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学习技能

家长要善于呵护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力

2022-08-13 14:30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摘要:希望家长从真正意义上还孩子一个“金色童年”,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好奇心、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滋养孩子的专注力、坚持力、想象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养成爱提问勤思考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让问学成为一生的习惯,必将成就美好的人生。

一个月前,远在大洋彼岸硅谷工作的儿子给我们发来一张月球的照片,这是他用自己新买的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对话交流中能听得出儿子内心那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愉悦。

“这是你亲自拍的?”我调侃道。

“嗯,我用自己的天文望远镜拍的。”儿子满怀喜悦地回答说。

“孩子又一次地满足了自己的想法。”我心里悠然地冒出这样感慨。我慢慢体味着孩子用他的望远镜观测天象的愉悦心情,甚至仿佛是看到了溢在他脸上或是惊诧或是好奇或是激动的表情。

儿子用自己赚的钱购置了一台“奢华”的高级天文望远镜,实现了他童年探究天文的梦想,可谓“好奇心天地,一梦二十年。兴趣力无穷,素养志贵坚”。

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年的那个冬天,在距离孩子5岁的生日还有一个星期的晚上,我和儿子行走在夜色浓厚的小路上。天空里的星星密密麻麻的,既多又明亮。忽然,孩子似乎在跟我商量又似乎在向我宣告一个决定。“妈,今年我过生日可不可以不吃蛋糕啊?”“为什么呀?”我用心里顿时萌生出的诧异却保持着非常温柔的语气反问道。

“我想要个望远镜,所以我就不买蛋糕了吧。”孩子说出了他的决定。“为什么想要望远镜呢?”我一时还真不知道这个小家伙脑子里又在想什么。“我想看看天上星星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百般诧异中夹杂万分欣喜。令我诧异的是,5岁的孩子的心里,竟然舍去了蛋糕而选择了买望远镜,也让我欣喜的是,这么小小的人儿竟然对浩渺无垠的星空感兴趣。

后来,大大小小的各式望远镜常在我们家“定居”。这些望远镜,满足了儿子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好奇,牵引着他从一个好奇的世界走出去探究另一个世界的好奇。曾记得:初中时数学老师对我说:“我不是在跟您孩子讲数学题,而是我们俩在就数学问题进行探讨”;高中时,化学老师在家长会上也对我说过,他只要还能站在课堂上一天,就要把我儿子那个独特的解法尤其是敢于挑战老师惯用思维的做法讲下去;大学时,老师跟我们交流说,“这孩子是我们少有看见在大学时期还带着很多的问题跟着老师后面追问和探讨的学生。”工作后,儿子告诉我们,他在谷歌公司实习期间,因终于解决了部门研究小组近两年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使得部门所有人对于他这个实习生刮目相看;更使我们记忆犹新的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对孩子所说的那句话:“你是我们公司多年来应届毕业生中拿取薪水最高的一个”……孩子对我们说:“特别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很好地保护了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一直保持敢问好问的习惯,使我对周围事物和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科研工作者,我想告诉家长们,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的成长中,时刻都会对周围的一切事与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是孩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好奇心的直接表征就是好问,它不但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兴趣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孩子兴趣来源的前提与基础就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认为好奇心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孩子成长路上导师角色之一的家长们,由于各种原因或者直接来自学习分数的压力,在日常的教育中往往不能满足甚至阻止和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致使丧失好奇心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缺乏求知欲,就不能独立思考问题,想象、动手等各方面能力发展受阻,并而逐渐形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对周围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熟视无睹,对学习缺乏兴趣,对于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必备能力不足,从而严重影响孩子智力水平的提升乃至一生的发展。

所以我想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好好呵护的。但好奇心能否保持到成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孩子在早期生活所受到的积极鼓励。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让好奇与兴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终身朋友,陪伴他们更有动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问题。

我联想起前一阵子谈得火爆的今年北京中考:满分660分,某区655分以上有500多名,全市有800多名。国内其他城市也都有出现“太简单了”的中考新样态。“一分一段”的状态应该是在传递一种信息,或是说在“双减”之下的一种导向。一来,国家对教育的一种转型与重构。“双减”之下要求学生在校要学足学好不仅仅是在一味地对分数的要求,而是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确保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落地生根。二来,也是对“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这样正是在告诉广大家长,进培训机构高强度刷题争分的时代结束了,因为那不是培养好孩子的正确轨道。特别是对未来“卡脖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教育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今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更说明了作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立德树人,素养导向,学科融通,开放创新”等诸方面中考新趋势、新生态。

希望家长从真正意义上还孩子一个“金色童年”,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好奇心、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滋养孩子的专注力、坚持力、想象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养成爱提问勤思考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让问学成为一生的习惯,必将成就美好的人生。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当家长和孩子们都不再为分数焦虑,而是在为满足孩子们各自发展的兴趣和需要而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一件各美其美各尽其美的事?

(作者:江洪玲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