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朗读,不语文——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你用对了吗
摘要:什么是朗读?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什么是朗读?朗读是将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新课标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熏陶。
那么,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孩子们进行朗读呢?我们看一看来自崂山区宁真海尔希望小学的语文老师庄奇瑾为大家分享的经验。
一、教师范读,激起学生朗读的涟漪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的范读可以把文章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
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如果能抑扬顿挫、有声有色地朗读,能从语速、停顿、重音、语调等方面作示范引领,倾注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长期训练,学生的朗读自然游刃有余。庄老师说:“我在教《清平乐•村居》时,由于这是一首词,学生一时间无法把握朗诵时的感情,于是我利用一段恬静优美的古筝音乐创设情境,同时老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让学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慢慢地揣摩,化为己用。”
二、入情入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绝对不是“喊”着读,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读”,是为了品位文章意蕴的较轻声地读(尤其在集体朗读时)。
1.“戏剧化”的朗读
为了培养孩子更好地体会文章所描绘的人或动物某些动态的场景或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启发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也是非常有效的。所谓“戏剧化”的朗读,即朗读声音的大小、语气语调、面部表情、甚至手、臂膀乃至身体的某些情不自禁的小动作,都可以随文章描写而变化,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在小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此时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必定是极其丰富的。
例如,庄老师在教学《田园诗情》(苏教版第七册)时,就会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感知语言,激发想象,让学生进行“戏剧化”的朗读。如当学生读到“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桩,鬃毛随风飞扬。”时,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骏马,驰骋在草原上,可以做出一些动作,来感悟作者对强壮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张开想象的翅膀
所谓入情入境的朗读,还可以根据文章所描绘非常动人、内容丰富的景色描写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例如,《游园不值》(苏教版第十册)一课,就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来激活体验,加深学生的朗读体会。
师:同学们,诗人没能进到朋友的园子里,没有观赏到满园的春色,多令人遗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园里是什么样的吗?
生1:我想园子里一定有一个大花坛,里面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花儿上面还飞舞着蝴蝶、蜜蜂。
生2:园子中间会有一条石子铺成的路,路两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还有一个大水塘,里面有鱼儿在游来游去。岸边种着桃树、杏树、梨树,散发出花的清香,枝头还传来鸟的鸣叫。
……
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还融入了自己对春天的切身体会,让学生融入进了诗人所描画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诗句时,自然就可以读出感情,读出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多样朗读,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朗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并不是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为全体学生服务。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1.个别学生朗读。这可在分析课文前指定学生朗读,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分析的那段课文上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印象。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讲解。对学生的个别朗读,要求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对漏读、错读之处要记牢,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2.分组比赛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集体朗读要求整齐,要求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因为要互相衔接,学生听时注意力就比较集中。分组朗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3.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拨之后来加深印象。
4.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5.分角色朗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这种读法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人物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分角色朗读比较感兴趣。例如,庄老师在教学《一路花香》(苏教版第七册)这一课时,就会以分角色朗读为主要的朗读教学手段,通过朗读感悟挑水工与破瓦罐的两次对话,明白世界上任何人、任何东西都具有自身的价值,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进而迎来“一路花香”的美好人生的寓意。学生的朗读也非常积极,提高了课堂效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仅是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理解,辅以教者的示范、指点,学生多读多练,就会更好地运用朗读技巧,读出感情。总之,只有让孩子爱上朗读,才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体会语文中的味道,学会在朗读中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