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青岛

从融合到突破,青岛职教首例“一长两校”大有可为

2024-09-10 09:10 青报教育在线

摘要:“一长两校”这一为了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而实施的办法,正超越“两校一中心”的范围,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展现更多实践价值。

2023年,意求转型的平度师范学校首次开设非教育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然而,首次招生能否获得社会认可、由其他专业转来的教师能否胜任、能否完成学校转型的高期待等种种现实问题,都让专业负责人吕培梅十分忐忑。

转机出现在当年的8月。青岛电子学校与平度师范学校实施“一长两校”办学,由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兼任平度师范学校校长。

吕培梅大概是得知“一长两校”消息时最开心的人。她知道,青岛电子学校数字媒体专业是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学校被教育部职成司列为全国7所数字媒体技能教学示范项目试点单位之一,是山东唯一的试点。昔日仰望和学习的对象突然成了“一家人”,意味着平度师范学校数字媒体专业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平度师范学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师“一对一”地拥有了青岛电子学校的师傅,两校之间的教研交流也愈加频繁。吕培梅欣喜地发现,老师们的畏难情绪一扫而空,大家信心十足、干劲儿十足。在今年的招生中,平度师范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成为热门专业,分数线较去年猛涨75.5分。

如今,青岛职教首例也是目前唯一一例“一长两校”已经实施满一年,站在新的时间点上回望,我们看见,两所相距100公里的学校正呈现融合之势,青岛电子学校竿头直上,“百年师范”焕发新活力,与平度师范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气象一新,成为青岛教育又一源头活水。

深化现代职教体系改革,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对于青岛来说,多所职业学校地处老城区,发展空间受限,职业教育面临吸引力、影响力和贡献力释放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布局优化、共建共享的可行路径。

“一长两校”这一为了探索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而实施的办法,正超越“两校一中心”的范围,在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展现更多实践价值。

青岛电子学校2024届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活动。

青岛电子学校电子电气专业学生与教师实训。

青岛电子学校、平度师范学校举行“艺韵华章·我们的‘十个一’”美育成果汇报演出。

青岛电子学校、平度师范学校校长,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崔西展。

从零起步

没有先例的职教“一长两校”,该怎么干?接过“一长两校”任务后,这曾是摆在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面前的第一个问题。

在青岛的基础教育领域,“一长两校”“一长多校”已不是新鲜事。青岛自2019年开启集团化办学试点,目前已有70余名优秀校长“一长执多校”。在“一长多校”模式下,校长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以统筹调配人财物,实现强校带弱校、老校带新校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此,全市基础教育呈现出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格局。

然而,与基础教育“一长两校”不同的是,职业学校往往办学特色鲜明,不同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差别较大。青岛电子学校和平度师范学校就是两个风格迥异的学校。

青岛电子学校主要开设计算机、电子、电气三大类专业,拥有五年制高职、综合高中、职普融通、职业中专、“3+3+2”国际硕士等多个人才培养平台。平度师范学校则以师范为特色,2023年以前仅开办小学教育、幼儿保育等教育类专业,专业设置和办学层次较为单一。

除了专业特色上“一理一文”,两所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发展目标上也不尽相同。青岛电子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市南、市北两个校区,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工200余人。崔西展2010年任校长后,带领学校斩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水平学校等多项重量级荣誉。学校凭借雄厚的办学实力、优异的教学成绩,成为青岛职教的一面旗帜。

崔西展也因此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全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校长培养计划人选、齐鲁名校长、齐鲁教育名家培育人选等荣誉。

而平度师范学校的在校生和教职工人数仅为青岛电子学校的三分之一左右。学校拥有百年办学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逐步提高师范教育门槛,正面临转型课题。

2011年设立的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与平度师范学校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在青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大背景下,承担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重任的师训中心也亟须全面升级。

同时管好各不相同的“两校一中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崔西展每周都要跑三四趟平度。有时遇到雾天,他跑在路上,心中就会不自觉地升腾起缕缕迷茫,觉得看不清前路。

但雾总会散去。喜欢挑战、满怀职教情怀的崔西展很快理出头绪。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带领两校干部制定《青岛电子学校平度师范学校集团管理联盟实施方案》,提出了“整体统一、条块结合、适度竞争、各具特色”的工作理念和“融合、共享、升级、突破”的发展目标。

崔西展和老师们还提出了两校“融合发展提升计划”。根据计划,两校干部教师将开展德育、教学、培训、管理等多方面的融合交流活动,学生也定期沟通交流,以实现两校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和办学实力。

融合共享

有了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两所相距100公里的学校开始频繁互动、加速融合,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也开始扩大范围、数量倍增。

仅去年秋季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两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就达到平均一周2至3次。活动包括德育工作、教研组建设、教师考评制度、学校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的交流研讨,也包括共同开展教师培训、主题党日等内容。截至目前,两校已组织了百余次、近万人次的交流活动。

一个是工科学校,拥有创新精神;一个是“百年师范”,拥有传统底蕴,两校互为补充,又不断碰撞出新火花。

来自青岛电子学校多个领域的成熟经验,不断传递到平度师范学校。比如,在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中,平度师范学校校务委员官明娟就切身体会到了“电子经验”的价值。

官明娟介绍,学校在2021年时就尝试过申请省特色专业,当时并未成功。电子学校则有丰富经验,在电子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教研室主任王海花的详细指导下,第二次申报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少走了很多弯路。最终,2023年底平度师范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特色化专业建设项目。

电子学校依法治校的理念和经验,也传递到了平度师范学校。崔西展认为,学校之所以能勇立潮头,一直行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依法治校是关键一招。电子学校有100余项完善的管理制度,凡事有章可循,办学规范、管理高效,学风浓厚、校风纯正。学校因此入选首批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今年全省职教周期间,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现代治理暨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活动中,电子学校以制度文化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经验面向全省推广。

“一长两校”之后,平度师范学校开始逐步提高学校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比如,在推荐教师参评省市荣誉时,平度师范学校参考电子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的思路,科学制定了推荐办法,精准高效地完成了人选推荐,一改往日推举工作缓慢、争议较多的局面。今年8月,两位教师顺利获评2024年度青岛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荣誉。

平度师范学校还借鉴电子学校教职工考核方案在科学评价教师、激发教师发展积极性、引领教师自主发展等方面经验,结合本校实际,编制适合本校校情的教职工考核方案。

融合还不止这些。平度师范学校深入挖掘和提炼校园文化,从无到有地编制了十余项管理制度,学校正加速驶入依法治校、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也开启了建章立制的过程。崔西展带领教师深入分析青岛教育的发展趋势,思考如何用高质量的教师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以支撑青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期间,培训中心首次开展了覆盖全市32000余名教师的培训需求大调研活动。

基于这些,培训中心出台了《关于新时代教师培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接下来的教师培训工作定方向、明思路、划重点。培训中心提出了“培训项目制”的全新思路,制定了《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制实施方案》,打破原有人员限制,明确教师“一岗双责”,让平度师范教师、电子学校教师均能参与教师培训项目,从而激发活力、盘活资源。

而另一方面,电子学校师生也感受到了“百年师范”的精神与魅力。去年秋季学期,两校师生曾合办过运动会和艺术节活动。在运动会的班级主题展示环节,两校71个班级方阵用近3小时的时间共同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友谊盛会。艺术节上,两校学生则联袂登台,好戏连连。

“就像在看春晚一样!”电子学校学生纷纷感叹,平度师范学生高水准的艺术展演给人以震撼,与平度师范学生联办活动,就像上了一堂艺术欣赏课。

意犹未尽之余,电子学校学生邀请平度师范学校舞蹈教研组组长刘群等多位教师来校指导。电子学校综合高中计算机方向一班学生经过刘群专业的舞蹈技能培训后,与平度师范学校的兄弟班级双双拿到青岛市班级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也是电子学校学生目前在全市舞蹈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升级突破

两校的融合互动,催生了发展的爆发力。

在两校关系中更多承担“师傅”角色的青岛电子学校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在过去的一年中竿头直上、再攀新高。

学校聚焦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铺就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践行“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2024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校长崔西展作为全国中职学校的唯一代表发言,学校办学案例获得全国同行的高度肯定。

学校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2023年以来当选为全国物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通信网络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教育信创与密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校企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初被海尔卡奥斯授予“校企合作最佳院校”荣誉称号。

学校毕业生戴栋晨戴上名校博士帽、完成人生“三级跳”的故事,在2024年全省职教周期间成为全国职教领域的热门话题,鼓舞了一大批职教学子。

与此同时,以前偏安一隅的平度师范学校也正以全新形象融入青岛市教育发展大局。

今年学校的小学教育“3+4”本科由原来5个区市招生变为面向全市招生,获得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分数线持续领跑全市中职学校,新增的市区生源占到40%,还招来了中考328分、高于市区顶尖普高分数线的学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

学校2023年底成功申报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办学品质提质升级;2024年4月与电子学校一起成功协办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领导干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会,学校拥有了与更多同行切磋交流、在更高平台展示自我的机会。

“老师们都看到了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士气大增!”平度师范学校党总支副书记王启龙说,平度师范学校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一长两校”以来,平度师范学校将电子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学为己用,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晰。随着新理念、新模式的涌入,“老师范”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师训中心同样开创新局、开启新程。与意在激发活力的“培训项目制”思路类似,崔西展提出,将平度师范学校的课堂、课间操、技能实训等全部的教学活动向参训教师全天候开放。这样一来,参训教师多了可以随时随地观摩的公开课资源,平度师范的课堂质量、教学质量也悄然上升。在2023年下半年的教学能力大赛中,学校语文团队获省二等奖并顺利进入国赛,历史团队获青岛市一等奖。

教师培训的模式、规模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满足教师对于培训多元性、持续性、实效性的需求,培训中心采用全新的长周期导师制,为参训教师分别配备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同时将培训周期拉长。新教师培训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5年,骨干教师培训则由以前7至10天的短训延长至2年。

2024年5月,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青岛三十九中培训点正式启用,为培训中心组织更多培训活动、打造高质量的培训体系奠定基础。仅今年暑假期间,培训中心就实施了30余个培训项目,参训约3500人次,相较以前培训量提升50%。

此外,培训中心还重新梳理专家资源,补充400余名市级培训专家,打造了一支专职兼职结合的优秀培训者队伍。在培训主题上,新增数字化教育专题培训,共实施6期600人次培训。

这些训育强师之举,已经“开花结果”。今年青岛9名教师入选首届齐鲁教育名家工程,占全省近五分之一,居全省首位;55名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比上届增加12人,占全省近七分之一,居全省首位。

今年青岛学子高考表现高位攀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初中强校提质成效显著,家门口好学校越来越多,全市教育呈现优质均衡新格局。这背后都有高质量师训的强力支撑。接下来,训育强师还将为青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撑力和贡献力。

数字未来

“一长两校”的下一步该如何走?

在崔西展眼中,“两校一中心”一年来的变化与成绩可圈可点,值得肯定,但要让青岛职教首例“一长两校”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接下来还有更大的可为空间。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用改革创新的魄力和智慧,深化产教融合,走好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互动之路。

这其中,把握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会,被崔西展放在计划列表的重要位置。

他介绍,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教育数字化已经在缩小教育差距、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数字技术也将在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管理联盟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推进数字化转型,青岛电子学校已有不少经验。学校于2023年底被立项为国家级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崔西展于同年成为青岛市首批数字化领航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今年上半年,学校已经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在日常教学中推进数字教材教学、平台题库组卷、学情数据显示与分析等应用场景的使用。

崔西展准备把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打造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督导评估系统、学生管理与发展系统、教师队伍建设系统,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促进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数字化转型发展。

产教融合也将借助数字技术。崔西展介绍,学校的人才培养应紧密结合产业需求,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系统,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动态,积极对接青岛市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实现教随产出、以产定教。同时,平台融合中职、高职、本科、行业、企业多方参与,可以实现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

这一应用将促进产业链、科技链、创新链、人才链与学校专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良好生态,将为青岛市产业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崔西展看来,“两校一中心”的管理联盟也是数字化赋能教学管理的具体应用场景。接下来,要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构建数字化办学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这也将为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插上数字双翼的“一长两校”,更加让人期待。

青报教育在线  王敏敏