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学习技能

当刷题和补习失去了作用,接下来该如何学习?

2022-08-03 14:24 方也的空间

摘要:更多的人意识到今后学习重点是抓思维,那么,如何训练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双减政策和中高考改革后,刷题和补习没有用了,接下来该如何学习?

有人说,今后学习的重点就是,把课本知识搞懂,基础知识学扎实,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

学习只是为了把课堂上的知识学会,这是对教育改革的重大误解,课本知识根本不够应付高考,小学和中学学业压力减轻,并不意味着今后的学习很轻松很容易了。

更多的人意识到今后学习重点是抓思维,那么,如何训练和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还是依靠传统的补习和刷题吗?例如给孩子报一个逻辑思维训练班,或者买一些思维开发的书。让孩子做题练思维,这种方法仍然没有跳出死记硬背的应试模式。

01

教育改革目的是将学生从低效率的内卷中解放出来,让教育回归本质,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

中高考命题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知识性题目的比例和难度降低, 二是重点考查知识应用能力,三是开始考查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里体现出人才选拔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二层是能够用已有的知识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第三层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顶尖人才。

普通孩子基本上都可以做到第二层,就是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学习能力。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彻底转变学习目标和方法,让学习回归本质,不要在意学得是否比人早,是否比别人难,是否比别人多,而是要看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多强。

学习能力才是学习的真正目标,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Richard E. Maye解释过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一个建立解决问题能力的认知过程,学生既要记住知识和技能,又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最终目标是通过不断磨练和刺激创造性、逻辑性和批评性思维。

补习和刷题不是真正的学习,补习之所有对考试和竞赛有效,是机构对考试和竞赛套路的研究已经出神入化,他们对各种题库研究得透透的,非常擅长各种解题套路,学生们靠硬记和刷题,生呑活剥地记住“典型题型”。

补习和刷题省略了学习的核心步骤,即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代之以机械模仿和简单重复劳动,没有“逻辑思考”的空间,就不能培养出学习能力

正如Richard E. Mayer认为,记忆和重复是一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既不是一个不完整的学习过程,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学习能力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学术智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其实就是学习能力的测量。

科学家已经证明,一个人的智商并不是出生后就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而不断提高的,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差不多稳定。而且个人的智力的50%-70%来自遗传,剩下的30%-50%受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关于学校教育对智商的贡献,康奈尔大学教授Stephen Ceci等人做过研究,上学六年可以让孩子的智商平均提高7.5分。

整个中小学教育就是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让孩子越来越聪明的过程。三年级是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思维爬坡,仅仅记住老师所教的内容已经不够了,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简单运用来学习新知识。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学科增多,难度都增加,需要更深层次的逻辑推理来理解更加复杂的概念。进入高中以后,学习和思维难度又上一个台阶。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跟我说,他们的孩子小时候聪明伶俐,学东西特别快,学习成绩优秀,但是,进入高中后成绩越来越差,人也显得越来越没有灵气了。

他们可能要去思考一下,是不是过度补习和刷题,妨碍了学术智力的发育呢。

02

那么,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能做些什么呢?

按照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的研究,童年是培养智商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和快乐的童年很重要。

童年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儿童更具备好奇心,更善于学习。如果让孩子生活在一个丰富、支持、多样化的世界中,可以让他们更长时间地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大脑,让智商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专家们对父母的建议分为两点:一是不要过早学习,二是最自然的方法最有效。

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Sean Mackey 认为,中产家庭希望孩子尽早学习和加入竞争,其实反而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潜力,从而错过了智商发育的最好时期。

专家们认为,为孩子提供自由学习和探索的空间比早教班或者闪卡认字更有用,自由玩耍可以促进大脑皮层更好的学习、记忆和生长,它还增强了空间、数学、解决问题和语言能力;搭节目等古老的游戏效果要超过市面上声称让孩子更聪明的各种程序软件和玩具。

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 Richard E. Nisbett 指出,父母给孩子读书、陪他们一起猜谜做游戏,带他们去博物馆,用具有挑战性的词汇跟孩子们进行生动的对话,这些都是培育智商的好方法。根据2013 年的一项研究分析,此类活动可以让智商增加 6 分。

对于中学生的家长来说,还能做些什么呢?

彻底转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再迷信补习班和刷题。

按部就班地按照学校的进度学习,除非孩子天赋异禀,否则不要超前学习,“早学培优”意味着超越正常的学习进度,超越孩子的思维成长规律,就会陷入死记硬背的坑里。

课后的作业和练习很重要,是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但是,必须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量,否则思维就会偏向重复和记忆的惯性。

学术竞赛是有利于深度思维训练的,但是有前提,必须是孩子有兴趣同时学习能力超越普通孩子,如果仅仅为了拿比赛成绩,又会掉入死记硬背的泥坑。因为能力不够或者没有兴趣的孩子,就无法深入理解、思考和分析所学的内容,为了拿个好分数,就会依赖应试套路和技巧。

要把阅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阅读是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开始,也是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训练的基础。

很多人都在研究芬兰孩子学习时间那么少,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一个公认的理由是芬兰人对阅读的热爱,孩子一出生,父母会收到政府支付的礼品包,其中包括一本图画书。

我们现在提出了大语文的概念,那就意味着阅读不仅仅是看文学作品,而是要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历史、哲学等。

北美的学校大概四、五年级开始就要把阅读从ficiton 过渡到non-fiction,fiction主要是小说,non-fiction是政治经济科学类读物,目的就是让孩子开始关注和思考真实的世界,进一步训练思维能力。

阅读必须是自由的。让孩子自由选择阅读的书籍,不要设置任务,不要测试孩子关于语法、词语或者理解程度,更不要以奖惩制度来促进孩子的阅读,否则会让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只有喜欢,才会长时间地沉浸其中,才会竭尽全力地去理解和感悟。有很多家长喜欢买阅读理解的书给孩子做,现在也有很多网站可以练习阅读理解,对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帮助,但是,远远不如孩子自己完整地去读一批本书或者一篇文章,那才是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的过程。

讨论和阅读也同样重要,讨论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运用自己的知识来分析和判断,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这是一个思维提升的过程。

很多专家建议,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正是父母和孩子讨论的好时机,可以就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或者孩子读过的书,进行平等和自由的讨论。

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喜好不同,父母可以自由创造各种形式来达到这个目的。我可以分享一个我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  

我女儿小学的时候,有一种叫Aamerican Gril 的洋娃娃在北美特别流行,产品新款层出不穷,我女儿特别喜欢,但是我不可能都给她买。于是,我要求她如果看重中哪个娃娃,就写一篇文章来说服我。

为了写好文章来说服我,她订阅了American Girl杂志,认真仔细地了解每个娃娃的特点,上网查了大量关于American Girl这家公司的资料,还有报纸杂志社交媒体上的相关评论,她每次会花好几天时间来写,常常写上好几页。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训练过程,首先,她必须阅读大量的材料,从中她要挑选一些有利于她的信息,同时再加上她自己的一些想法,这就是一个理解分析和加工的过程,为了说服我,她还要精心构思如何写我才会接受,这是一个总结和归纳的过程。

03

应当说,“双减”政策使得家庭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之前是把孩子交给补习班,现在是需要父母花更多的心思了。

真正的教育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真正拼的其实是学习能力

我认识一对加拿大夫妻,男的没上大学,学了厨师的技术,几年后觉得当厨师没意思,边工作边读大学金融系,现在是投行的一个高管。女的大学英文毕业,因为酷爱音乐,毕业后去酒吧当DJ好多年,后来自学编程,自己创业搞了一个科技公司。

这简直颠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我们看来,考不上大学就沦为社会底层了,那还能进入精英阶层呢,还有英文和科技专业相差得也太远了吧。但是,我在加拿大认识的老外中,这种情况还不少。他们人生不是一条直线,可以有不同的尝试。

不是这些人都是天赋异禀,而是因为他们有比较好的学习能力,人生可以随时重新学习一个新的专业,进入新的领域,尝试不同的人生。

其实,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有多少人最后都是做的专业对口的工作呢,很多是重新学习的过程。即使专业对口,学校学的那点知识远远不够。学习能力强的人,工作上手快的人,在职场占有很大优势。

我们现在的主要焦虑来自“普职分流”和“考不上好大学”的恐惧,我们将大学文凭看作是人生的庇护所,其实,真正帮我们立足于社会的是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