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下半年工作,政治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十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
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将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
教育部指导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在今年1月发布的2022年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问答的基础上,修订形成2022年暑假多场景近视防控问答,为广大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答疑解惑,提供科学指导。...
新一线城市振兴发展、竞相角逐,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强大支撑。通过分析以上新一线城市的高等教育实力,来看看谁是新一线中的高教最强市?
体育法专家表示,本次体育法修订是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将对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起到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们正在逐步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的260位教师校长建立线上工作室,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加入。同时,也为各省的省级名师名校长在平台上建立工作室提供支持。”...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正式开通上线,国家智慧教育门户进行了全新改版升级。
中国高中生对未来充满信心,态度乐观,有更明确的目标。与其他三国高中生相比,中国高中生更希望考入有名的大学。
随着2022高考的结束,各地志愿填报已进入了关键时刻,近日却不断爆出冒名顶替的“虚假大学”和“冒名招生”等诈骗行为。以至于不少高校近日接连发声打假:这些招生广告和我们没关系!...
民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推动社会组织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
新职业发布并非首次,自2019年人社部重启新一轮新职业发布以来,已陆续发布4批共56个新职业。新职业给大学生带来哪些改变和影响?
“2021年全国高校院所专利转让许可达2.7万次,同比增长33%,是全国专利转让许可总体增速的近2倍。”
培训机构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各类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不得留作业;不得指使教师,以个人名义在微信群发布贩卖焦虑的宣传文稿。不得有低价营销的消费“陷阱”。...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明确要科学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公办义务教育规模占比等。...
为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退休教师优势资源,国家启动了银龄讲学计划,今年将招募5000名退休教师,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双减”政策的落实落细,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首届职业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上的“职业”字样,并不是学生升学、求职的负担。
力争利用5年时间,有组织推动1000所以上高校支撑服务10000家以上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共同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实施新课标,就是将曾经偶然的、个别的好的做法,变成系统的、普遍的、自觉的实践:反思其内在的道理,将原有的优势放大,或是将消极的东西逐渐消除。 ...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叠加在进行,义教的新课标很快也要公布,又要推动新一轮的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优先保障义务教育,2012至2021年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从1.17万亿元增加到2.29万亿元,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为主动应对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全新升级上线了“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24365就业平台”)。...
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省市县三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如期达到或高于国家基本标准,有效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城乡均衡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部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只有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的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并且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高校录取分数要求的,才会被高校录取,切勿存侥幸心理、勿信不实传言,明辨诈骗伎俩,避免上当受骗。...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调整2022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同等学力全国统考)时间。...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发布关于防范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诈骗的预警提示,提醒家长防范以校外培训退费名义实施诈骗。
引导支持体校、体育俱乐部等专业力量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体育服务,促进“双减”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多方聚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4年甚至7年的师范教育,尽管为师范毕业生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对他们教育教学的支撑却不尽如人意。
通过加强招生统筹管理、健全教师补充机制、积极改善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大县域高中对口帮扶力度等举措来解决县中发展面临的问题。
7月5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记者提出的如何破除普通高中教育“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不良导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进行了回答。...
7月5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七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成效。从会上获悉,2021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达91.4%。...
十年来,我国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数大幅增加,由159.5万人增加到202.83万人,增长27.17%,生师比由2012年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缓解了高考综合改革实施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
十年来,中考改革有序推进,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减少考试次数;规范招生录取考试科目和分值设置,基本形成了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在注重考查学生学...
多年来,特别是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三年来,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大力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有效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从专科生到博士生,这样的经历经常会被人视作“逆袭”,其背后依附的社会观念是“专科比本科低一等”。
今天上午,黄岛区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三场新闻发布会。疫情是否会影响黄岛区高校大学生返乡、教师招聘考试?发布会均进行了回应。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障碍,常常指智力发展正常,但在学校学习中有明显的学习困难或障碍的儿童。学习困难学生是我国学校教育中常见的特殊儿童群体,也是我国特殊教育中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
如何准确把握《意见》的深刻意涵?各地如何深入抓好《意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
教育部对2022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招生录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规范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和平稳有序。...
大学专业怎么选,院士帮你来支招!11位院士轮番登场,为考生及家长提供权威的专业解读,供考生及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考。
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一直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晴雨表”,备受学生和家长关注。最新的专业调整反映出哪些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语文教材虽然经历了多次调整,但鲁迅一直是教材选入作品最多的作家。
学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学校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民办学校、复读机构不能为高分复读推波助澜,这会加剧高考竞争,也恶化教育生态。
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比例超过95%,文盲率下降至2.67%。
教育不应该是一套高效筛选“拔尖”者的机械化绩效体制,而应当真正促进青年人心智与精神的成长,塑造出兼具理性、情感与意志的“内在的人”。
军校招生严格执行教育部“阳光招生”政策并接受社会监督,没有计划外名额和内部名额。任何人许诺保证录取的,考生和家长切不可轻信,防止财物损失,更重要的是避免影响考生报考。...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中小学暑期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做好相关工作。
今年,31个本科新专业首次正式招生。新专业“新”在哪?“推陈出新”有哪些考虑?考生和家长如何选择?听听招生专家怎么说。
联系我们:0532-66988907 客服邮箱:kefu@iqdedu.com Copyright @ iqde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报业新品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