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两悦教学研究,琴岛学校聚焦学生关键能力
摘要:悦动课堂的理念早已成为琴岛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常态,历史课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思政课带领学生进行场景体验、实地考察,打破空间限制;地理课设置层进式问题和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思维跃动……琴岛学校校长解育红表示,悦动课堂应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着手,立足课堂主阵地,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青报教育在线讯 将蛋壳浸泡在食醋、可乐和茶水中,模拟牙齿腐蚀的过程,学生饶有兴趣地每天向老师汇报自己的新发现,一年级的学生还不会写字,用图画的方式把蛋壳的变化记录了下来。这是青岛市南区琴岛学校爱牙日活动启动的实验项目,学生通过亲身观察,认识到了牙齿腐蚀的危害。
不止于日常的活动中,悦动课堂的理念早已成为学校各学科的教学常态.历史课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能力;思政课带领学生进行场景体验、实地考察,打破空间限制;地理课设置层进式问题和情境化教学,让学生思维跃动……琴岛学校校长解育红表示,悦动课堂应从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着手,立足课堂主阵地,聚焦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三动两悦,提供课堂教学支架
基于对悦动课堂内涵的研究,学校提出了“三动两悦”的教学模式,“三动”即动手、动口、动脑,动手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动口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意识,动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两悦”即手脑联动达到“知行”的悦动,口脑联动达到思维的悦动。学校将悦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平台和抓手,九成以上教师参与三动两悦研究,共展示了1-9年级10个学科,累计26节课例,通过“个人系列展示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琴岛学校身边好课”等活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同时,学校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研究进程,备课中要求教师将课时目标的外显化,具有可操作、可检测性,从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以及表现程度四个方面逐一界定,形成课堂教学层面的“悦动”学习目标。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在新旧知识交叉点上设计关键问题,在知识的发生处设计核心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悦动”,开展深度学习。此外,教师要通过课堂评价引发学生思考和行为“悦动”,发挥评价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
“323”时间管理,倒逼教学轻负高效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创新“323”时间管理模式,精准把握课堂节奏,第一个“3”指课前巩固知识的3分钟练笔,第二个“2”指基础目标讲解后的2分钟练习,第三个“3”指知识点讲解后的3分钟练习。这种时间管理模式考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要求教师通过精讲,给予学生实践和练习的时间,充分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探宄活动中,所以教学设计不再是简单问题的罗列,而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目标,这也倒逼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此外,在解决小初课堂教学时间不一致的问题上,为了让七年级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降低课外负担,学校调整七年级每节课为40分钟。同时,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设定为“自主答疑”课,七年级的学生可以结合上午课堂学习的问题,学会与自己对话,将知识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与吸收。
课程研发,为课堂悦动保驾护航
站在课程的角度看课堂,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同时,根据师生情况进行课程创新,从课程走向全面育人。针对一年级新生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会交往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学校开设了“小水滴,慢慢来”课程,该课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习遵守规则、与人交往、学习方法等方面,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期。此外,七年级开设选修课,如语文学科的《诗风雅韵》《细读<西游记>》,数学学科《运算能力训练营》《趣味数学》,英语学科《世界著名教堂赏析》,地理学科《航拍中国——中国地理记录》,美术学科《巧手DIY——助力‘艺海探航’》等。
琴岛学校主任邱皓琨表示,“小水滴,慢慢来”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身心愉悦,为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奠定基础。七年级选修课程引导教师由知识教学向能力教学转变,通过对教材和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从乐学到会学,提升课堂质量和活力。
从教30余年的解育红,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她表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平台。悦动课堂是一种方向,下一阶段各年级、各学科,甚至每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致力于培养会表达、会思考、会自主学习、能够面对未知变局的学生,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利益体良性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教育生态。
青报教育在线 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