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宝典青岛疯传 家长速看别坑咱孩子
摘要:最近这几天,朋友圈和各种育儿群被一张照片刷屏了。
最近这几天,朋友圈和各种育儿群被一张照片刷屏了。就是下面这份儿科用药宝典。
这段日子,孩子感冒发烧啥的太多太多了,很多妈妈和长辈都因为孩子生病被磨的心力交瘁。去医院排不上队又怕交叉感染,于是看到了这份用药宝典,很多家长都觉得到了宝,并且速速的分享给身边的家长,但真的靠谱吗?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告诉记者,这个网上热传的“儿科用药宝典”究竟是不是出自儿科医生之手尚无可知,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按这种公式化的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
儿科医生庄睿丹以及药剂师刘子琦,下面就来给大家逐条分析:
发热就要冰敷泡脚洗热水澡?错!
绝大部分发热不需要物理降温,只有在41℃以上超高热状态、在孩子喝完退烧药不抗拒的情况下,才建议用物理降温配合退烧。
退烧不是目的,更不是治疗方式,只是为了让孩子更舒服。
冰敷、泡脚、洗澡,没有用不说,还可能让宝宝不舒服,影响孩子的休息。如果孩子喜欢也就算了,要是孩子不喜欢,这不是折腾孩子吗?
发热 >38.5 ℃要交替用退烧药?错!
短短两行字错误就有仨:
1.38.5 ℃不是绝对的用药准则
退烧的目的是让孩子舒适。孩子精神状态良好,吃喝都没有受影响,不必吃退烧药。
2.不同退烧药有年龄限制
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只适用于2~3月以上的孩子,而布洛芬混悬液只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
3.不要交替使用退烧药
在实际情况中,真正需要交替用药的很少见。如果能用一种退烧药,就肯定不建议用2种,更不建议交替使用。
布洛芬混悬液和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都有各自用药间隔时间,交替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记错用药间隔,造成过量服药。
给孩子吃药抗病毒?错!
首先,除了流感,大部分呼吸道感染都不需要用抗病毒药,更不要自己给孩子用任何抗病毒的药。
至于中成药,我们不知道它能不能抗病毒,但可以明确的是,很多中成药不仅是「不良反应暂不明确」,还有很多已经被证明含有害成分。盲目给孩子服用中成药,可能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
宝宝咳嗽自行用药?错!
一般情况下,不必服用止咳药物。
咳嗽是人的机体保护反应,是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可以把呼吸道的病菌和分泌物排出体外。
有的咳嗽还有痰,痰液淤积在呼吸道,不咳出来,反而更容易引发感染。
孩子咳嗽,我们的建议是:
咳嗽不严重大可以不用在意,有痰的话可以多喝水;如果痰液粘稠且不易咳出,可以考虑选用一些化痰药物,比如盐酸氨溴索;
如果影响到了吃饭和睡觉,及时找医生面诊,判断咳嗽的原因,来进行对症处理。
咳嗽如果超过半个月建议面诊医生。
头疼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用小儿氨咖黄敏?错!
小儿氨咖黄敏是复方感冒药,其主要成分有:
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用来缓解过敏性征兆(打喷嚏流鼻涕);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药,可以用来退烧、缓解头痛;
咖啡因,用来减轻扑尔敏的嗜睡副作用;
人工牛黄,中药成分……
复方感冒药成分多功效多。当然,药物副作用也多。
如果宝宝同时有这些征兆,吃这个药也无所谓,但如果只有一两种症状,却要同时摄入这么多本来不用吃的成分,承担多个药物风险,得不偿失。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就存在过量服用的风险。
孩子感冒流鼻涕吃了小儿氨咖黄敏,一小时后发烧了,你又给孩子吃泰诺林;泰诺林的退烧成分也是乙酰氨基酚,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对乙酰氨基酚的过量使用,有肝损伤的风险。
用咳嗽发烧顺序判断肺炎?错!
不能通过咳嗽和发烧的发生顺序判断肺炎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咳嗽和发烧都是感染的病症体现,但这些病症不会按绝对的顺序出现。
不咳嗽的孩子也有可能会是肺炎,先咳嗽后发烧也有可能是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这种判断没有参考价值。
验血和拍片要掐着点儿?错!
是否查血、拍片,需要医生来判断
就像上面说的,孩子呼吸道疾病的判断其实是很复杂的,需要医生面诊,配合这些检查来判断。
自己按照这个请自诊自治,恐怕会耽误病情。
孩子发烧精神不好、不舒服,或者自己任何拿不准的时候,请去医院,怎么判断怎么操作遵医就好。
儿科专家的10句忠告
“儿童疾病关键还是预防,中医强调‘治未病’,因为儿童的免疫力相对大人来说差很多,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边逊介绍说,每天医生们都会花很多时间给就诊的患儿家长做健康宣教,她总结了使用频率最高的十句话,希望对各位家长在健康育儿方面能有所帮助。
1、穿衣要适度,即便给孩子穿袜子也有讲究。很多家长错误地以为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是不吸汗的话,就会很容易潮湿,袜子潮湿,孩子的脚底就会发凉,中医认为“寒从脚下起”,这样很容易受寒感冒。所以,给孩子选择袜子最好是纯棉质地,透气性好。如果发现孩子袜子湿了要及时更换。
2、及时测量体温。不超过38.5℃的,尤其是一开始发烧小便偏黄的孩子,在家里要适度多喝温开水,以孩子的小便变清为宜,可以酌情加一点点盐。达到或者超过38.5℃的,可以贴贴退热贴,在医师或者药师指导下喝退热药。
3、休息,不要继续带病上课,这样不但不利于患儿康复,把本来不严重的“小病”拖成“大病”,还容易传染给其他孩子。
4、不要一味挂水退热,可以尝试中药足浴,以微微出汗为宜,不要大汗淋漓。
5、感冒发热期间,患儿可以喝粥,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中医认为“虚不受补”,不要吃大鱼大肉。
6、实热证型的患儿吃水果要选择苹果、梨等微寒的水果,不宜吃偏热性的桂圆等热性水果。
7、咽喉肿痛可以服用蓝芩口服液。咳嗽有痰,口中有异味,可以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8、如果患儿血象不高,发热时间没有超过48小时,一般不用抗生素。
9、打喷嚏不是一定代表孩子感冒了。感冒会导致鼻黏膜水肿充血,鼻腔分泌物增多,这些刺激会引发喷嚏,但能引起喷嚏的原因除了感冒还有很多,光线、冷空气、刺激性气体都可能引起喷嚏。所以家长不要看到孩子打喷嚏就认为是感冒,然后就让吃感冒药。
10、不能一发烧就立刻想办法退烧。如果孩子只是低热而且精神很好,并不需要急于想办法退热。如果孩子体温超过了38.5℃而且出现明显不适感,应该首选药物降温而不是物理降温。
生病总归是有个过程,孩子生病遭罪,家长最虐心,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赶紧好起来,就挂水啊,喂各种药啊。
再次提醒,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给孩子的对症下药,而且每个孩子的体质和病症不同,不要听取非专业人士的意见!自己拿不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孩子病情!希望宝宝们都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