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经 杂谈

一个孩子的春节社交血泪史,屡败屡战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2018-02-10 18:05 萌芽研究所BUD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带着小宝宝跟亲朋好友聚会,难免会被热情群众围观。

带着小宝宝跟亲朋好友聚会,难免会被热情群众围观。

这个来一句“叫奶奶”,那个来一句“笑一个”,或者,“会走了吗?走两步给叔叔看看呗”,“会叫爸爸妈妈吗?来跟爷爷学,爸~爸~~妈~妈~~”

宝宝有反应还好,群众笑逐颜开,“哎呀真聪明!”

但大部分时候宝宝都是傻乎乎地懵懂样,群众难免受挫,“哎这孩子胆小吧”,“这孩子内向吧”,“这孩子不常出门吧”……宝宝虽然听不懂,可是还是要表示好冤啊我还没反应过来是咋回事咱俩明明不熟好么……

长大以后可能不大记得清三岁以前的事情,宝宝懵懵懂懂的小脑袋里到底是怎么评价这些围观群众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呢,童年的各种被要求打招呼、叫人、发言、唱歌、表演的惨痛经历估计每个人都有。

小编分享了一个孩子的春节记忆,你会感同身受吗?

过年了,一大波聚会和亲戚正在袭来。初老症露头,一大波儿时的春节记忆也汹涌而至。回忆大部分都是温暖的、美味的、欢乐的,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从小就被贴上“内向”标签的孩子,春节略有些尴尬和窘迫的色彩。

1

回外婆奶奶家过年,第一天总是特别难受,因为见面一定要跟众亲戚们挨个打招呼。

我的内心其实是崩溃的。过年聚在一起,好好吃好好玩不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叫一遍大人的称呼才可以?

于是春节假期的第一天,遇到长辈,爸妈对我说的话都是:有没有叫人啊?!

当然没有!又不是不认识我,为什么一定要打招呼?当然表面上我只会默默地低下头。

爸妈会狠瞪我一眼,没礼貌!我赶紧轻声叫声叔叔、婶婶,任务完成。

他们好像也不会有什么反应,跟爸妈相谈甚欢,我的招呼甚至存在对他们看起来也没什么意义。

后来我一直很害怕跟人打招呼这件事情,觉得如果没有事情找人说,无缘无故为什么要去招惹他们?我经常远远看到熟人就调头,或者蹲下来系鞋带,或者低头低到尘埃里。

直到上高中时,班里有一个活泼的小女生,见到人就一定会挥挥手,说声Hi~ 。彼时的我依然坚持着不主动招惹别人,唯独她,因为每次见面都能看到她灿烂的微笑和愉悦的一声Hi,我也开始跟她打招呼,接着开始跟班里的同学打招呼。

慢慢地,才觉得,见面给一个微笑,说一声早上好,其实无关乎礼貌、无关乎准备,只是简单地让自己更愉快、更愿意跟人分享和接近。

2

我家亲戚少,过年吃饭一桌就都装下了,小孩子只有我和比我小一岁的堂妹。

小时候家里过得比较清贫,就指望过年时候大吃大喝。菜上桌,满心欢喜地打算大干一场。却看见大人们端起了酒杯,哎,就这么几个人,也还是逃不过敬酒的环节。不理他们,埋头吃。

大人们敬完,居然看着我和堂妹。不是吧,小孩子也不放过?!当然表面上我只会默默地低下头。

堂妹是敬酒高手,端起盛满果粒橙的酒杯,四个字四个字的祝酒词滔滔不绝……

轮到我,什么都说不出来啊!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这些话,都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啊!最后只得用蚊子般的声音说了句春节快乐,满脸通红地坐下。

语文期末考试再高分有什么用!祝酒词都说不出来,考试分数越高,越说明是书呆子啊!

迎接堂妹的是奶奶合不拢嘴的笑容、叔婶赞许的目光和我爸妈羡慕的感慨,而对于我,不记得谁打了个圆场,啊,哈哈,尽在不言中嘛,哈哈……

后来我一直很抵触说祝酒词这项活动,觉得不过是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堆些毫无真心的笑容,做些让别人高兴的事情。

直到工作后,某次做完一个大型活动,庆祝晚宴上,领导举杯对我们说感谢,没有四个字四个字的说。但有人笑了,有人哭了,大家举杯一饮而尽。我才意识到,祝酒词原来是可以用来表达真心的,让聚在一起的人们更心意相通。

3

我爸妈虽说不是专业文艺人员,但也是唱歌跳舞样样拿得出手的,我爸引吭高歌和我妈穿得红红绿绿跳舞的场景,至今仍十分清晰。

我没他们那么热爱文艺,但至少唱歌不跑调,高中时候还在合唱比赛做领唱,跳舞不变样,小时候学广播体操工作后为年会节目学舞蹈,从来都是最快学会动作的人。

然而,我从小就是不愿意在大人面前表演。有什么好唱的?!当然表面上我只会默默地低下头。

大人们似乎都有个共识,不爱在众人面前表演是因为胆子小,胆子小嘛,多练练就大起来了。

我那会儿的确是胆子小,害怕那么多大人直勾勾地盯着看我唱歌跳舞,很不自在,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被逼着表演了几次之后,我除了更恐惧更抵触,没有任何进步。

后来我一直很抵触在长辈面前表演,甚至表现任何自己擅长的事情,觉得他们的称赞或者评论对我来说毫无意义,反倒徒增心理压力。

直到我和公婆一起照顾溜溜的时候,要给溜溜唱歌、读绘本、做鬼脸、手舞足蹈……原以为有长辈在,我会放不开。但实际上我却几乎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地想唱就唱,想跳就跳。于是我终于意识到,在人前表演,其实无关乎才艺和胆量,真正重要的是,我愿不愿意用唱歌跳舞的形式来表达自我。

那些儿时略显窘迫的社交故事,不影响我对家人的爱,不影响春节对我的重要意义,也不影响我长大后拥有健全的沟通能力。然而,这些小故事,却实实在在地提醒我,应该如何带我的孩子应对春节的社交环节。

4

作为一个内向的孩子,被置于众人目光之下,被要求被期待表现得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内心只有万分窘迫,没有丝毫社交应该带来的愉悦。每每想起小时候在众人面前的窘迫,只希望我的孩子不再因为我而承受类似的压力。

所以我不会要求他甜甜地叫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打招呼不应出于礼貌的压力,而应该出于他对人的兴趣和想亲近的欲望。

所以我不会强迫他说大段好听的祝酒词。对人的祝福不应成为毫无感情的客套话,而应该是他在理解了当时的情境之后真心的表达。

所以我不会把他放在人前让他唱一个跳一个。文艺表演不应成为炫耀攀比的方式,而应该是他自己想要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时自然的流露。

我们都没有做过父母,但是我们都曾是孩子。用心去体会一个孩子的心情和感受,我相信我们都将是孩子在社交场合中最好的支持者。

总有很多父母问我,对自己内向的孩子要怎么办才好。我不喜欢灌“内向的孩子也会成功”的鸡汤,所有性格都有两面性,我只是告诉父母,性格内向,并不会影响孩子将来发展出合适自己的社交力。

如果孩子认为,内向的状态是一种享受,我可以沉淀、吸收、思考和消化自我,那父母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陪伴和信任。

父母对孩子坚定的信心、全然的肯定,才是培育孩子社交力最重要的土壤。

况且,你都没法说,那些过年不主动打招呼、不爱表演的孩子就是内向啊,他们只是不喜欢尬聊……

就尽量让自己和孩子自由坦然的状态里待着吧,在此也送你一篇攻略:

春节快乐,学会自救……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