乐的方式相处,玩耍时就以玩耍的方式相处……

教育孩子的确是我们家长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恰恰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高度警惕自己!一定不要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时刻刻、事事物物都变成“刻意”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甚至教训充斥孩子所有的生活空间,不留一点空隙。那样,不仅适得其反,甚至还会使孩子“崩溃”掉的。

何况,他现在才一年级。

比知识学习更重的是心理、情感的关注和抚养。我觉得不仅仅是儿童,哪怕到了初中、高中,也要让他每天都拥有一段绝对没有任何教育干预的时间和空间——即“0教育时空”,给他的童年、少年的时光必要、充分地留白,还给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本该拥有的完全独立、完全自主的时空权,还给他作为一个独立生命本该拥有的自己掌控自己的绝对自由。

让他们在自己的独立、自主、自由的时空里,毫无顾忌、尽情放飞,以缓解、疗愈和消除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给他带来的干扰和压力,让他的心身每天都能得到及时、充分的调节和放松,尽情享受自由、自主的养心时光。他也就会有更大的可能拥有一个身心更为健康、真正快乐的童年和少年。

其次,玩就是玩,不要什么事情都非要强调或者赋予它某种功用和意义,“玩”更不需要。追求“好玩而又有意义”是我们成人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追求(后来,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条目竟然多达一亿条!太惊悚了!)。

对儿童而言,其实,好玩本身就是生命的营养、就是意义。很多事情,当我们过于突出、赋予它的教育意义的时候,它就变味了。玩,被放大、突显和附加上意义之后,它就不再是玩了,而是变成了工作、变成了任务,而毁掉兴趣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把它变成工作,变成任务。

不仅玩如此,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本是一个人(包括动物)来到这个世界生存的本能需求,我们硬是把它变成了一个个、一项项“有意义的任务”安排给他,让本能需要的学习也成为了一种工作、一种负担、一种控制、甚至一种灾难。

在儿童的学习中,我们若能把教育目的藏起来,转化成儿童自己的身心须要,让他总能由衷地感到数学好玩、语文好玩、科学好玩、音乐好玩……我想它已经意味着你的教学、你的教育取得一种巨大的成功。

我苦口婆心、心满意足、侃侃而谈半天后,小K的妈妈似乎很有收获,很感激地走了。

望着家长离去的背影,不知怎的,我心头忽然一凛,打了个寒颤,蓦然惊醒:我刚才不就是在“好为人师”,用我理解的教育在“教育”家长吗?而且填满了我们所有的交流时间!我不也是把刚才这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以教育敏感的名义,上纲上线,附加上好多意义,干涉、干扰人家母子自然的相处和交流吗?

—— 可见,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改掉“时刻冠以教育的意义教育人”的毛病到底有多难!那种“始终让事物成为事物本身,把孩子放在平等、独立、自由的位置上”的人和行为到底有多么的珍贵和难得!

让我们一起觉察,一起修行,一起努力,一起改善……

作者 | 张宏伟(南京赫贤小学部学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