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连年排名第一:青岛学有优教落在实处

2017-10-09 22:32 青报教育在线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部门联动,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改革促均衡,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部门联动,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为目标,以改革促均衡,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明显提高。青岛市先后被确定为普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区、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创新实验区、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首批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和山东省唯一一个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到2012年底,青岛所有区市均完成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到2015年底,青岛所有区市均通过了国家“全国义务教育工作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教育部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报告显示,青岛2014至2015年连续两年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程度排名第一。2016年,全市97.8%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青岛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位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第一。

改革体制机制,盘活教育存量 

自2014年开始,青岛市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校辐射中小学、学区制管理等等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中小学+高校、民办学校+公办学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目前,全市参与跨区域合作办学的优质学校扩大到40所,扶持的新建和发展中学校扩大到45所;市南区、崂山区等区市实现学区制管理新的突破。全市80%以上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校际间、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

2013年开始,规定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应当具备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实行5年聘期管理,聘期内也必须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或教学指导累计一年以上。采用中小学教师聘用制等方式,2015年至2016年,补充教师6500余人。

2016年,青岛市启动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工程,面向农村中小学招聘相关学科教师789名,占全年全市教师招聘总计划的28.6%,到2017年计划为乡村中小学共配备1400余名音、体、美等学科专任教师。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尤其是优秀校长、教师在“县域”内的统筹调配力度增强,建立起定期交流制度。2016年,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分别达到31.4%和18.1%,其中骨干教师占31.3%,分别比2014年增长9个、6个和5个百分点。

青岛市印发实施的《关于推进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统筹区域内教师岗位和编制。建立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扶持机制,积极探索跟岗实践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坚持设置农村校长教师免费培训项目,面向在职农村小学骨干正职校长培训,自2014年起,计划举办10期,每期30人。每期投入约3万元,采取集中培训、网络社区研修和在岗实践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向年龄在男55周岁(含)以下,女50周岁(含)以下,且已取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各区市及局属初中校长(包括书记、副书记、副校长)展开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初中校长提高培训班增设了省内名校考察及系列团队活动,将专题讲座、教育考察和团队活动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参与式培训模式,实施531行动计划,促进培训成果的有效转化。

招生制度上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不分重点学校重点班”要求,坚持实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和“阳光分班”的办法,公办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城市以路段为标识划设学区,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划设学区,并以农村为主配备1400多辆“大鼻子”校车。全市100%的公办小学、98%的公办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优质普通高中指标生招生比例达到65%。坚持符合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全接收,与本地学生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符合入学条件的将免除借读费。在青岛接受完义务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以报考本市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报名条件、录取分数、收费标准等与本地学生完全相同。

2013年开始,青岛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对口帮扶贵州、支援西藏的指示精神和政策措施,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行业的独特优势,构建起了“大教育”推进“大扶贫”格局。构建起了“市级教育部门统筹引领、区市教育部门协作联动、各级各类学校支持配合”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对口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干部互派交流,派出机关干部、名校校长、名师作为帮扶干部赴支援地区工作,接待帮扶地区中小学校长来青挂职锻炼,通过互联网云平台为支援地区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微课、教案、电子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开展精准帮扶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建成教育帮扶新路径。

统筹学校规划,公平设置增量

以新建居民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学校规划建设为重点,积极适应城镇化推进、新功能区建设和计划生育、户籍制度改革等要求,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牵头,会同市发改、财政、人社、建设、规划、国土等有关部门启动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11月,《青岛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4-2020年)》经第5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到2020年,全市规划建设7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到2016年底,已建成300余所,让广大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在校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环境,2015年开始,青岛市政府制定实施《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作方案和学校建设规划》,到2017年底,全市规划新建、改扩建22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数209619个,资金投入近170亿元,全面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订解决大班额问题目标责任书,根据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和区市政府职责,把解决“大班额”问题等四项工作的内容逐一进行了分工。建立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政府解决“大班额”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建设规划、用地、经费投入等难点问题解决。目前,已建成166所中小学,新增学位数148894个,资金投入154亿元,“大班额”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自2014年春季开始,公办中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平均提高到非小班化的1.5倍。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提高到1.2倍,普通高中学校提高到1.9倍,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提高标准。对当年新批准设立的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市或区(市) 财政部门按照每个班一次性补贴小班化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补助经费3万元。2014年在安排小班化班级正常公用经费400余万元的基础上,争取财政追加资金 770余万元,确保小班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使市教育局局属155个小班化班级6200名学生受益。

2008年以来,市财政拨付1亿余元作为专项奖补经费,重点支持改造近700所农村薄弱中小学。2014年至2015年,青岛市级财政连续两年扶持15个欠发达镇中小学改造12.5万平方米校舍。教育城域网骨干带宽从1G升级到40G,支持300所农村薄弱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城乡9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2014年秋季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百余所学校参加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同步课堂或电子书包试点。市教育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改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实施意见》(青教通字〔2015〕81号),到2017年,将“全面改薄”纳入市办实事,多部门支持黄岛区和四市每年重点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中小学,打造新一轮改造农村薄弱中小学办学条件升级版。

高位设置目标,推进全域均衡

2015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后,市政府确立了统筹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加快推进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学校建设标准、教师队伍配置标准、教育装备配备标准、教师收入标准“五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建立市级统筹机制,市级财政教育经费新增部分重点向经济困难市和农村地区倾斜,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0年,所有区市均达到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标准。

在财政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针对性扶持。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设施布局,优先支持乡村学校提高教育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水平,完善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通过开展城乡对口帮扶、一体化办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资源等方式,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实施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制定青岛市普通中小学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以学校内涵建设为重点,提升学校现代化水平,加强创新实验室、信息化学习空间、数字化课程资源和“三创”活动设施建设,满足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完善学科专用教室建设,拓展学校图书馆功能,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青报教育在线iqdedu.com 刘旭洋

责任编辑:青报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