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以育人机制创新促育人质量提升

2024-09-10 11:03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育人质量、办学品质实现高质量快速提升并非易事,青岛三十九中是如何做到的?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办学品质走出一条可喜的跃升曲线。

高考取得新突破——学校达线人数和高分段人数取得新突破,大批学生被上海交大、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录取;众多艺术类考生被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知名艺术院校录取。

成为全市唯一两次斩获国家教学大奖的学校——继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之后,2023年7月,青岛三十九中“指向创新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青岛唯一上榜教育部改革实验校的学校——2024年初,青岛三十九中入选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名单。

今年以来,学校还获得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育人质量、办学品质实现高质量快速提升并非易事,青岛三十九中是如何做到的?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青岛三十九中化学教研组长刘翠(中)和学生交流。

锻造学习品质,激发学生内驱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学生成长的榜样,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青岛三十九中,“崇师爱师”意识培养已融入学校日常,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升旗仪式上开展主题演讲;在教师节、班主任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征文评选,评选优秀教师;在学校宣传栏弘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讲好师生故事……潜移默化中,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与尊敬。教师的价值引领作用鲜明彰显,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加强烈。

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分析好自己在每个学科上的优劣势,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今日事今日毕,自律再自律。”学校2024届毕业生孙佩锦已顺利考入东华大学,在分享学习经验时,她表示学校在习惯养成方面给了她诸多“加持”。

加强规范养成,推进深度学习。青岛三十九中紧抓课前、自习两个重要环节,构建从行为规范到学习规范再到深度学习习惯的递进式三级养成机制。

加强“课堂两个意识”的培养,即“节节课上成最好一堂课”“课上任务绝不拖到课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用好“课前2分钟铃”,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未学知识的预习,强调学习资料、学习用具的准备。通过学生自主组织、教师指导检查、年级巡查督查,推进要求落地。

自习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的关键环节。学校提出自习“三个零”(零说话、零走动、零抬头)要求,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高一开学前四周、高二高三开学前两周,通过采取增加值班教师数量、加密班主任值班频次等方式,实现学生从外在行为要求到内在深度学习规范养成的转变。通过优化自习时长,开设90分钟长自习,设置限时训练,强化学生持续性学习能力养成,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优化教学设计,赋能全面发展

教研集备是凝聚教师智慧、发挥集体力量、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掌握、接受、升华和运用的过程。

在青岛三十九中,深度教研集备已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学校围绕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实行大教研组办公制度,构建专家引领、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教研机制,实现三个年级协同备课,推行先行课、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四课”制度,开展教学诊断、教研论坛、学科沙龙、命题大赛等专题活动,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同时,学校形成了“三个观察”制度,全面精准掌握教情学情。课堂观察与学科听评课相融合,利用标准化量表开展课堂诊断,助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自习观察结合“三个零”要求,对整体纪律、学习状态、时间效率、作业时长等进行调研,为精准作业设计提供参照。考试观察从时间分配、答题策略、解题差异、考试状态等多方面开展调研,发现学科教学及不同层次学生知识运用等问题,为教学调整和个性化辅导提供了有效依据。

“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青岛三十九中早在2017年就开展了项目式教学。学校将项目式学习融入国家课程,以项目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项目任务的实践中习得技能、提升素养,实现由低阶思维学习向高阶思维学习转变。学校建立教研组落实、教务处推进的实施机制,通过组内研讨、校级交流推进项目式课程开发,建立课堂实施理论、实践模型,实现了项目式教学常态化。学校以承办现场会、专题教研、对口帮扶等形式凝练成果,相关成果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也成功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

因材施教,一生一策,关注学生发展多样性。学校将补偿性作业、前置性补弱、个性化辅导、全员育人导师制有机融合,解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各学科坚持“筛问题,补弱点,再提升”的原则,开展三轮作业统筹设计。一轮面向全体学生;二轮推送个性化分层补偿性作业,以补偿性作业为抓手,提高问题解决的针对性;三轮采用周作业形式巩固提升。前置性补弱是将后期复习课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在课前对学困生开展集中补弱,有效解决了这部分学生课堂“听不懂、跟不上”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听课效率及获得感。

创新发展机制,激活教师动力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青岛三十九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构建“师德为本、实绩为要”的评价机制。修订教师考核方案、教师竞岗积分办法以及优秀教研组、集备组评选标准等考核评价细则,突出师德师风、育人质量、专业发展、学校贡献,形成了涵盖个人工作评价、教学评比推选、干部选拔任用的多元评价机制,打造了一支重实效、肯干事、乐奉献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正高级教师9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3人,山东省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齐鲁名师、齐鲁名校长、齐鲁名班主任等21人,青岛市优秀教师、名师、拔尖人才、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166人,有地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教学成果、优质课、公开课等成果的教师200余人。

同时,学校还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坚持规划引领,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明确发展目标路径,激发发展动力。注重梯队建设,组建青年教师委员会,实施“骨干教师建设工程”与“名师领航工程”,并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为骨干教师向名师跃升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业务提升,以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比赛提升、成果申报、学科建设五个方面为抓手,全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近两年2项国家级课题结题,24项省市科研课题立项或结题,20多节优课入选国家、省教学资源库。

此外,学校建立了院士实验室和博士工作站,目前已有200多名博士进站工作。来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技馆等驻青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多位海洋专家学者,成为青岛三十九中创新人才培养阵营中最豪华的师资团队,为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育人机制创新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青岛三十九中主动发挥优势,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学校集团化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与高新区签约联办高新区第二实验初中,与崂山区签订合作协议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学校本部发挥对分校的支持、输出、引领作用,深层次推进本部与高新分校办学的“六统一”,即办学思想的统一、重大教育教学活动的统一、教师培训的统一、各学科集体备课的统一、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统一、学业检测与反馈的统一,实现相互支撑有机融合。学校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赢得上级部门和家长学生的高度认可,学校也被评选为青岛市教育集团典型。

未来,青岛三十九中将立足学校实际,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为青岛乃至全国教育发展贡献“三十九中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